肾性骨病是由于慢性肾脏病引起的矿物质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骨病。患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骨痛、骨变形、骨发育不良、骨折、异位钙化、钙过敏、肌病、皮肤瘙痒等。治疗的目的就是保持正常的钙、磷水平和正常的骨转化率,血钙磷乘积应小于55mg²/dL²。

肾性骨病骨头有什么改变(肾性骨病如何治疗)(1)

①高钙、低磷、低蛋白饮食: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鱼、虾、蛋、奶、肉类、家禽、谷物、豆类、软饮料等。正常人每天摄入磷1-1.8g,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将磷的摄入量控制在800mg以下。由于磷的摄入与饮食中蛋白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因此低蛋白饮食是减少磷摄入的主要方法。磷容易溶解在汤汁中,避免摄入荤汤和将食物焯水加工可以减少磷的摄入量。

肾性骨病骨头有什么改变(肾性骨病如何治疗)(2)

②药物治疗:

a.磷结合剂:没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可以使用基于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钙,与食物同服在肠道内与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有高钙血症的患者可以选择醋酸钙,也可选用非该磷结合剂,如盐酸司维拉姆,碳酸镧。

b.含钙制剂:患者血清总钙校正水平<2.1mmol/L,且血磷<1.78mmol/L(5.5mg/dL)时补钙为宜。临床上应用的钙剂有碳酸钙、醋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等,其中以碳酸钙价廉、无味、易于吸收、含元素钙高,能纠正酸中毒,并可结合肠道中的磷,宜首先选用,是最理想的钙剂,可在每餐中服用,1-6g/d。

c. 活性维生素D: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转化性肾性骨病的重要药物,原则上应采取最小剂量,维持血iPTH、钙、磷在合适的目标范围内。如果过度应用活性维生素D,易引起高钙血症和钙磷乘积升高,导致软组织的血管钙化以及无动力性骨性肾病发生。目前临床应用的活性维生素D抑制剂有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密切监测血iPTH、钙、磷水平和钙磷乘积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肾性骨病骨头有什么改变(肾性骨病如何治疗)(3)

d.充分透析:如增加磷结合剂不足以控制血磷水平或对磷结合剂不能耐受时,应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每周4次或每天透析),或改为高通量透析,以增加磷的清除,升高患者血钙水平。

肾性骨病骨头有什么改变(肾性骨病如何治疗)(4)

e.甲状旁腺切除术:以上措施有时难以逆转甲状旁腺的增生、肥大,或患者的依从性差,难以达到目的时,对于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以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也可采用静脉内或腺体内骨化三醇注射或腺体内注射无水酒精使腺体缩小。

肾性骨病骨头有什么改变(肾性骨病如何治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