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1)

“俺就是满族的呀,不过跟清朝那个满族没关系。俺祖上也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那儿你知道吧,从那儿来的。大南沟里面满族人多,姓谭的,姓沈的,好些都是一家子。娃子们出去打工了,我没出去,家里有个老妈,我二叔才【方言:去世】,二妈【方言:二婶】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了,也来我家……”

沈大叔一边焯着白萝卜丝,一边跟作者聊天,讲述着这个豫西唯一一个满族村的来历。他家是这条山谷最里面的一家。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2)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3)

大南沟,位于栾川县城东南,背靠道教圣地老君山,是河南省唯一的满族特色村寨。一走进村寨,民族特色浓郁、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景象映入眼帘。满族风情民居青山环绕,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文化壁画栩栩如生。当地旅游业主打民族风情牌,沿街道路上有很多清代满族元素的图案。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4)

大南沟的深处,是栾川县的饮用水源,沟里的人家大都搬了出去,在沟口盖房开设农家宾馆,只有几户人家,还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沟内。

山涧边是一片茂盛的竹林,如果不是竹林里的鹅叫声,很难发现竹林里面还住有人家。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5)

走过小桥,绕到竹林后面,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不远处的人家正在烧火做饭。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6)

“恁来是有啥事?主要不是我二叔才老,等我二妈缓缓了,俺再搬出去……”

大叔姓沈,看我们背着相机,还以为是上级来检查他们搬迁的事。说明来意,大叔环视了一下,说:“给恁搬个墩儿吧?”就要回院里搬凳子。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7)

看沿途的宣传,也没说清楚大南沟这支满族人的具体来历,于是询问大叔。

“哎呀,啥满族汉族,不是都一样?说起来,俺祖上也是从山西迁过来的,跟东北那清朝满族没啥关系。俺也是说普通话,生活习惯跟你们也都一样,村里那宣传只是宣传。”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8)

沈大叔正在焯萝卜丝,用的是大门过道里面的锅头。“有两颗枣皮树,年年得煮枣皮,就给这锅放到这儿了,平时做饭喽,在院子里头做。”

正说话的时候,一位老太太走出来,看看沈大叔,看看我们:“这谁呀?咋不叫回家?”

“你不认哩,烟老大,你回家吧。”老人很听话的回到院子。

“这是我妈,80多了。”大叔介绍说。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9)

“别人都出去了,有哩在底下盖了房子,有哩在栾川租房子,俺这赔偿没说住,还没有搬出去。出去也不中,俺老哩年纪大了,模糊【方言:形容人老了糊涂】,我真怯【方言:担心】下去租一间楼房,她住不习惯。在这儿住着,一年了,摘摘枣皮,看两窝蜂,还能弄点花销钱,下去可咋弄哩……”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10)

很快,锅里的水开了,大叔拿起来一篮子萝卜丝,倒进锅里。

“咱这儿是自来水厂的水库,不叫种地,我就种了一点萝卜。天气慢慢暖和了,有那萝卜都糠了,我想着趁天,赶紧焯焯喽过年包包子吃。咱这儿冬天也没啥菜,炒炒吃,包馍吃都中。”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11)

“会有200来斤萝卜呀!我身体不好,打工出不去,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老妈,二妈也是一个人,家里没有一个人也不中。在家多少种点地,管他呢,现在吃着总是不作难,有钱了过好日子,没钱了俭省点也能过。咱要是有钱,我也下去开农家宾馆了,咱不是没钱嘛,娃子们都是一个人出去打工一家子花销,负担也都不小……”

这些焯过的萝卜丝,晒干后,留一部分自己吃,多余的,会送到沟口的农家宾馆,大叔说卖萝卜丝比卖萝卜稍微好一些。

栾川本地菜(河南栾川的满族咋过年)(12)

正要去看沈大叔说的“二妈”,他家里也来了客人,谢绝沈大叔的挽留,沿着竹园边,走进另外一户人家。

正像大叔说的那样:不管是汉族还是满族,在当下社会,都需要努力奋斗,年轻时候不能打好经济基础,到老了,身体出现问题了,只能望山兴叹,过得也就不如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