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由于我在敌后的积极出击,震惊了敌人,遂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回一部兵力,一面向我进行合击、扫荡,一面大肆抢掠抓捕青壮年,企图弥补它日益暴露的严重兵力不足的致命弱点。继青纱帐战役后,冀中区又在冬季展开了军事、政治进攻,其中七分区部队夜袭了保定伪绥靖军第六集团军司令部,以及保定东关军校及小刘庄据点,震动华北敌酋,随即将伪第六集团军司令齐荣调北平撤职。

冬,定南县八区长兼区小队政委寇文会亲临火线,坐镇指挥区小队攻打东庞村敌炮楼。区小队作战勇敢、机智顽强,一举拿下了敌人的炮楼,并俘虏敌人20多名,缴获长短枪20多支,以及大批的子弹、手榴弹等战利品。

〖寇文会(1914——1956),革命烈士,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土良村人。1938年参加本村基干自卫队,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定南县八区行政助理员,区委宣传委员,区小队副政委,区长兼区小队政委,中共定县县委组织部长,定县税务局长,中共新乐县委书记等职。1942年2月2日黎明,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带领与敌遭遇的区小队胜利突围,而无一人伤亡。1944年冬,指挥区小队一举拿下东庞村炮楼,俘敌20多名,缴获长短枪20多支。为支援清风店战役,奉命带领区小队、民兵和担架队支前,送食品,运弹药,抬担架,转运伤病员。1954年指挥防汛时冒雨战斗在工地上,在高烧40度的情况下仍然察看洪水险情,并一直坚持了2个多月,使其肝病因过度劳累而恶化,终因心力交瘁、以身殉职,终年42岁。〗

冀中十分区抗战大事记(定县抗战编年史)(1)

是年,定县城回民街回族青年谢岐山参加定南县大队,先后参加了攻打东亭、息仲、寨里、邢邑、沟里等敌炮楼,四合庄伏击战,伏击城内回奸队,炸滹沱河大桥,围攻正定县咬村,以及攻打长寿火车站、新乐县城等战斗。

〖谢岐山(1924——2006),回族,特等功荣立者,原籍河北省安国市,徙籍定州市回民街。1944年初参加革命武装,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定南县大队及部队战士、通讯员、排长、连长等职,转业后历任定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定县副县长,定县县委常委,定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并于1977年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县大队先后参加了广大东亭、息仲、邢邑、沟里等敌炮楼,以及四合庄伏击战、伏击城内回奸队、炸滹沱河大桥等战斗。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攻打青县辛兴集、保定外围、永清、雄县的国民党军队,攻打香河县十几个敌炮楼,以及清风店战役和解放保定、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板门店反击战,他担任连长的连队荣获“功臣连”称号,他本人也荣获特等功。〗

冀中十分区抗战大事记(定县抗战编年史)(2)

是年,定南县七区干部王勇接替其父王良,潜入东王村敌据点做地下工作——父子俩先后在同一地方做地下工作,在我党内部传为佳话。在1938年至1943年间,王良曾在东王村敌据点做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

〖王良(1906——1964),原名为王殿元,曾化名胡雨,翟城高小毕业,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泉邱村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队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定南县委工作。1938年至1943年期间,先与赵树光一起被派去组建七区区委,后被派往东王村敌据点做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1943年调回定南县委工作,1945年调往冀中行署工作,1948年调至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在此期间曾在《新民晚报》发表发展和改进教育的文章,被推荐为“党内对教育事业有造诣的人才”,1952年调任为筹建组长去筹建河北省教师进修学校。1958年又因发表教育界如何配合水利建设的文章,又被省领导调去筹建河北省岗南水利工程局,并创办了河北省第一水利学校。后因胃病做了胃切除手术,调任为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其子王勇于194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被选派到定南县干部培训班学习;翌年化名王之一接替其父,潜入东王村敌据点做地下工作;后调至冀中行署农林处工作,参与河北农业大学恢复创建;1946年永清县解放后,任人民政府副县长;天津解放时曾为接管组成员,任天津专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第一任站长。〗

冀中十分区抗战大事记(定县抗战编年史)(3)

是年,定南县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反黑地”斗争,掀起了空前的敌后生产热潮,收到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医治战争创伤的良好效果,有力地支持了全县抗战。在“反黑地”斗争中,通过查地亩账、量每块地,从中发现地主、富农隐瞒土地的问题,使贫苦农民在负担上吃了亏。农会领导贫雇农同地主、富农展开斗争,让地主、富农补交了应拿的负担,而使全县贫下中农减轻了负担,极大激发了贫雇农的生产热情和参加抗日斗争的积极性。

是年,据统计:“定县136个村庄中,抗日村有40个,两面村有39个,亲日村有47个”。而这些“亲日村”主要集中在日伪控制力强的城镇以及铁路沿线附近的村庄,绝大多数基层政权具有爱国心,除了少数铁杆汉奸忠心事敌外,大多数就成为了应付日伪敌人的“两面政权”。

冀中十分区抗战大事记(定县抗战编年史)(4)

是年,《晋察冀日报》(月日已模糊不清)刊发了《冀中村剧团在艰苦环境中照样排戏》的一篇新闻报道:(定南县)东内堡、(深泽县)西固罗两个村的剧团,自1942年五一扫荡以后没有一天晚上间断过排戏:他们自己出钱打灯油,大家集体创作剧本;现在环境好了,他们又把以前坚壁着的汽灯、幕布拿出来了。5月29日在攻克白庄祝捷大会上,他们还演出了2个话剧、1个小调戏,还有学生们跳了舞,内容都是反映在五一扫荡后敌我残酷斗争的。观众看后都很受感动,因为这是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斗争的。附近各村的群众回去时都议论:“回去和咱村干部们讨论一下,也成立个剧团吧!不然军队打了大胜仗,上咱们村开祝捷大会时,连个剧也不会演,死气沉沉的多丢人哪!”

是年,定南县寺底村原皮革厂职工杜洛芬,在本村办起抗属合作社,两年中开荒地331亩,增产粮食2.7万斤,为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她还带头送其孙子参军,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97人同年参军。后来当选为定南县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边区“群英会”,荣获边区职工会、群英会2枚奖章。《冀中导报》为此4次报道其先进事迹,在全县掀起了学劳模的高潮。

冀中十分区抗战大事记(定县抗战编年史)(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