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图》是明代画家郭诩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纵154厘米,横46.6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是根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该画作的前三分之二画幅书白居易《琵琶行》全文,后三分之一画幅描绘了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场景。该画作下方的歌女侧身而立,头绾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忧伤。她怀抱琵琶,身着曳地长裙,体态窈窕俊美。诗人双手抚膝端坐于旁,神情专注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倾听歌女诉说其不幸的身世 。款署:“清狂画并书。”下钤“仁弘”印,又一印模糊不辨 。
《琵琶行图》构图新颖奇特,占画幅三分之二篇幅的《琵琶行》诗为行草体书写,纵向取势,参差布白,极具宽窄长短之变化;结字笔画纵横奔放,或断或连,枯润纤秾皆在章法之中。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
此图上的诗题在画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展现的是绘画之外的书法艺术的风采。丰茂的书法墨韵与简逸的绘画笔趣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并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国画注重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诗题内容是对画面最直接的文字补充。相互交融的诗情与画意深化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创作主题。此外,诗题在画幅中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布局更完美的作用,犹如人物活动的衬景,填补了人物上方大片的空白,并通过字距、字体结构的诸多变化扩展了画面的纵深空间,那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也令画面清逸儒雅的意境增添了气魄与力度,从而增强了全画的艺术感染力。
郭诩(1456—1532),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工书画,善山水,尝遍历名山,曰“岂必谱也,画在是矣。”同时江夏吴伟、北海杜堇、姑苏沈周俱以画名,莫不延颈原交,天下竟传清狂画,风之百金。有贵人欲多得诩画,诩瞠目数屋梁不对。固索,辄跮跖狂趋,叫奡跳号去。弘治(一四八八至一五零五)中徵天中善画者,应诏京师。宸濠召与语,辄辞谢之。往依王守仁献画题诗所见志。又善杂画,信手作人物,辄有奇趣。七十三岁尚作磨镜图。他的作品传世不多,八开《杂画册》现藏上海博物馆,《琵琶行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琵琶行》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