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了能保住皇位的正统,就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会处心积虑地为下一任皇帝筹谋。

就像和珅是乾隆极其宠信的人,就算犯了滔天大错,也不会被乾隆问罪,当时和珅被评为亚洲最富有的臣子,他的所作所为乾隆难道不知道吗?

但其实是乾隆皇帝另有打算,为了能让嘉庆皇帝坐得能稳当些,其实是乾隆皇帝留给下一任皇帝的“钱袋子”。不得不说,皇帝的老谋深算是非常人所能匹及的。

清朝乾隆在金钱上给足了下一任皇帝安全感,但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还有一位皇帝则在武力上给足下一任皇帝安全感。

他就是北齐的神武皇帝高欢,临终前告诉太子:狱中给你留了位大将!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1)

01 神武帝高欢

东晋十六国之后,就进入了南北分裂对峙的南北朝时期,此时在史册上能留下一笔的英雄人物不在少数,而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就是其中一个。

他的出名,不单单因为高欢临终前的高瞻远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欢制定了一个政策,寡妇可以再婚,有重新再嫁的机会,这一决策成为后代无数寡妇的福音。

但神武帝高欢能当上皇帝并不是传下来的,而是真真实实凭借自己的努力争取过来的。

公元495年,高欢只是出生在一个小兵户家里,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就去世了,父亲又是浪荡子弟,小时候就是被姐姐姐夫养大的。

可谁曾想就在这样一个小门小户出身的高欢,此后能屡屡得势,直至坐上了皇帝。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2)

更厉害的是高欢虽然身为汉人,但是却建立的政权属于鲜卑族,在别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高欢就想让世人知道自己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最后他真的做到了,从北魏末年开始起义,势如破竹地掌握北魏政权,最后建立东魏成为东魏的真正的掌握权力的人。但这一切都不会是巧合,是高欢凭借他的老谋深算才稳住了他的地位。

高欢最让人敬佩的地方还在于他的高瞻远瞩,在临终前告诉儿子:“这个人最后可能会造反,我给你在狱中留了名大将,他能平定叛乱。”

高欢能在全国最慌乱的时候,以雷霆之势迅速崛起,跟他手下的许多骁勇善战的猛将是脱离不开关系的,其中就包括高欢口中所说的以后可能会造反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在梁朝发动叛乱,对南朝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侯景,当时正是因为侯景的叛乱,促使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侯景的心思,皇帝高欢早就已经心知肚明。两人在早些年高欢六镇起义的时候就相识,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高欢自然清楚侯景是个什么样的人。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3)

六镇起义时,高欢与侯景本都属于尔朱荣的手下,在当时尔朱荣的权倾朝野,在最为难的时候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同时更直接地打退了梁朝的进攻,一时间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而高欢在尔朱荣面前也是红人,一直跟随尔朱荣南征北战,可尔朱荣却能看得出高欢的野心,再加上高欢是汉人,把高欢当成自己的心腹大患。

但是这边的侯景就有所不同了,在六镇起义时,侯景直接带着自己部队投降于尔朱荣,他深知尔朱荣的性情,深得尔朱荣的喜爱。

最后高欢用计谋在宫廷政变的时候骗得当年的六镇起义的部队,与侯景等大将一起步步为营,最终除去尔朱家族的整个势力。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4)

侯景看着当年为同僚的高欢成为了北魏最有实权的人,自己则成为他的部下,心中不甘,心想着:“高欢可以反,我也可以反。”

这一切的心思,高欢都心知肚明,之前自己杀了尔朱家族自己才有可能当上皇帝,但是现在才刚刚建立新的王朝,迫切需要去稳定政权,如果现在就将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大将杀掉的话会引起军心不稳,不利于皇位巩固,更何况现在在之前大战中,自己手下能打的人都损失惨重,自己左膀右臂也在玉臂之战中牺牲,侯景就显得更加重要。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5)

侯景也明白,只要高欢在位,自己就一直会被他压制,但是要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也要等到高欢死后再去反。

所以高欢就算在临死前,对侯景这个人仍然不放心。于是就对自己的儿子高澄说道:“侯景早就有了造反之心,你身为皇帝一定要对他提防,时刻做好准备,不要让他有任何的机会。我给你留下的人你一定要重用,只要他在,侯景就不可能反叛成功。”

而高欢口中唯一一个可以压制侯景的人就是慕容绍宗。

02 “战神”慕容绍宗

“富谋略,擅军政;听断明察,轻财重士,知人善任。”这是高欢在世时对慕容绍宗的评价。慕容绍宗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将军。

当年在高欢反叛尔朱荣的战争中屡战奇功,多次得到高欢的赏识,他的强悍、勇猛、奢侈又喜欢表现,让高欢很是喜欢。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6)

慕容绍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一代帝王如此青睐。

慕容绍宗作为慕容鲜卑的后裔,是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慕容恪的后人。

时势造英雄,虽然说慕容绍宗没有赶上北魏时期拓跋焘领军南征北战,但他正好赶上北魏分裂的时间。

当时身为南北朝时的东魏的名将,并且与尔朱荣有血缘亲戚,但是在当时慕容绍宗为什么会选择投靠不太引人瞩目的高欢呢?

尔朱荣与慕容绍宗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慕容绍宗从小就太过张扬,不知收敛,尔朱荣打心眼里并不喜欢慕容绍宗,从未重用过他,这也使得慕容绍宗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

慕容绍宗也知道自己的表哥尔朱荣并不喜欢自己,但是没办法,自己慕容氏在燕国灭亡后,人才凋零,到了自己这一代,家族早已落魄,并且当时正处于北魏统治的末期,时期混乱,为了能活下去,带着家人去投靠尔朱荣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不被重用,但是凭借着血缘关系与昔日家族的威望,慕容绍宗跟着尔朱荣也逐渐水涨船高,直接被封为县侯。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7)

当时的尔朱荣正筹谋着平定北魏的乱局之后要开始谋划篡位,直接杀死了北魏的皇族拓跋元氏后。同时手中掌握着兵力的尔朱荣与慕容绍宗商议要在暗中诛杀朝廷的一些官员。可慕容绍宗天生不愿苟且,背地里害人之事自己从来不做,极力劝阻尔朱荣。

但这时的皇族元子攸俨然已经反应过来尔朱荣要做些什么,朝堂之上虽然震慑于尔朱荣,但私底下早就已经暗潮汹涌,自己肯定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最后尔朱荣被孝庄帝诛杀。

尔朱荣被杀之后,堂弟尔朱兆撑起了朱家的大局。尔朱兆比尔朱荣更不将慕容绍宗当回事,尽管慕容绍宗极力劝阻不要去与高欢对垒,可他偏不听。

最后高欢队伍逐渐壮大直至拿到了六镇余部的军权,果断持续讨伐尔朱兆,尔朱兆在对抗中也屡战屡败,那时的尔朱兆才反应过来重用慕容绍宗。

尔朱家族分崩离析,慕容绍宗尽管被重用,但在高欢的猛攻之下,大厦将倾,凭借慕容绍宗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没有反击的余地,最终尔朱兆穷途末路自杀了。

此时慕容绍宗发现,北魏绝大部分的地盘已经被高欢收入囊中,自己身为尔朱家族的亲戚,要想活命,就必须要投靠于高欢。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8)

好在高欢确实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君,面对两人的恩怨,不计前嫌,丝毫不计较慕容绍宗的身份。

但是慕容绍宗并不相信高欢能坦然地接纳自己,为了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在投奔高欢时带着“投名状”。

而这投名状就是慕容绍宗将尔朱兆的一家老小送给了高欢,高欢之前还很担忧尔朱家族卷土重来,被慕容绍宗这么一闹,完全消灭了高欢的后顾之忧。

高欢除去尔朱家族之后眼看着整个北魏就是自己的了,但是无奈关中地区还没有收回。当时关中地区的将领是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人之前都在尔朱荣门下,并且贺拔岳当时有天子之令,师出正统,关中尽为所有。

高欢想要将关中地区收回,但并无良策,随即慕容绍宗出谋划策,可以试着从敌人的内部打入,慕容绍宗了解贺拔岳的性情,陈悦虽然是贺拔岳的臂膀,但其实对侯莫陈悦一直有轻视之心,甚至嗤之以鼻。

只要能挑拨两人的关系,关中自然就会到高欢的范围内,慕容绍宗仅仅抓住侯莫陈悦的心理弱点,受慕容绍宗的蛊惑心思早就动摇,想要暗中加害贺拔岳,自己霸山为王。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9)

最后贺拔岳在一天中午,被侯莫陈悦悄无声息地杀害。宇文泰身为贺拔岳的忠将自然要为其报仇。

宇文泰先是召集贺拔岳手下灭了侯莫陈悦,并且发誓一定要和高欢、慕容绍宗斗争到底。

而这边的慕容绍宗也明白自己的身世背景一直都是高欢最在意的,不单单是因为之前自己是尔朱家族的部下,更是在历史上慕容家族的风骚领军人物实在是太多了,只要自己有点“冒头”的意思,就会让高欢觉得自己有恢复祖业的想法。

其实高欢确实是这样想的,所以从始至终一直都在忌惮着慕容绍宗。慕容绍宗没有办法,自己也只能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卖命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给高欢效力期间,慕容绍宗先是平定了李延孙的叛乱,后又亲自带兵前往虎牢关,击败独孤信,之后在担任徐州刺史是继而平定了刘乌黑起义。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10)

之后慕容绍宗一直被称为“战神”,但是高欢依然对他放心不下,慕容绍宗每次赢了仗回来,高欢都会以升迁的名义解除他的兵权。

所以高欢对慕容绍宗的感情就是一边重用一边防备,但其实也正是因为高欢的重用,让慕容绍宗认为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尽管防备自己,但也愿意跟着高欢。

慕容绍宗一直以来放浪不羁惯了,再加上接连着几场胜仗,不免得有些得意忘形,觉得高欢是自己的千里马,会一直赏识自己,甚至偶尔连高欢也不放在眼里。

高欢怕慕容绍宗再这样继续下去肯定会脱离自己的掌控,虽然现在没有理由拿下他,但卸慕容绍宗的任的想法已经在心中萌发。

后来慕容绍宗在一次战役中,因为判断失误让部队受到重创,高欢看着机会已经成熟,就以此为由卸下他所有的官职,并打入了大牢。

03 狱中大将

之后,高欢为了稳定军心,开始亲自带兵打仗,就在玉璧之战时,自己作战计划出现差错,一直没有攻下城墙,军队损失惨重,可是祸不单行,自己也受了重伤。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11)

在那之后,郁郁寡欢的高欢就开始一病不起,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就将大儿子高澄叫到身边,告诉他:“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

高欢死后,侯景自然如鱼得水,并且对于这个长子高澄侯景是一点都看不上。见时机成熟,就带兵一起投靠了南梁。

南梁得知侯景背叛,投靠了自己,立马派遣自己的亲侄子带十万将兵在边界迎接,充满了仪式感。

高澄知道侯景叛变了之后,前前后后派多路大军围剿侯景,但没有一次成功。突然想起父亲托付给自己的慕容绍宗还在牢中,只有他才能收拾得了侯景。

可为什么高欢如此肯定慕容绍宗一定能收拾得了侯景呢。

因为侯景自小就跟随慕容绍宗,是慕容绍宗的徒弟,也是当年慕容绍宗教会了侯景如何带兵打仗,对于侯景的套路,身为师父自然了如指掌。

皇帝把一人关进大牢死前告诉儿子(皇帝将一人关进大牢中)(12)

情势危急之下,高澄派慕容绍宗出战对抗侯景,但当时侯景已经投靠于南梁,梁武帝随即派出十万大军北伐援助侯景。

慕容绍宗面对气势汹汹的两股大军,决定先解决南梁的军队,擒贼先擒王,慕容绍宗直接生擒对方主帅萧明渊,没有主帅的南梁大军溃如散沙。

而这边的侯景本来就惧怕慕容绍宗,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侯景几乎损失惨重,逃亡南梁。但是这时的慕容绍宗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说了一句:“景若就擒,公复何用。”

如果慕容绍宗直接把侯景永除后患之后,自己对高澄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了,只有一直在南梁侯景活下去,自己才能一直得到重用。

公元549年,慕容绍宗统领东魏军队对抗西魏将领想要攻下颍川城,可攻城一年仍未攻破,最后慕容绍宗决定用水灌城。

可偏偏当日狂风大作,吹断了船上的缆绳,慕容绍宗的船直接被吹得顺流而下,可下游正是敌军的部署阵地。

敌军眼看着飘来一艘船,立刻扔出长沟钩船,万箭齐发,慕容绍宗深知自己回天乏术,没有生还之望,于是跳入水中自杀,年仅49岁。

参考信源

[1]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李百药

[2]《百家讲坛——侯景之乱》

[3]《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王仲荦

[4]《慕容家族与北朝社会研究》 2006-6-1 知网 任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