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1)

上世纪30年代,评弹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有一位严仁初的美少年,他年少失学,在苏州桐油行、银匠铺当学徒,因崇拜以说《三笑》蜚声书坛的徐云志,程门立雪,拜师从艺。经26岁的徐云志一番考试,14岁的严仁初终于成为徐云志开山门大弟子,艺名严雪亭。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2)

当时评弹好手如云,严雪亭虽有一副清朗、爽利好嗓子,但他的小嗓不及其师有得天独厚的高嗓音,况且徐云志的《三笑》已称雄书坛,严雪亭虽崭露头角,获“徐步青云酬艺志,严冬瑞雪盖梅亭”之佳誉,但让他一辈子跟着师傅说《三笑》,严雪亭心有不甘。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3)

在弹词四小书中,除《三笑》,还有沈俭安、薛筱卿的《珍珠塔》,周玉泉、蒋月泉的《玉蜻蜓》,杨斌奎、杨振言的《描金凤》等响档,为了拥有看家书目,严雪亭不断改说传统书,未获成功。好友陈范我医生为严分析:“你脸型方正,嗓音浑厚酣畅,说表清脱,不适合说‘才子佳人’戏,更适合说‘公案堂面书’”。这让严雪亭豁然醒悟。他终于选中了《奇案录》(又名《杨乃武》)。此书系老艺人李文彬根据《绘图新刊杨乃武供案全集》,又采访杨乃武本人,历时十年才编写而成。他传子不传婿。严雪亭欲拜李氏之子李伯康为师被拒,幸得陈范我相助,他用工整的毛笔字自编了50万字脚本,严雪亭如获至宝。反复修改,几经润色,在夏荷生、汪云峰老艺人鼎力支持下,于1940年在“湖园”书场首挂《杨乃武》演出。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4)

《杨乃武》虽一炮打响,但严雪亭自觉说的《杨乃武》还存在李本《杨乃武》的痕迹与欠缺,他仔细酝酿,认为一是此剧冤情太苦,便插入喜剧人物,如醇亲王与夏同善师爷一节,葛三姑娇憨傻气与王昕私访船家张老三的细节。其二,严雪亭觉得李本《杨乃武》唱词太雅,他将钱宝生、葛小大的唱词向俚语靠近。对于小白菜毕秀姑的形象,有人说她是淫妇,严雪亭分析剧情,觉得不妥,她是受刘子和一家蒙骗,他亲去寻访杨乃武的女儿杨濬、女婿姚芝山,了解内情,大大提高了《密室相会》扣人心弦的内涵。为了查清杨乃武奇案前后背景,他又去图书馆查阅了《光绪政要》《清代野记》《余杭大狱记》《绘图杨乃武奇案》等史书,为演好剧中各类人物方言,严雪亭还学了京片子与绍兴官话,使他说的《杨乃武》脱胎换骨,塑造的不同角色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说表从容不迫,增强了奇案的艺术魅力。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5)

当时蒋调、张调与徐调、薛调相映媲美,蒋调尤以韵味醇厚而倾倒众人。严雪亭说《杨乃武》,他除开创爽脆清雅的严调,又在说表上下功夫,一人多角,绘声绘色,以声造形,惟妙惟肖,《杨乃武》再次与老听客见面,引来好评如潮。1945年秋,李伯康知严雪亭在苏州说《杨乃武》,便带了弟子徐绿霞与大响档张鸿声、刘天韵与其敌档斗艺,甚为轰动。

严雪亭知悉,不免紧张,李伯康比自己大10岁,名头大,书艺高超,其余三位赫赫有名,如虎添翼。严雪亭考虑再三,便邀“蛇王”杨仁麟、“枪王”汪云峰、“短打书奇才”韩士良三位助阵。请79岁的光裕社会长朱耀庭出面主持。这场书坛打擂精彩纷呈,百余天后,最终以李伯康场下“冷落车马稀”而告终。事后张鸿声如实评价:“严雪亭博取众长,兼收并蓄。角色起得好,唱得有感情,声调清脆有创新,还加了不少北京话。”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6)

严雪亭终于说红《杨乃武》,成为苏州上海书坛的大响档。1946年上海《书坛周刊》评选“十大说书名家”,由几百名资深老听客投票,严雪亭、杨斌奎、徐云志、薛筱卿名列前四,严雪亭以604票高居榜首,誉为“评弹皇帝’。1951年当选“评弹改进协会”主委。

评弹杨乃武有几个版本(34评弹皇帝)(7)

《杨乃武》为何在弹词小书中后来居上。笔者赞同《严雪亭评传》作者万鸣兄观点,杨乃武案件暴露了封建官场的官官相护。三年冤案能平反,盖因浙江巡抚杨昌浚是曾国藩、左宗棠的亲信,翁同龢、夏同善还杨乃武清白,慈禧起了决定作用,但她并不是想为无辜的杨乃武伸冤,而是想打击曾、左湘军势力,扳倒杨昌浚是她居心所在。《杨乃武》经严雪亭娓娓道来,起伏跌宕,诙谐有趣,扣人心扉。又触及到封建社会官僚集团的内在矛盾。似乎比“才子佳人”戏更具社会意义,这或许也是《杨乃武》至今百听不厌的缘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