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英国伦敦与中国江西,几乎同时诞生了两座世界上最为神奇的戏剧舞台——泰晤士河畔的环球戏院与临川玉仙花丛里的玉茗堂。

当环球戏院正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台下的观众们见证着赫米娅与拉山德的爱情时;在遥远的东方古国,玉茗堂的舞台上却上演着汤显祖的《牡丹亭》,睡魔正以铜镜摄引柳梦梅入梦。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1)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虽然远隔重洋,彼此都不曾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两人却在戏剧舞台的时空里相遇了。

在有据可考的文献中,1930年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第一次以国际视野将两人相提并论,他写道:

“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此处有误,应是同年1616年而逝),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

01

1550年,汤显祖出身于江西临川的耕读世家,与其他传统儒生一样,他早早就走上了科举入仕的道路,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2)

早在少年时期,汤显祖便显现出非凡的天赋与绝妙的才华。十二岁阅读经史,作《乱后》诗云: “十三岁补入弟子员,已然为古文词,读诸史百家诸书。”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3)

1583年,汤显祖34岁时考中进士。入仕之后,他自请跑去南京做了主管祭祀的闲差。

几年后,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谪海南徐闻,又转调浙江遂昌任县令。

后因朝廷的“矿税”之祸,汤显祖彻底对官场绝望,遂于1598年,在《牡丹亭》创作完成后,弃官归隐,于家乡构建玉茗堂,全身心地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

戏剧,不过是汤显祖的副业,而正是这“副业”,却使汤显祖享誉世界。

02

莎士比亚的生平经历则相对简单,1564年,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皮手套工匠,兼营谷物、羊毛和皮革买卖。

十三岁时家道中落,莎士比亚放弃了学业,跟随父亲学手艺。十八岁那年他与比他大八岁的邻村农户女儿安·哈瑟维结婚,次年他们的长女苏珊娜出生,三年后,一对双胞胎又降生。

此后的七年,在雨果的相关著述里,莎士比亚在此期间抛弃了妻子,当过小学教师,也做过采购商的书记官,后因偷猎被捉锒铛入狱,在起诉期间,他逃往伦敦。

为了谋生,他在剧场外面为人看守马匹,这正是他步入剧坛的起点。

后来或许缘于他长得英俊,善于交际,莎士比亚很快成为了正式演员。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4)

他从1589年写下第一个剧本《伯里克利斯》,直到1611年他完成最后一部剧作《暴风雨》,前后22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他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

1601年,他成为剧团团长,詹姆士一世让他经营一家剧院,并在“环球剧院”享有特权。1613年,他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蛰居在几年前就购买的“新地居”,一心照料自家的花园。

莎士比亚一生中属于自己真作的一共有37部,汤显祖一生所创作的著作虽然只有《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剧作;但就文字的力量而言,都是等量齐观的,同样是那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伟大巨人。

03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戏曲创作几乎都是根据历史传奇故事改编的。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5)

哈姆雷特插画

《哈姆雷特》取材于12世纪末丹麦流传的一个故事传说,其故事梗概与《哈姆雷特》大为相似。

《威尼斯商人》的题材来源于民间故事,类似的故事长期在欧洲流传,在中世纪故事集《罗马的事业》中就有类似的故事。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6)

《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亚瑟·布鲁克的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史》,他把原故事进行压缩,把九个月的时间缩短成五天,增加了不少复杂的情节。

《李尔王》是根据16世纪90年代伦敦上演的悲剧《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的真实编年史》改编,《麦克白》则是根据一个苏格兰贵族杀害国王篡位的历史故事改编。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7)

奥赛罗插画

《奥赛罗》的素材来源于钦齐奥的《故事百则》,这本是一篇散文作品,却激起了他的想象力,除苔丝狄蒙娜之外,所有角色都是莎翁自己想出来的。

其10部写英王的戏都取材于英国历史,尤其是14至15世纪的英国历史。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里。

《紫钗记》据唐蒋防传奇《霍小玉传》改编,仅撷取小说中的霍小玉、李益等人物重新结构而成。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8)

《牡丹亭》则是根据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等多个底本改编,从思想到舞台艺术进行了颠覆性改造。

《南柯记》据唐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改编,通过淳于棼始善终恶的历程,揭示整个封建官场的腐朽。

《邯郸记》则据唐沈既济传奇《枕中记》改编,它激起作者的想象力,对小说进行全方位彻底改造。

这两位东西方的戏剧家就像一个高明的“剧本医生”,能把所有的主题和错综复杂的情节有条不紊地拼接起来。

1595年《紫钗记》定稿;是年,莎士比亚完成《罗密欧与朱丽叶》;3年后,《牡丹亭》定稿,而莎士比亚《爱的徒劳》问世。

正是这一年,两人同时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英国作家米尔斯《帕拉斯的女管家:智慧宝笈》说:

“正像普劳图斯和塞涅卡是拉丁文学史上公认的,最捧的喜剧和悲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在这两种,戏剧的创作上都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

吴从先在《小窗自纪》说:“情之一字遂足千古,宜为海内情至者惊服。”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言:“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溅价。”

更令人称奇的是,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八 1600年完成《南柯记》;同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也完成;第二年《邯郸记》完稿,而《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也在是年完稿。

04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句台词,“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成为民众的老生常谈。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9)

而在中国明代,戏剧早已成为民众须臾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戏谚云:“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 “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

莎士比亚的悲剧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剧的讲究所谓的“三一律”,时间、地点和情节必须一致的规矩。

莱辛曾指出:“虽然这位英国剧作家没有遵循古典主义诗律原则,但是他更接近生活,对人物性格也表现得更加深刻。”

汤显祖也是如此,不肯遵守当时所谓“正宗”的“格律”的束缚。《牡丹亭》刚问世,便遭遇诋毁。

臧晋叔在《玉茗堂传奇引》中道:

“今临川(汤显祖)生不踏吴门,学未窥音律,艳往哲之声名,逞汗漫之词藻,局故乡之闻见,按亡节之弦歌,几何不为元人所笑乎。”


他们都摈弃了“颂歌”套路。汤显祖的《南柯记》和《邯郸记》两部作品表明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与不平,以及对攀附名利场的憎恶与鄙视。

汤用曲意之笔作呼喊与抗争,而且这种反抗,是运用幻想的世界和充满鬼神的形象对现实的历史痛加鞭挞的。

侯外庐在《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外传》中说:

“如果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物之理’,势必不免于李贽、紫柏的厄运,这就使得汤显祖不能不从幻想的形式,去作弱者的抗议。”

在《哈姆雷特》和《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这两部作品中,前者直接把笔触指向了宫廷篡夺皇权的阴谋,后者对宫廷贵族进行了辛辣和尖刻的讽刺。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10)

汤显祖以“梦”的形式逃避封建统治的围剿;而莎士比亚则钻了当时审查官对古代世界的演出相当宽松的空子。

还有什么比用安全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隐藏的狂怒更自然的呢?天才的力量就是这样和岁月的积淀合力制作出了他们完美的作品。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比较(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11)

在重大戏剧历史事件上,两人具有一种高度的巧合;在创作内容上更有一种人性灵魂的呼应和戏剧内涵本质的相似。

更为巧合的是,1613年,汤显祖的玉茗堂发生了一场大火,几乎烧毁殆尽;15天后,伦敦的环球戏院也在一场失火中,化为灰烬。

就在东西方这两座戏剧舞台同建同毁的三年后,1616年,东西方两颗世界最耀眼的戏剧巨星同年殒落。

参考文献

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J]. 社会科学战线, 1978.

徐朔方:《汤显祖年谱》[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郑传寅:《欧洲戏剧文学史》[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M].丁世忠译.团结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