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讲拍卖(在英国参加拍卖会)(1)

英国是世界上拍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已有200多年历史,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家拍卖行克里斯蒂和索思比也来自于英国。英国遍地都是拍卖场,我留学一踏上英国的国土就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我在诺丁汉市的住所附近就有一个拍卖场,每周五晚都要举行拍卖会。拍卖场地是一座属于教堂财产的会议厅。每逢拍卖会,大厅里都会座无虚席,许多人没有座位就只好站在后面。厅内前部用许多条桌围了起来,桌上桌下放满了准备拍卖的东西,看上去大多都是些用过的家庭日用品,如彩电、录像机、自行车、手表、项链、戒指等,也有看过的录像带和书以及旧衣服之类的东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拍卖厅中间的高台后边,坐着一位架着眼镜,右手执槌,反应敏捷,满嘴滔滔不绝报着价的拍卖师。

我一是出于好奇,也想借机学学英语,于是每个周五,我都要来这个拍卖场呆上几个小时。几次以后,我已经能听懂拍卖师机关枪般的,几乎没有标点符号,而且富于歌唱性的叫卖。渐渐我发现这是一个能买到便宜货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在英国留学时间不是很长,买新的大件日用品,价格高,以后也难处理,买些旧货正合适。当我开始坐在过去只在电影中才见过的拍卖场里,举起手与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们争价时,特别感觉够刺激!英国人未必都很富有,许多人家中的日用品多为旧货,也有一些二手商店靠倒腾旧货赚钱,他们都会经常光顾拍卖场。第一次参加竞买,当我接过用了35英镑(当时每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买到的录像机,迎着在场英国人诧异和羡慕的眼光,很是自豪。后来,我陆续又在这家拍卖场买了自行车、望远镜、录像带等许多东西。谁能想到,买一台18英寸的旧彩电我花了多少钱?3英镑!

英国的拍卖会不仅卖旧货,也常拍卖一些积压的新货。这样的拍卖会我也去的不少。记得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30里外的一个地方将举办一个仓储积压的家用电器的拍卖,我约了一个同学骑车同去。折腾了大半天时间,甚麽便宜货没买到。而回来时为抄近路,俩人骑着自行车在高速公路上闯了半个多小时,一辆辆汽车擦身呼啸而过,我们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骑下去。紧张的足足出了几身冷汗!

看着英国人在拍卖场里竞买自己的东西也是一种享受!我从国内买了几个仿制的小兵马俑,并带去英国,本想作为礼品送给英国朋友,由于包装质量比较差,觉得实在拿不出手,有一天就把它们送到了拍卖场。这是设在一个酒吧里定期举行的拍卖会。酒吧让出一定地方摆放拍卖品和拍卖台,拍卖会吸引大批买家也给酒吧带来生意,顾客和买家混在一起,边喝边拍。英国很多小型拍卖都是在酒吧里举行的。我要了杯啤酒坐在那儿,看着几个英国人竞相为小兵马俑报价。经过几轮较量,其中一个人最终得意地买走了它们。而我看着这一切,觉得比他更得意,因为我赚了七、八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