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寨县吴家店镇长源村罗家湾有处老宅,声名远播。它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从这里不仅走出“辛亥八子”之一的罗洁,还有先辈罗绍焕、罗绍炽、罗绍荣等十几位共和国烈士,侠士罗三巢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家店镇长源村罗家湾罗家大院——

延庆旧县罗家宗祠 英杰辈出的罗家大院(1)

坐落于金寨县吴家店镇长源村罗家湾的罗家大院,建成虽晚,但在当地大有名气,从这里不仅走出“辛亥八子”之一的罗洁,先辈罗绍焕、罗绍炽、罗绍荣等十几位共和国烈士,侠士罗三巢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大院建于道光年间

长源村79岁的老人罗资尧翻看族谱,追忆过往:罗家大院的先人明朝时居住在现今的湖北罗田一带,明末清初分家,罗氏的一支迁到了现在的金寨县吴家店松子关,清中期乾隆年间,由于人口繁衍,当地的土地满足不了偌大家族的生活,十五世祖罗大从松子关搬出,在马家湾落户,买了一户破败人家的几间茅草屋卜居。落地生根几十年,罗家囤积财富,将茅草房翻盖成了一座大宅子,全家几十口住在一起非常拥挤。道光十年前后,罗大的大儿子领头在剥驴寨的西山下,依托集云海、松涛、奇石于一身的永安寨山峰盖屋。为了显示罗家实力,罗家大儿子特地在盖房之前带上工匠到武汉拜师学艺半月余,花了三年时间才将罗家大院建成。罗家大院气势巍峨,前有飞蛾贴壁,后有青狮望月,左望鼓山,右观钟山,前方又有旗山,名曰“钟鼓旗堂”。初建时,罗家按兄弟两人居住的要求设计修建,左右对称,后来罗家老四结婚,女方要求住新房才嫁女,罗家不得已临时对建成不久的新屋做了修改,厨、卧及工房各增一处。在今天看来,这幢古屋格局与众不同,曾让一位建筑学者迷惑,专程实地寻访求解。

大院宏伟气势犹在

翠竹掩映的池塘正前方,气派的大闸门里呈现出偌大一个四合院,四周是学屋、铺屋、马厩、辗屋、磨房、臼米屋。四合院北方正中矗立着历代罕见的冲天门楼,门楼里嵌着一副石头大门,一对精雕细刻的石鼓立在门柱两侧。进门是下人聚集的曹楼,楼上面是雕廓画柱的戏楼。曹楼两侧是对称的两个书房和两个私堂屋,还有四间客房。

戏楼口是一个长方形天井,正对着招待客人的中堂屋,八根雕龙画凤的木柱将中堂屋撑为一个大厅,坐在厅内可以看戏。中堂屋东西两侧是密闭的走道,紧挨着走道的是两间对称的杂屋,紧接着便是六间“下人”居房和两间厨房。穿过中堂木屏风,是几步石级和对称的石砌天井,抬脚走上石阶便到了第三幢的中心——退堂,这是罗家举办大型活动时人员进出和聚集的场所。退堂两侧是对称的四间次房。

退堂里有大天井,天井两边各有四级石阶,缓步而上即是第四幢的中心——上堂,这是罗家祭祀及操办红白喜事等才开启的场所。上堂前面的走廓用木制雕花屏风分开,磨砖砌地,四壁雕满古代绘画。上堂两头是八间上房,后面是一个百米见方的大场。

罗家大院位于大别山最深处,采用武汉民居的走马转廓式格局,正房里三十六间房屋和四间大堂全部有走廓连接,天阴下雨不湿脚,四合院四周十六间附属房屋一应俱全。院内地下水网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排水通畅;十六口天井配有三十二道地下出水管道,无论适逢连阴雨天,还是山洪暴发,房屋内都不会进水。

长源村村干部罗先让是罗家大院的后人,家在罗家大院东侧50米处,受罗氏族人的委托,他生活中有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就是照应罗家大院的安危。罗先让幼时听老辈们说,罗家大院的选址当时也是非常讲究的,大院座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烧箕(古代农村庄户人家滤饭用的器具),南面向水,正面一口大塘,形成一个斗(古代量谷物用的容器),大院地形名叫“烧箕灌斗”,意即招财进宝。为满足院内住户饮用水,大院后面先前还有两口对称的龙眼井;大院外围有一条小溪,从西北绕到东方,环绕大半个大院,形成一个美丽的“绿水缠腰”景观,甚是壮观。

同门革命烈士二十余

“辛亥八子”之一的罗洁便出生在罗家大院,是罗家十九世祖,幼名罗绍。自小聪明过人的罗绍被家人送往武汉读书;期间,张之洞在武汉组织选考,罗绍顺利中榜,以少年选派留学生的名义和来自全国的另外17名少年学生一起留学日本,这是当时清政府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罗绍接受到革命思潮的洗礼。受孙中山先生影响,罗绍加入了在日本成立的光复会,并改名罗洁,当时黄兴任部长,宋教仁任副部长,罗洁任机要秘书;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会长,黄兴任副会长,罗洁和胡汉民任干事。光绪二十年,罗洁奉命归国。辛亥武昌起义时,罗洁任招遣所总办,旋任北伐军左翼司令,率军辗转鄂、豫、皖三省。南北议和,孙中山欲让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罗洁闻讯,于病榻上写信给孙中山先生,指出要谨防袁氏野心,避免给革命带来损失,并拟亲赴南京阻止议和,后因病未能成行。民国元年南北统一后,罗洁被任命为革命实录馆馆长,翌年一月,病逝于武昌青山舟次。

“辛亥八子”罗洁让罗家大院声名鹊起,民国时经常有各级政要到此造访;而让罗家大院披上革命世家称号的,却是罗绍焕、罗绍炽、罗绍荣、罗绍灼、罗绍杰等十几位为共和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一家出十几位革命烈士,罗家后人引以为自豪。罗先让说,罗家一门有这么多烈士,都是受罗洁的影响,辛亥革命,罗家人积极性异常高涨,为了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罗家人舍弃了很多;红军时期,罗家大院参加红军不下二十人。不仅如此,罗家大院还经常为红军提供经济、粮食、住宿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你从这房屋保存的情况来看就知道,如果不是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深山里像这种建筑早就被人为破坏的不像样子了。”

永安寨大王罗三巢

“据家谱记载及传说,关于罗家湾的故事最多的就是侠士罗三巢了。”罗先让边翻家谱边述说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先人罗三巢。此人生有异相,声如洪钟,举止异于常人,身长丈二,身佩四尺长剑,手擎八十多斤板斧,使用丈余长的铁扁担,一根铁钩非常人所能举起,穿着一尺二寸长的草鞋,颇有大将风度。

清咸丰年间,各地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为保护当地百姓,罗三巢与好友徐五猫商议,筑城立寨自卫。将遂合众人之力,靠肩挑臂扛,搜集巨石垒砌城墙,在罗家大院旁的永安寨建造南北两道城门,内居百姓百余家。罗三巢被推为大寨王,徐五猫被推为二寨王。

此后当地百姓遇有盗贼来犯,均在罗三巢、徐五猫的带领下进行自卫,从未遭受盗贼侵害。传闻有一次一伙盗贼来犯,正遇巢公在山下取水归来,贼兵纷纷驽箭齐射,箭如飞蝗,巢公肩挑两只大水桶,手舞长剑,挡驽箭、攀悬崖,如履平地,游刃有余。贼兵见壮惊骇不已,视为天神,不敢轻犯,仓惶而逃。

罗家大院亟待修葺

作为后人,罗先让一直积极做着罗家大院的保护工作,“说一句大话,这是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遗产,大家都应该保护;换句话讲,这也是我们罗家的祖屋,保护是份内的事。”

对于罗家大院的保护,罗先让觉得,必须找到专业的规划设计人员对大院进行全方位的摸底,村中早有人想把祖屋略微修修,怕倒了,罗先让斟酌再三没有同意,大院已经很残破经不起折腾了,必须一步到位修旧如新,否则可能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局。对于罗家大院的现状,罗先让并不乐观,虽然老屋基本原貌还在,但是房屋已经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没有专业的队伍和人员,村中人谁也不敢出头修理,都是罗家大院的后代,没有十足的把握谁能担得起责任。

“现在我们已是省级古传统村落了,下一步我们还想申报国家级,那样修葺的资金更充足一点,另外,规划分更放心一点。”对于下一步,罗先让还是把心思放在了申请保护资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