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物安全将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那么,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法官李凯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新形势下保证国家安全、实现和平发展的理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谋求的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李凯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

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五对关系就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如何构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已达200余部,其中数十部属于直接规范国家安全问题专门立法。”李凯说,立法的形式多样,既有法律、行政法规,也有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我国还缔结和加入了一些国际条约、公约,在防止核扩散,打击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履行一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开展国家安全合作。

李凯介绍,目前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宪法;(2)国家安全领域综合性立法,如国家安全法;(3)国家安全领域的专门立法,如保守国家秘密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反分裂国家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等;(4)相关法律中涉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部分条款和内容,如刑法设立单独章节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危害国防利益罪;刑事诉讼法用9个条款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特别诉讼程序。(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讲座(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