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廉洁家风弘扬风清气正(李涵廉洁从心清正家风)(1)

文/李涵 编辑|淑为 图片/网络

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齐鲁文化,孔孟之道,是中国优秀儒家传统文化的源生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更铸就了齐鲁大地上的泱泱之风。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者为尊,善尚德以求全。所谓清廉是酷暑之下,饥渴难耐,孔子“不饮盗泉”;是宦海沉浮,污吏猖獗,刘墉清正廉洁;是势焰熏灼,辉赫万里郭琇面劾权臣;是盗匪横行,铜臭熏天李尚卿“清如水,明如镜”。

古人讲“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三国时期魏国官员胡质为官清正廉洁,当他在荆州任刺史时,儿子胡威不远万里来看望他,而他却仅仅从俸禄中拿出节省的钱买了一匹绢给儿子作回家路上的盘缠。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继承了父亲清廉的品格,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并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清廉惟恐世人不知,臣父清廉惟恐世人知道,故臣与家父相差甚远。”

孔子曾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仅仅是古人对清正廉洁有自己的一番风骨,更是因为世代家风的优良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风之本在于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世德,门风;是家族的精神文化和精神旗帜。中华文化五千年,礼义廉耻,优良家风绵延至今更是祖辈教育后世子弟处世立道之根本。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良好的家风是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是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是焦裕禄教育孩子们不能“看白戏”;是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一点公油”;是傅雷爱子心切,以一封封家书为媒教育孩子要做有担当的中国人;是曾国藩勤政清廉,修身律己,用言行谆谆教诲教育家弟和子女。俭以养德,德泽后世。良好的家风有时是最熟悉不过的人的一句话,有时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有时是内心深处的最真切的表达。

忠厚传家,清廉济世。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每个时代的开拓和推进,而廉洁的家风关乎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古之学者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而后治国,平天下。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而国之本在家。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将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深化家风建设,厚植清廉文化,涵养清正风气。

树立廉洁家风弘扬风清气正(李涵廉洁从心清正家风)(2)

作者:李涵,单位:山东郓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城关支行

壹点号心梦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