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经让重庆脱离四川的管理,成为直辖市。现在看来,他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那么,邓小平又是什么原因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呢?

分分合合川渝

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1)

春秋战国时期重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就属于蜀国,不过是因为三国的刘备建立而成。成都因为土地平缓,当地的农民因发展农业为生,而重庆山高不适合农作,他们就从海水中提炼食盐发展经济。从秦国统一后,两兄弟就住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一直延续到宋朝,因当时统治的问题导致分家,分家没有多久,改朝换代,又被安排到一起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四川就成了抗日战争的大后,而重庆有再次被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重庆地势问题政府取消重庆这个直辖市,并入四川,改名为省辖市。由于重庆在长江上游,水路相当发达,又赶上1954年中国迅猛发展的时代,邓公就建议如果要发展西南地区我们首先就要重视四川的重庆,可以把很多综合性、单向度的改革试点放在重庆。由于邓公的建议重庆整体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跃上新台阶,然而这也不是改变重庆脱离四川的目的,

邓公的决定改变重庆的未来?

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2)

会议上的邓公

1979年,国家决定建立一个举世无双的工程来解决南水北调和经济问题--三峡大坝。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得出了两个方案建设:

一个是高坝方案三峡大坝高200米,正常水位200米,可载万吨级船舶,回水到达重庆。据专业人士测算,高坝建成后的三峡电站发电能力为2200万千瓦,但成本非常很高,还需要大量移民和淹没大量土地面积。

低坝方案三峡大坝高程165米,正常蓄水位150米。相比较而言,它的优势是只需要30万人搬迁,只淹没少量的土地和房屋,投资也小很多。但缺点在于建成后的三峡电站发电能力只能达到1000万千瓦,防洪效果一般,主要是通航条件改善不大。

重庆市民得新声

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3)

三峡大坝

当时的重庆市长肖恩为了重庆的发展,重新提出一个中坝方案三峡大坝高程165米,正常蓄水位180米的。经专家研究,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个方案既能满足航运的要求,又能实现高坝方案的发电。同时也能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起到显著的作用,可以说是兼顾了重庆的经济发展,又满足国家的需要。但是选择了中坝方案就要解决100万人口的住所问题。

本来政府打算把这100万人单独成立一个省,三峡省,结果邓公不同意这个看法,邓公提议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成立直辖市:

第一可以解决四川人口多,人员密集的问题,可以减轻四川省政府的管理压力,同时有助于资源的规划和分配。

第二顺理成章地把移民安排在重庆,对移民和重庆发展都是好事。

当时内陆地区没有直辖市,如果把重庆确立为西南地区的直辖市,就有可能集中财力物力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然后重庆就能带动周边很多贫困地区的共同发展。

那为什么没有出现重庆省,而是升格为直辖市?

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邓小平为何要将重庆与四川)(4)

《如今的重庆》向邓公交付的答卷

首先,是历史的积淀。重庆本来就有直辖市的经历,再成为直辖市也是很自然的,其次,在行政体制上,直辖市比省少一级,机构更精简,管理更高效。

在这里,邓公的高瞻远瞩再次得到了体现,他没有将老重庆直接升级为直辖市,而是将老重庆地区与黔江、涪陵、万县合并,既保证了移民的去向,又为重庆未来的发展做了铺垫。邓公把这个方案的想法提出,而李鹏记录下来以后拟定计划。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得到大家都认可。而邓公并没有看见重庆成为直辖市的那一天,更没有看见现在重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