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在曹禺剧作《雷雨》里那个电闪雷鸣之夜的十几年后,周家的宅子已然成为了养老院,年迈的周朴园来到这里,看望已经疯癫的繁漪,以及默然承受不幸的鲁侍萍……这是曹禺女儿、作家万方的剧作《雷雨·后》的开场。三位老人之间将发生什么,成为《雷雨·后》给观众的期待。

2018年,在和万方商讨和沟通之下,连台戏《雷雨》《雷雨·后》由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开启规划,2020年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在北京正式上演。今年,这部话题之作将再度回归,开启10城巡演,并将于10月22至24日在上海大剧院连演3天,同时也作为“上海大剧院×央华戏剧演出季”的压轴剧目上演。

8月24日,“从曹禺到万方——中国戏剧跨越百年的人文对话”的分享对话行动在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举行,在剧中饰演鲁侍萍的何赛飞、饰演周朴园的佟瑞敏、饰演周萍的刘恺威、饰演蘩漪的孔维、饰演鲁大海的李宗雷等主创悉数到场,和观众及媒体分享了台前幕后。

两台戏特邀了法国戏剧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来到中国执导,曹禺《雷雨》与万方编剧的《雷雨·后》由此制作成连台戏。《雷雨》中,大部分角色都以西装、夹克衫登场,在经典之外寻找到了一种当代的呈现;而《雷雨·后》在文学视角上则是全新的表达。在上海,两台戏将一天之内演完,这是一次父女两代剧作家跨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中西文化背景的跨文化碰撞。

简介雷雨作者曹禺(曹禺女儿万方创作雷雨)(1)

曹禺女儿、剧作家万方

作为曹禺的女儿,也是此次《雷雨》文学责编以及《雷雨·后》编剧,万方说,“我看了那么多版的《雷雨》,有些我觉得好,有些觉得起码是不如我所想象的,所以我特别期待它有一个新的面貌。我觉得央华版的《雷雨》《雷雨•后》是一种新的、现代人对于戏剧的感受,无论从审美还是它的表现方式和风格,包括所有演员的表现力,导演手段和舞台,我觉得都有一种现代感。如果说它是经典,我希望它是一个现代的经典。”

在这个连台本戏中,几位演员都要同时在《雷雨》《雷雨·后》中延续自己的角色。扮演周朴园的佟瑞敏看过很多版本的《雷雨》和周朴园,他说,这个角色是曹禺先生笔下的灵魂人物,但《雷雨•后》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中年到老年的周朴园,很庆幸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周朴园形象。

扮演周萍的刘恺威是第一次演话剧,他演绎的周萍被万方称赞“非常真”。而刘恺威对舞台的感受,除了敬畏、向往和期待,还有太多紧张。他坦言,自己第一次进排练厅,感觉每一个点都是一个挑战,因为跟以往自己在影视剧里面这么多年的经验都不一样,台词就是第一难关。

“以前我演电视剧,除了对手以外,就是镜头,我可以马上躲在人物面具后面表演。但在排练厅,面对的就是一群非常有经验,资深的舞台艺术家,真的很紧张。那几个月不容易,很感谢我的同事,一直在陪我、帮我。几个月下来之后,很快就没有那个恐惧感和紧张感了,接下来更多的是越来越爱周萍这个角色,特别爱。”

在这部连台戏中,两位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雷雨·后》里,剧情正是在两个被命运折磨的女人,包括来探望的周朴园——时断时续、时靠谱时离谱的回忆中展开。也因此,何赛飞的侍萍和孔维的蘩漪,都需要演绎两个女人前后不同阶段的人生状态。

孔维说,《雷雨》中的蘩漪一直在寻求自由,我觉得蘩漪内心的力量可能每个女人都有的,而《雷雨·后》对蘩漪包括她痛苦的内心有一个更透彻的解释。至于何赛飞的鲁侍萍更有话题性,甚至引发了观众看完戏为这个人物写小传和论文。何赛飞为此也反复咀嚼琢磨人物:“为什么她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和周朴园共同生活,能对话,有一次讨教万方老师,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

简介雷雨作者曹禺(曹禺女儿万方创作雷雨)(2)

简介雷雨作者曹禺(曹禺女儿万方创作雷雨)(3)

对话万方:《雷雨·后》绝不是简单续写《雷雨》

《雷雨·后》是万方编剧的全新作品,她创作的起点,源于父亲《雷雨》剧本的“序幕”和“尾声”——年老的周朴园在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女子,是发生在“那一夜”十几年后的事。但在《雷雨》几十年的漫长演出中,“序幕“和”尾声”一直都被删掉。这使得万方产生了创作想法,“既然有序幕和尾声,那为什么不能有‘雷雨后’呢?”

《雷雨·后》,正是关于这三个老人,“在经历那样一场可怕的事件之后,经过长久的岁月煎熬之后,生命的状态”。

澎湃新闻:《雷雨•后》的创作初心是什么?

万方:其实我在任何写作的时候,总是隐隐在内心深处会不断地有疑问冒出来,大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要怎样活着。这是每个人心里都会在某种时刻的自问。

我以前写影视剧也被采访问到,你写剧本是不是有压力,我本能回答,我没有感觉到有压力。我觉得我爸爸是一个自由派的父亲,我从来没觉得他是一个了不得的剧作家,后来直到我到50多岁以后,我写第一个话剧的时候,那天是一个小剧场话剧要演出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我其实一直是被我爸爸压着的。我到了50多岁写过小说、电视剧、电影,我才敢动话剧,其实就是他这几部经典的戏压着我,我不敢,我不敢碰话剧,他已经那么高了,我不敢碰。

我们都跟《雷雨》这部经典隔了80多年的岁月了,我为什么敢碰《雷雨》呢?其实也是一个相同的道理,毕竟我已经看了那么多版本,《雷雨》我看过的不知道多少剧种的改编,甚至包括现代舞,上海芭蕾舞团也演出过《雷雨》,所以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编剧,我心里一直像有一只小虫子在爬,什么时候我能不能也试一试。

到了真的要做,我反而没有压力,我下决心了,就要按照我全部的对这部戏的情感来重新寻找它,我觉得《雷雨·后》的创作就是一个寻找《雷雨》的过程。

简介雷雨作者曹禺(曹禺女儿万方创作雷雨)(4)

简介雷雨作者曹禺(曹禺女儿万方创作雷雨)(5)

澎湃新闻:《雷雨·后》可以看做是《雷雨》的续写吗?

万方:肯定不是简单的续写。

其实当年《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就是发生在那个事情后的十几年,周朴园回到老宅去看了蘩漪、侍萍,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去世了。我就是从这个时间点介入,三个老人在这里展开时断时续的回忆,中间还会重现当年的三个场景。

我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会和《雷雨》一起演,但我希望没看过《雷雨》的观众能够了解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我个人在小的时候看到的,包括国内五六十年代舞台上的戏,绝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的,当初我爸爸创作的时候也是以现实主义来创作《雷雨》的。我想这么些年,“序幕”和“尾声”一直没有演出来过,也是当时创排者会觉得,把首尾拿掉的《雷雨》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完整的现实主义作品。

但今天,包括台下的观众,包括我自己,我们看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戏剧,我觉得戏剧是非常自由的,所以我特别期待它有一个新的面貌、当然也包括《雷雨·后》,是不同以往的表达。

《雷雨》是一个戏剧性多么强烈的作品,那种冲突、那种巧合、一环扣一环的。但《雷雨·后》不一样,它没有线性叙事,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一声“叹息”,也让我父亲创造的这些灵魂,获得不同方式的救赎和出路。在那一切发生后,经过岁月海浪一层一层的冲刷,《雷雨》显出了那种埋藏在底下的真相。

我现在看了呈现出来的《雷雨·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雷雨》,也理解了父亲。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