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物形象(鉴赏戏剧人物形象)(1)

典题示例

【题目】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雷雨》中,鲁侍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台词中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这里鲁侍萍的语言,有言外之意,有未尽之言。这里两个“píng”字,各有其含义,“萍”是母亲的呼唤,亲情的体现。其含义是:你是我的亲儿子,大海的亲哥哥,你不能打自己的同胞兄弟啊……但这时侍萍很快意识到,周萍的地位、周萍所受到的教育,不容周萍承认这样地位低下的母亲,不能说破他们的骨肉关系,也分明感受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于是抑制住痛苦感情,用谐音字来掩饰。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当时痛苦、失望和愤恨的爱憎交织的复杂思想感情。

知识梳理

一、紧扣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一大要素,矛盾是人物构成的。要把握矛盾,必须理清人物关系,紧扣戏剧冲突,分析人物性格。

和小说不同,戏剧主要通过富有动作感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戏剧主题,那么,如何鉴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1.联系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戏剧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串联成情节的链条,通过分析相关的情节,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鉴赏人物形象。

2.通过比较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征。比较是显示人物特征的重要手段,通过类比、对比,分析出人物的共性、个性以及特殊之处。

3.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人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人性是人物行为最深刻的动因,几乎能解释人的所有行为。

4.还原情境透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

情境有历史情境和生活情境两种。分析时要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风尚、民间习俗、家庭背景、教育历程、实践活动、人际交往甚至天生禀赋等,够了人物的成长轨迹和心态变化轨迹,弄清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

5.重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如《雷雨》中的周朴园既带有浓厚的封建遗习,又具有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同时还受到资产阶级人性思想的影响,是个复合形象。而鲁侍萍三:十年前后的不同表现则显出性格的可变性。

二、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1.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具有辅助作用。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如《雷雨》第二幕开头关于天气的舞台说明,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出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又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也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的总爆发做好了铺垫。

2.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具有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

戏剧人物语言有这些主要特点: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

A、把握个性: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B、挖掘深意: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想象补充: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例:《窦娥冤》中,在押赴刑场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 你有甚么话说?

〔正旦唱〕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 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

〔正旦唱〕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 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

〔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

〔唱〕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分析:高明的戏剧家,常常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纵观全剧,作者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另一侧面。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窦娥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就越发显出她的冤屈,她的反抗和抗争也就越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也更为有力。

练习

【题目一】

周朴园:(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说,请母亲喝。

周 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蘩 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

(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

哦……(哭着,向右边饭厅跑下)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1.下列对蘩漪这一艺术形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繁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仍然“忍顺”地消极反抗。

B.“声颤”“恳求”显示了她内心对于丈夫淫威的恐惧。

C.最终,面对周朴园叫周萍的下跪,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

D.“望着周萍”,是她期望周萍和自己一起反抗封建家庭。

2.人物的台词是话剧的灵魂,试分析画线部分的台词反映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B

2.专横跋扈,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长,维护自己的权威身份、说一不二的地位、上下尊卑的秩序是他的宗旨。为此,他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范,根本想不到要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

【解析】

1.“声颤”“恳求”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淫威的努力,而非简单地“恐惧”。

2.注意台词本身是一个很强的祈使句,还要注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的文字。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 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 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 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 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 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在《茶馆》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行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这些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