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1)

曾国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2)

老衲告诉你:“记住别人的好!”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必然给自己埋下祸乱的种子。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3)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少不得一个“妒”字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会动摇你的意志。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4)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5)

关羽败走麦城,就是“傲”字作祟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六戒足以护你一生周全(曾国藩明确告诉世人六戒)(6)

诸葛亮都有哭的时候,世人算老几?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完—

感谢关注“鸣原堂”,同名微信公众号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