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恃才傲物的个性,才是人生的败笔。

素书9句经典名言(恃才傲物的个性)(1)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意思就是说:圣人处世的时候,方正却没有割伤人,有棱却不刺伤物,直率却没有放肆,光亮而没有耀眼夺目。

所谓圣人之道就是最佳的处事法则,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优秀,如果你因为优秀太过于自傲,那么你的优秀反而会变成一把双刃剑,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伤害你自己。

如果因为优秀而恃才傲物,容不下别人,甚至总是企图于以别人的愚蠢衬托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智慧就是埋没你的坟墓。

这世上有一种人特别“不划算”,那就是恃才傲物的人,他“不划算”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非常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不但不能成为自己的加分项,反而会成为颠覆自己的灾祸根源。

把一副好牌打的稀碎,这就是他最不划算的地方。

就好像是那些孤独的强者,哪怕是一代枭雄,但是当他过于孤立自傲时也难以成就功业,我们虽然不提倡随大流的去合群,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建功立业,个人的力量是遥不可及的,如果没有团结容纳的精神,即便有再大的能耐,最终也只是一番徒劳。

素书9句经典名言(恃才傲物的个性)(2)

刘邦和项羽的两种人生结局,就是对这个智慧最好的诠释。

刘邦登上了皇帝宝座之后,有一次在宴请群臣之中,他问众臣:“你们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

很多人说:“因为皇上赏罚分明”,还有人说:“因为皇上爱护属下。”

刘邦听了摇摇头就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要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后勤保障我不如萧何;领兵打仗,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今豪杰,都能为我所用,这是我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项羽仅仅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善加利用,所以才会输给我。”

张良、韩信、萧何为“汉初三杰”,为刘邦取得天下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实论及智谋,刘邦的智慧并不在三人之上,而他的能力就在于能够整合这三个人的资源。

而项羽则是相反,论个人能力,项羽的能力完全在刘邦之上,无论是论领兵打仗,还是论个人修养,项羽都远甩刘邦几条街,但是项羽的败,就败在了过于孤立上。

素书9句经典名言(恃才傲物的个性)(3)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项羽就是“失道者”,最初,项羽手下文有范增,武有英布,二人也有非常强的能力,也是一个相对和谐的局面,但是项羽对二人却心有疑虑,经常是有所怀疑。

疑者不用,用者不疑,而项羽却无法做到完全信任两人,他自身虽有才华,但是领兵打仗又怎么能是一人能做的事情呢?

刘邦发现了项羽的致命缺点之后,用离间计先后将英布和范增从项羽的手下离间,他先挖走了英布,然后离间了范增,这个时候项羽已经被彻底孤立,这就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貌合心离者孤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而实际上怀有二心的人必定是非常孤立的人。

一个人能成就多大的事业,除了自己本身拥有的才智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所谓三人齐心,其利断金。

素书9句经典名言(恃才傲物的个性)(4)

而领导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同床异梦,大家各有各的小算盘,这样的领导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不管自己拥有多么大的才智,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独来独往的个性,让自己混同于世俗,合作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的才华淹没了别人的智慧。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那些堆满污物的地方往往会滋生许多生物,而极为清澈的水中反而没有鱼儿生长。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有容纳他人缺点和宽恕他人过失的气度,绝对不能自命清高独来独往。

改变恃才傲物的前提,就是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以宽怀容纳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接纳污垢的气量,来容纳别人的不是,你才能有所成。

素书9句经典名言(恃才傲物的个性)(5)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