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周六下午,清华公管学院举行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会。会议由院长助理、案例中心主任、院友办主任慕玲老师主持。副院长王亚华教授、《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梅赐琪副教授、第九届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蓝煜昕副教授以及作者王佳院友出席了分享会。清华公管学院近500名在校生通过在线形式参与了此次分享会。
公管学院部分师生在线参加分享会
//
梅赐琪老师分享发言
会上,梅赐琪老师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评论》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着力于处理好“本土和世界”“理论和实践”“期刊和学界”三个关系,讲好中国公共管理故事,坚持服务学术共同体,负责稿件全生命周期。梅老师分享了《公共管理评论》中的三类论文——采用案例方法的实证论文、针对案例方法的方法论文、呈现工作案例的实践论文的核心关切点,以及如何在对话中做与众不同的研究。梅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好学习研究,写好文章,积极投稿,争取在包括《公共管理评论》在内的学术平台上,提出更简约的理解中国的分析框架,找到更深层次的因果逻辑,并有可能在未来的重大实践问题上做出更为精准的预判,提供更为明智的解决方案。
//
王佳院友分享发言
第九届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作者、清华公管学院2020届MPA院友王佳回顾了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因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水平的局限性而缘结清华MPA,通过清华MPA项目三年的学习,收获了从容地接受新挑战的能力、勇气和力量。王佳院友围绕心态和情怀、时间管理、精心选题(有积累、能驾驭)、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充分的调研、架构清晰、论述完整、加强导师沟通、细节把握和语言规范性等七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很多基层一线的鲜活案例。回顾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她感到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全身心投入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收获的是一种精进的态度、系统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她鼓励同学们要提前规划好自身未来的道路,永葆明德为公精神的浸润和激励,努力实现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自我重塑。
//
蓝煜昕老师分享发言
第九届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蓝煜昕老师作了《优秀MPA论文如何练就?》的主题分享。蓝老师认为,一篇优秀的MPA学位论文应该“神”“形”兼备,在“神”方面,要求论文的选题有新意、分析有逻辑、结论有价值;在“形”方面,要求论文的结构清晰、语言达雅、写作规范;同时还要有情怀、有激情,要回到初心,写自己真正所思所想。蓝老师以王佳院友的论文为例,对一篇优秀MPA论文的选题、逻辑结构、分析框架等进行了详细阐释。在论文指导中的导学关系方面,蓝老师认为指导教师应注重“开放、尊重、鼓励、投入”四个关键词,要尊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素材或观点要有价值,形式上要不拘一格,要鼓励发挥优势、激发热情;而学生应注重“激情、投入、文笔、悟性”四个关键词,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和时间投入,要与导师充分交流探讨,要长期积累、慢慢提升写作的能力和悟性。
//
王亚华老师总结发言
王亚华老师介绍安排此次活动的目的,并总结评价了交流会的意义。王老师指出, 学位论文是MPA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是MPA学业的高峰体验,希望同学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通过了解学位论文的写作规律,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来写出优秀的学位论文。王老师强调,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诞生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师生合作是非常关键的。他引用了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的co-production(合作生产)理论,指出论文写作也是非常典型的合作生产过程,需要师生一起共同努力、同向同行,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最后,王老师寄语同学们通过MPA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训练,成长为更有格局、更有视野、更有素养的高端管理人才。
//
《公共管理评论》期刊介绍:
《公共管理评论》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负责学术运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SSCI扩展版期刊,坚持学术为本,遵循严格的学术标准,依据“双向匿名,学术回避”原则进行审稿工作,确保同行评议成为论文录用的核心依据。坚持“植根本土、面向世界”的学术立场,倡导“源于实践、指向实践”的实证学风,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
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介绍:
为了提高MPA教育质量,扩大MPA教育的社会影响,促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全国MPA教指委自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活动,目前已开展了9届,清华大学共有9篇MPA论文获奖。第九届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中,共有129所培养院校推荐了346篇论文参评,参评论文指导教师均参加了互评工作,来自46所MPA培养院校、2个实践部门的87名评审专家参加了复评和复审工作。经过互评、复评和复审,清华公管学院2020届MPA院友王佳的学位论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减负问题的研究——以西城区为例》获评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
供稿丨教学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