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真实历史故事(不屈的汉魂辛弃疾鲜为人知的一面)(1)

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此时辛弃疾任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当辛弃疾坐定官位之后,当朝皇帝宋孝宗当时曾经表露过自己想要收复河山,一雪国耻的雄心壮志,所以辛弃疾就写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上书,又作出《九议》,更加阐发出《美芹十论》的思想,陈列出种种抗金救国,收复失地,一雪国耻的观点和措施,又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发愤图强!言辞之犀利,见解之高深,怎一个妙字了得?如果当时候的人个个都想辛弃疾一样,能够有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何愁不能复国呢?可惜,南朝人被打怕了,主和派当政,没有理会他的见解,人们只是觉得他写得很好,对他赞誉有加,然后重命他去各个地方打理荒政,与他的想法截然不同。

42岁的时候,辛弃疾因为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开始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生平所得被朝廷剥削的一干二净,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但报国的心愿他却一直未放下,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先后被任命为多地知府,不过对于南宋积贫积弱的阵势,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六十五岁他被任用镇江知府的时候,又被谏官攻击被迫离职,再一次带着愤恨离开官场。六十八岁的时候,朝廷又一次想任用他,他却身染重病,命不久矣了。

辛弃疾真实历史故事(不屈的汉魂辛弃疾鲜为人知的一面)(2)

回顾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坎坎坷坷,自知报国无门,写出了多少壮志难酬的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等。满心欢喜、梦寐以求地想要报国,有勇有谋有理想,却报国无门,被人弹劾,不受重用。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着实悲哀,这也拜当时的制度所赐,据《朱子语类》卷111:“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于正也。”归正人也就是沦落在外邦而后来返归朝廷的人,无疑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官位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严重阻碍了他的仕途发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能理解,可是却因为“归正人”这荒唐制度,不问出身就白白断送了人才,当真可惜。

辛弃疾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抗敌功劳,不过他的爱国之心可昭日月,每每从他的词当中读到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时,自己也不自觉的他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就算他最后郁郁而终,不过他的词及其事迹都广为流传,流芳百世。

辛弃疾真实历史故事(不屈的汉魂辛弃疾鲜为人知的一面)(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虽有一腔报国热血,然而壮志难酬、英雄迟暮,那一份感情又有谁能够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