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光,西汉成帝时的任尚书令,孔子的第十四代孙。尚书令相当于政府的秘书长,他经常在朝廷的会议中心温室殿,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有时候下班与家人一起闲聊,每当谈及国家大事的时候,他就闭口不语。有一次家人问“温室殿院中都种了哪些树啊?”孔光笑而不答,以“嘿嘿!”对之,或者转为其他话题。

有文字记载保密思想(文史笔记保密是事关人生成败的关键)(1)

保密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长期坚守的素养

这是《汉书·孔光传》的一则典故,讲的是孔光作为高级秘书人员的保密素养。他一刻也不放松,连办公室的院子里种什么树,都不肯向家人透露。孔光的这种素养为后人所传颂,唐末著名的文学家徐夤有一句诗“欲言温室省中树,闲赋宫词八斗才。”就是称赞孔光的。

其实,保密不仅仅是秘书独有的素养,无论是平常人还是职场中人都需要具备保密素养,上到老板高管,下到司机、保洁等,都必须提升自己的保密素养。如果不具备保密素养,那么就会出问题,轻则丢职破财,重则引来杀身之祸。

孔光的老祖宗孔子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老板说话不谨慎缜密,就会失去员工的拥护;高管说话如果不谨慎,就会失去生命或丢掉职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如果不谨慎保密就会失败。”

毛主席曾说“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叶剑英元帅在周总理临终前,特意交代工作人员准备好纸笔,凡是周总理说的一个字都必须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周总理心里藏了太多的话了,他唯恐有所遗落。但是周总理直到去世,与大局不利的话,一个字也没有说。

这就是古今先贤对保密的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和坚守。那么作为平常人如何为啥也要注意保密,又如何坚守保密原则呢?

任何事情在没有办成之前,都会存在很多变数,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人心也是很复杂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功利的,你想做的事情或许是对方不想看到的,不愿看到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有用心者,或消极对待,或刻意阻挠。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警惕和防范意识,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四处宣扬。农村老人常说“粑粑没来,屁先来了!”就是对那些信口开河,口无遮拦的晚辈的一种警示。

信息化时代,也要注意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一个信息,一个方案就有可能惠及一个企业,信息泄露不仅是原创理念的丢失,还会给自身和机构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如何说话才能保密呢?李肇星部长在做发言人之前,向季羡林先生请教说话的艺术,季老说“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很重要的素养,语言就是工具,是为了生产生活服务的,人不能太任性,逞一时之快,什么话都说。人不能为了说话而说话,任何信息都是有圈层的限制的,是应该有节制的。该说话的要言简意赅,不该说的话要一字不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