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有一首诗很有名----《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1)

李、孟二人都是有唐至今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然而读此诗,方知在诗仙李太白的心中,孟浩然乃是高山仰止之人,其敬慕与钦佩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白一生服气的人并不多,但是孟浩然绝对是令他推崇备至的第一人,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

孟浩然其人,早年也有志于用世,然时运不济,虽有困顿失望之叹,尚自珍我、不媚俗世,终于归隐山林。孟浩然其诗,着墨山水田园与羁旅行役,事于自然,妙趣天成,韵致流溢,意境清迥。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这段话堪称至评。

孟浩然的人格与诗格高度统一,我们不妨选取几首老孟的代表作赏读: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2)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王士碌评此诗: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3)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高棅《批点唐诗正声》评曰:语少意远,清思痛入骨髓。张谦宜《茧斋诗谈》又云:“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4)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吴瑞荣《唐诗笺要》评此诗云: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5)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白山《唐诗摘钞》评曰: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

仲夏1906吾爱孟夫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6)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儒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赏读孟诗,耳目清澄,口齿芬朗,神思冲淡,心境逸然。我们应该感谢王士源,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留下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的作品,使中华文化的美丽画卷中因为有了孟浩然而更加灿烂丰满。其二十四字评语,也让后世人在孟诗之外得以了解孟浩然高致超然、节义振难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