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鉴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1)

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和“行”与这两个字的普遍含义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是知道、了解、明了、知晓的意思。

比如你认识了一个人,了解了他的性格爱好,知道他的行为习惯,你才能说你知晓这个人,知道这个人。

一般意义上“行”指的是行动。你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于是采取了行动,每天都闻鸡起舞,这是我们以为的知行合一。

它是分两个阶段或环节的,一个是知,一个是行。而且有固定的先后顺序,知在先,行在后。

必须在知晓一个道理或者事物以后进一步采取行动,才算是完整的知行合一。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此不同。

阳明先生的“知”有感知、觉知、接收的意思;“行”类似于反应、感应、心行等。比如你看到一个美女,马上心生仰慕心猿意马。

不是到非要到你上前搭讪尬聊才算是行,而是在你起心动念之时已经是行了,甚至从接收到信息那一刻起,已经是行了。

你与信息连通的那一刻,既是知也是行。比如你感到自己饿了,是先知道饿这个概念然后才会有饿的感觉,身体才会发生反应吗?

当然不是,饿的信息和身体感觉是同时产生的,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因为两者确实无法分割。

再拿练字举个例子,不是说等你下笔的时候才是行,你先决定写哪个字,然后在字帖上找到它,这是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鉴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2)

一笔一划落在纸上直到写完才算行,才是知行合一。而是从你想到那个字的那一刻起,已经在心里出现了它的形体结构。

已经有了它完整的样子,等于说已经在心里写过了。所以说知和行须臾也无法分开。

最大的区别,王阳明的行包含内在的反应,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前行动”,外在行为之前心理活动的那一部分。

那有些人可能就会有一个疑问。

照你这么说,那知行合一岂不是打嘴炮,光说不练假把式,甚至连说出来这一步都没有,只要心里有个想法就已经在行动了。

这都可以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躺在床上就可以创造出一个世界来。这又是另外一层误解了。

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不但有内在的心理活动,还包括外在的身体行动、机械运动。而且一个完整的“知”不是片面的静止的。

它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行动自然就会同时更新,没有止境。直到你的脑子里再也没有关于这件事的任何印迹。

他还说良知是生而知之的,那为什么有些人不能知不能行?因为我们的心被别的东西、扭曲的念头蒙蔽了,就像机器发生了故障。

所以这个机制无法自动运行,必须经过修正之后,涤荡了身心,疏通了障碍以后才能恢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鉴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3)

——————

很多人可能没太注意,王阳明还是一个书法高手,他关于临帖习字的一段话,就是对他知行合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