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1)

发病机制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2)

好发部位

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3)

临床表现

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女性月经失调等;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4)

体征:病变较大时出现肺实变体征

触觉语颤增强

叩诊浊音

辅助检查

一、结核菌素试验(PPD):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方法

在左侧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0.1ml结核菌素皮下注射,48~72小时后观察。

结果

硬结直径≤4mm,为阴性;

5~9mm,为弱阳性;

10~19mm,为阳性;

≥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二、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可以反应是否感染了结核菌,但可能存在误差,不够准确,所以,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

如果在痰液内检查出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肺结核。

三、胸部X线检查

根据胸片表现将肺结核分为五个类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具有原发综合征表现(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叫做原发型肺结核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5)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菌一次或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 , 造成肺部病变以及相应的病理、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者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菌一次大量播散至肺。粟粒样病灶,等大、均匀、弥散分布于两肺;

b、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菌少量分批入血播散至肺。两肺对称分布大小不均、密度不等、新旧相间的病灶;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6)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结核菌吸入肺后在肺尖处定居,结核灶不转移逐渐长大

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

逐渐长大形成渗出性病灶

中间坏死形成干酪样病灶

有纤维组织包绕后出现纤维硬结病灶

继续长大当中间坏死被吸收形成空洞

在没有形成空洞之前,有纤维组织包绕形成结合球

以上都是浸润型肺结核的表现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染源):有浸润型发展而来,浸润型肺结核继续长大中间形成空洞,免疫机制调动起来,外面由纤维组织层层包绕阻止其继续扩大,就形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虫蚀样空洞、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变、纵膈向患侧移位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破裂后影响到胸膜,引起胸膜的炎症

少量游离性胸腔积液,仅见肋膈角变钝;

积液量增多时显示向外、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

治疗

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抗结核药物:

南山区肺结核检查(肺结核大作战)(7)

异烟肼、利福平:全能杀菌药

链霉菌:杀灭细胞外结核菌群

吡嗪酰胺:杀灭细胞内的结核菌群 半能杀菌药

乙胺丁醇:抑菌药

控制策略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监督治疗加合理化疗治愈病人是控制结合病流行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