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张保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许多人迈开腿“串亲戚”,不知不觉就“管不住嘴”。

为什么秋天不能吃秋冻(中秋养生有四防)(1)

(图片来源Pexels)

近日昼夜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减缓,容易感冒、咳嗽。

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

那么中秋佳节,群众该如何养生?

中秋节后天渐凉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什么秋天不能吃秋冻(中秋养生有四防)(2)

(图片来源Pexels)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

演变至今,中秋节素有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之习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时明伟告诉记者,中秋节处于白露与秋分之间,此后天气渐冷,阴气渐重,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

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此外,月饼含糖量极高,超重、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人群,要切记少吃、不吃。

中秋佳节有四防

河南省胸科医院南院区中医科主任宋圣阁表示,中秋节期间,群众走亲访友容易聚在一起吃喝,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会进食过多鱼肉,所谓“肉生痰鱼生热”,久之形成内热,导致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秋天不能吃秋冻(中秋养生有四防)(3)

(图片来源Pexels)

总体而言,群众有4点健康问题需要防范。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

注意不可乱补,不要无病进补和不分虚实滥补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容易患上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秋季虽然气候变得凉爽,但是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也变快,变得干燥起来。

因此人们通常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等症状。

走亲访友过度食用鱼肉等食物,易导致内在多“燥火”,形成内热,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过量食用月饼,会对糖尿病、儿童等群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中秋节脚宜暖

中医养生最讲究天人合一,一年当中有春夏四季的冷暖交替,一天当中有白昼与黑夜的阴阳消长,时刻顺应四时变化可谓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白露过后,自然界“秋收”“冬藏”,人体不能单纯的“补”阴,要注意整体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是目标”。

为什么秋天不能吃秋冻(中秋养生有四防)(4)

(图片来源Pexels)

时明伟介绍,中秋佳节群众养生,要注意拥有健康的起居习惯。

中秋过后夜渐长,此时人们应早睡晚起,保证睡眠充足,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过早起床易耗散阳气,扰乱阴气,不利收藏。

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乏。

因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适当添衣,但此时添衣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不宜一下添加过多,以自身不觉寒即可,脚宜暖。

“养阴”因气候特点不同,中秋以养肺为主,饮食上要预防秋燥,少辛增酸,多食滋阴润肺及酸味的食物,宜清淡如蜂蜜、银耳、莲藕、白菜、豆腐、山楂、石榴、柠檬、梨、百合等。

以补肝气、收敛肺气。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

时明伟表示,白露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要适度,防止过劳伤身,久不锻炼者应循序渐进。

不宜早起冒汗运动及大汗淋漓,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

秋季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常按揉部分穴位有助于秋冬养生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