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生活得很好而自己很苦(人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1)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给你整个世界,你也早晚会毁掉一切。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定会沦陷为情绪的奴隶。”

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虚伪的热情,而是真诚地付出。任何关系,你给我距离,我还你分寸,你给我珍惜,我必还你值得,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

凡尘俗世,人心浮动,只有真正遇到一次大困难,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世间的世态炎凉,才能更加摸透越来越难懂的人心。

遇到困难,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还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涅槃重生。

我们活在世上,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们来去不由己,两手总空空,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永远荣华富贵,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没有困境。

有人说:“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捉襟见肘的时候。而正是在困难的时候,在缺钱的时候,最能看清人心。

当你无限风光的时候,你的世界充满花朵,每个人都想来沾一点光;当你有钱的时候,你的世界全是光明,别人极力来讨好你。

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的世界则犹如荒地,没有人愿意靠近你;当你没钱的时候,你的世界骤然暗淡,别人对你避而远之。

渐渐地,我也终于明白了,这才是现实的人生。人心,总是难以捉摸。你以为平时和你一起玩乐的朋友是知己,他们却总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消失不见;你以为你在意的亲戚最亲密,他们却会在你没钱的时候躲着你。

人啊,只有真正经历了困难,才能看清谁对你是真心的,谁对你是假意的。那些对我们伸出援手的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那些对我们落井下石的人,不过是酒肉朋友罢了。

人在困难时,谁是真心最清楚。我们的人生总是起起伏伏,我们的生活总是磕磕绊绊。没有人能够挣脱世间对我们的束缚,我们的人生也终将能从桎梏当中感悟人心。

生活在世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缺钱的时候。这段经历是最艰难的时刻。而在这短艰难的时刻,我们也看清了许多人心,学会了许多东西。

《增广贤文》里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很现实。你有钱的时候,就算住在深山老林,也会有人千方百计找到你,跟你谈天说地;你没钱的时候,就算住在繁华闹市,也不会有人去拜访你的住所,甚至还会刻意躲避你。

人心的真假,就在这一穷一富的对比当中暴露无遗,这就是人在困难时意外获取的一笔宝贵财富。那些在你困难的时候躲避你的人,都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种泛泛过客罢了,终究无法在我们的生命中停留许久,我们没有必要太过看重他们。

而那些真心对待你的朋友,总是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你的身边,伸出援手来帮助自己。这些人都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值得我们用最大的真心去信任。患难见真情,困难见人心。谁是真心待我,我便真心对待谁;谁虚假对待我,我便避而远之。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会遇到无法理解的恶意,会感到失望,但是只要过去了,你就会发现那些带着偏见自说自话的言论,还有那些不能理解的恶意都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或许会焦虑,会不知所措,生活也不太如意,会感到绝望。但前路漫漫,需自身强大,愿你看遍世间恶意,依旧赤诚善良,要保护好自己。

起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并不是我们愿意活得不明不白。只是好多事情,一用力,就会拆穿,一拆穿,就会失去。成人的世界,总是这么脆弱。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事物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人生在世,纵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当你感到很累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换种心态去面对。

不是你选择了工作,而是工作收留了你,包容了你的平庸和普通,给了你尊严和价值,所以,别嫌弃工作的苦,更别嫌弃生活的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的路,活出自我的风采。

出门在外,不论别人给你热脸还是冷脸,都没关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间,不论热脸还是冷脸,也都没关系。

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内心、而非脸色。不必过于在意人与人之间一些表面的情绪。挚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着。”情绪”这东西,你不在乎,它就伤不到你。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 也离不开他人的赏识和栽培。待人宽厚、正直,主动热情,多向才德高尚的人士学习,听取建议,皆会变得顺利 。

强者低调,弱者炫耀,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事儿总是一件件的做,人也是一天天的长,花开了会谢,月亮见不到,太阳就出来了,万物有规律,不评判不局限,大道至简,顺应自然,一点一点的真相显现。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春华秋实一样不容违背。明智的人对富有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愚昧的人对富有带有很强的野性。

总想让欲望的潮水只涨不落,从不清醒。这兩种心态的人都要在生活之树上采摘果实,有度者可能尝到多一些成功的甘甜,越位者则会尝到某些难咽的苦涩。

你可以去观察有耐心和没耐心的人,对一个没耐心的人来说,每件事好像都充满了困难,但是同样的状况,却不能对有耐心的人造成多大的干扰。这个世界如何反映给你,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广。

杨绛先生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投资自己、修养自己。因为当一个人做到了“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的时候。

人的魅力和人格,就非常自然地体现出来,自然能够活出一种高规格的人生,也能够拥有高层次的生活。于是,自己的人生也因此焕发光芒。

贾平凹《自在独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任性一些,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相信生命中的安暖与清凉,都是与心灵有关,一切的美好都与眼底的温度有关。

时光与生活的关系,也如那令人陶醉的,静夜里的烟花,需要用爱点燃,即使无法预见未来,亦会隔着夜空看见一片灿烂。

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糟心的人和事,情绪都会是我们的心态的一种表达。当情绪来临时,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让自己暂停,安静,静止。

没有本事的人,永远都是脾气最大的人,没有能力的人,永远都是情绪最坏的人。心态决定一切,你的心态积极,会让你充满自信,你的心态消极,会让你停滞不前。

内心充满阳光,就会不惧人生的一切黑暗和磨难,会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你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让你旺运又旺财。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就会热爱生活,不会让自己的人生走入阴霾,浪费宝贵的时间。遇到一点困难挫折,也会勇敢面对,积极解决,不会怨天尤人,不会灰心丧气。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都是积极上进的人,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会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还幻想不劳而获。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遇事不会纠结,不会钻牛角尖,而是会在磨难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加有能力。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都会坚定信念,做事有原则,会与人为善,不会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的事情,会传达正能量,让自己每天都有好状态。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会让自己每天都保持好心情,懂得生活需要珍惜和感恩。懂得,快乐生活需要好心态,幸福生活需要好脾气。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都会具备自信、勇敢、坚持的好品质,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好运气,好财运呢?所以,让自己内心充满阳光,好运就会自然来。

人生最好的风水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人生,就是不断相遇、不断离别的过程。而世间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所有的重逢,都未必是一场温暖的邂逅,因为重逢是为了了结。

生活最迷人的地方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在什么地方,会有某个人,不早不晚,不远不近,恰好与你相逢,有的如雪中送炭,有的正是破屋遇到连阴雨,有恩必有回报,有仇也报在风雨飘摇。

人生成就自己的好像与他人有关,其实不然,看似不相关联、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它们之间也许存在因果关系,这就是天机,俗想赢得天机必须赢得人心,赢得人心必须自己从未亏心。

人生最好的风水,不是别的,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世上有没有好风水?回答是肯定的,有!风水又不能随你而行,而你的言行始终伴你左右,福祸生于言行。

格局太小不仅影响前程,还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健康,格局小就是心态受到局限,心事就会装得满满的,将直接导致愁容满面,失眠、焦虑、恐惧等,这些负能量的东西就会伴随左右,久而久之就会疲劳,久劳成疾也。

在漫长的一生中,无论每一个人都有着共同的结局,尽管走过不同的路,但我们最终的都只有那一条终点。

每个人都向往着青春永驻,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岁月美人,只有不断地去沉淀自己的气质。也许一些外在的物质,可以保持脸上的年轻,但它不能完全地减缓衰老的过程。

但是岁月的痕迹,在一个人的脸上真的不一样,有些人面对生活总是自怨自艾,那么她就会衰老得很快 。身边有些人活得越来越年轻,更多的是一种心态,而且他们还懂得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你所追求的一切事物,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再好的保养品,其实都不如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才是一个人保持年轻的最好法宝。

一个人缺乏运动,那么她的身体势必是身材臃肿,神态是疲惫的,这样的人对待生活也没有什么积极的热情。

当一个人每天锻炼,哪怕是很小的一种运动方式,比如散步,也可以让腿部肌肉变得紧绷起来,也可以让精神变得振奋一点。

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哪怕是你60岁,你也可以去公园里散散步,经常出去触摸一下新鲜的大自然,这样一年一年的积累,你居然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回馈。

努力和自律从来不是心灵的鸡汤,因为你没有做到,所以说你无法感受到其中的成果。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加强身体锻炼,你的精神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外表上的年轻与否,其实和心态上有很大的联系,衰老从来不只是身体上的原因,还是心理上的原因。一个人在生活中心态乐观,面对所有的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实他的生活必然是幸福的。

有的人天生悲观,面对一些事,总觉得是上天在为难他,总是记挂着过往,那么他的生活势必不会有很多的快乐。

别看那一点点小事,别看那一点点的情绪,生活总是积少成多的,当你总是为了一件小事而烦恼的时候,那么你生活中的困难会越来越多。

人生在世,修得一颗自在心,遇到事情解决问题,不要抱怨,不要慌张,当你学会善待自己,生活自然会善待你 。一个人的气质,从来不在于你脸上有多年轻,而是你整个身心散发出来的气息。

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生长规律,而且人需要工作,但也需要休息,万事不可操之过急,一旦太过追求速度,那么生活就会出现一点点的小麻烦 。

不要看那不起眼的小习惯,积少成多,真的会变成一个大麻烦,有些人习惯了熬夜,其实真的是睡不着嘛?而是无法克制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当你逐渐走入社会中,会面临着太多的压力,有些人可能想着要多赚钱,就去使劲地加班和熬夜,但殊不知,这是消耗自己的开始。

当你的头发掉得越来越多,皮肤越来越差,身心越来越疲惫的时候,就是身体慢慢走向下坡路了。

当一个人的精神很疲惫的时候,其实是无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永远不能像一个机器一样持续地去工作,透支自己的健康,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幸福。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走向衰老的过程,但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可以乐观优雅地老去,希望你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的去守候自己的幸福。

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巴比特》中,曾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想有所成就的话,我们需要的是豁达大度,心胸开阔。我一向主张做人要宽宏大量,通情达理。”

一个人最深最真的美丽,从来都不是外在的容颜,而是内在的、那一颗跃动着的人心。当一颗心时常宽容,那么,人所经历过的一切往事,便会在心中留下伤痕又褪去,最终长出了坚强和静谧,福报便也随之而来了。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

的确如此,那些心浮气躁的人,在处事办事的过程中往往于事不利,甚至是事倍功半。记得人有说过: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穿透外在的种种繁杂,放下执念,减少障碍,更能有智慧地处理一切。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指的是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看轻世俗的名利,方能表明自己的志向,静心思考方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如果对名利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水静才会清澈见底,心静才会明辩事理。

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亦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克服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

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会处处占优势。静,在策略上是“以静制动”。世上最难得是一颗淡泊的心,拥有一颗淡泊的心,才不会走的太急、太快。

盲目地乱打乱撞,只会让人陷入被动,这正如在谈判的双方,谁先亮出自己的底牌,谁就会陷入被动。

又如两个高手过招,谁先出招动起来,谁就容易露出破绽。静,能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进而得到较好的处理。

商品经济社会,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在物欲面前,使得不少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盲目与人攀比,难以保持内心的宁静。

人生要想有所作为,就需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譬如做学问需要能够坐冷板凳。成就事业需要守得住寂寞。静是让身心处于平和,不急不躁,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的韵味。

虽然人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像有的人喜欢热闹,成天吃喝玩乐;有的人却喜欢静心读书。这并没有对错之分,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他独有的生活。

但一个人能够真正保持内心宁静,就会追求有意义、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从这些高雅的情趣中享受人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加自己的认知和格局,进而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现在这个社会,追求金钱、面子的人大有人在,不是说人不需要钱,人人都需要钱来生活。但是,人不应该将自己的一生,都放在追求金钱上,淡泊名利、就少了很多烦恼,人生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它是一种情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只要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份安静与从容,你就能时时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

写作是一种修行,渡人亦渡己。如果写得对你有所帮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因为下一篇更精彩。有缘相识,愿我们一起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这样感叹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心宽则安。一份安宁,是喧嚣之中春水煮茶的闲适,是忙碌之中心灵守候的淡定。以欢喜心看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为我而来。

生命的价值是有所追求,人生的幸运是可以努力,人的追求不在于腰缠万贯的身价,而在于为他人带去正能量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八面玲珑,而在于活的真实。花若有香,自有蜂蝶来恋;人若有品,自有知音来伴。

做一个心中有阳光的人,照亮脚下的路,拥有饱满和慈悲的力量,这样的生命,会越来越开阔。抬头,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天;低眉,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只要心中有明媚和远方,岁月总会把最好的留给你。

心安则静。一份宁静,是岁月深处的一种静好,是繁华过后的一种从容。人生的淡定,在于不放弃,不封闭,用自已的一份从容,去嫁接内心的丰盈之树,并时时丰富自己的内涵,多点儒雅,少点市侩,学会建立一个丰富高贵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的生活多些诗意和温馨。

生活,应当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不因激进而不堪重荷,不因迟缓而空耗生命。慢下来,静下来,去建构一种人生抗震和豁达的免疫功能,修炼一些人生谦和与深远的静态雅致。

用心不浮躁,才能拓境界;运势不轻浮,才能展大局;行路不辍步,才能奔远途;尚志不言弃,才能羽化生命,涅槃重生。

心静则远。善于在低处经营的人,最后往往能到达人生高处。守得住低处的人,温厚、宁静,就像大峡谷,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幽深;守得住低处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而为人,重要的不是拥有外在的财富,而是拥有心灵的智慧及宁静的生活。

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在宁静中仰望,必能心向远方;在仰望中追逐,必能靠近辉煌。

心宽一寸,路宽一尺。心宽成就智者的胸襟,心宽是治疗不圆满的良药。心宽是一种智慧,它能使我们辩证地认识问题,用大智慧来解决问题;心宽是一种胸怀,它教会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

心宽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只有懂得心宽的人,才能收获真诚;只有懂得心宽的人,其人生之路才会畅通无阻。

与人为善,离不开心宽;快乐人生,先从心宽开始。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只有宽容对待,淡然处之,内心才能平和,生活才会幸福。仁爱得众,宽厚得福,心宽是立世之基。愿你心宽似海,放得下过往,装得下未来。

有贤人说过,平心静气,静而不争,方能无往而不利。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保持一颗“平静心”。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都应该要保持一定的“平常心”。

平静心、平常心,就是让人像溪水一般,慢慢地流淌,不要太急,也不要过分暴躁,反而你能默默蓄势,中途超车,远胜常人。

现代人,谈论“修身养性”,就经常把什么赚大钱和成功扯到一起来谈论。这,恰恰就是走极端的开始。因此,糊里糊涂地修身养性的人居多,而真正过好自己生活的人居少。

试想,整天把赚大钱和成功放在嘴边的人,那他做事,如何能够平静,那他做人,如何能够长久?

太急躁,结果就是让自己陷入到“沼泽”当中,害死了自己。只能说,现代人多了暴躁,而少了静心,这就是他们活得不幸福的根源所在。

有道是“致虚极,守静笃。”大致意思是,让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心性要朴实,心灵要平静,做人要淡定。如此,才是你我的正道。

盲目强求,是普通人走极端的开始。为什么我们做不到“静以修身”呢?因为我们都喜欢强求。不是这一刻强求钱财,就是下一刻强求感情,反正什么都想自己说了算。

这种“强求”的想法,很遗憾地说,就是一种走极端的行为。在十几年前,有一位年轻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名校,所以就想跳楼自杀。可是,在他想一跃而下的那一刻,他的爷爷劝住了他。

他的爷爷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死,很容易,但生,很难。争,很容易,但不争,很难。既然你连死都不怕,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呢?”

后来,这位年轻人从生死的边缘走了回来,自己外出工作,干事业去了。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位年轻人已经是某家厂房的老板了。他经常把爷爷劝他的话放在嘴边:“人呐,不争,不强求,很难。但你能克服,就发现一切都柳暗花明了。”

现代人,总喜欢强求太多,一旦不乐意,就出现了不想活的心态。这种心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心灵脆弱,道行不够的行为。

真正有本事的人,会在生活的落差中,学会“静而不争”,以此走出低谷,重获新生。

静而不争,这是人一生的福气。白居易说过,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苏轼也坦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其实,人生如此短暂,我们如此执着,如此偏执,如此极端,又能拥有什么呢?最后,不过是戾气缠身,越活越感觉到纠结不堪而已。

跟我们无缘的事物,那我们一丝一毫也不强求,反正它属于谁,就归谁所有。如果有些事物跟我们有缘分,那我们就算不强求,它们也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做人,之所以要“静而不争”,就是因为我们的静气,就是克服内心“贪嗔痴”等执念的不二法门。倘若缺乏静气,那我们的人生,岂不是被“贪嗔痴”所束缚了吗?

有一位弟子,问了禅师一个问题:“师傅,为什么痛苦总会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呢?”禅师回了弟子一句话:“不是人要承受痛苦,而是人自己创造了痛苦。凡所不幸,凡所不满,皆由你的心所产生。”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总觉得是别人给予了我们痛苦呢?可是,我们有没有反省过,一切,都是自己看不开,看不透的结果呢?

要想摆脱不必要的烦恼,那静而不争,就是最好的选择。人有静气,千般受益。有一位国学大师说过, 现代人总觉得自己没有福气,其实不是他们无福可享,而是他们有了清福,也不会享受,自然就一无所得了。

什么是“清福”呢?那就是在空闲的时候,你要清空内心深处的烦恼,只要是过去之事儿,都一律清空,只留下一方干净的天地。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清明的空间。可这片空间,大多数都被我们用来收纳尘世间的是非和烦恼。这个时候,这片清朗的空间,就会变得污浊起来。

就像房间一样,它本来是整洁的,但你非要把垃圾和杂物丢入其中,那它又怎么可能干净呢?

如此,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清空”不必要的杂物,抛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与事儿。放过自己,同时也放过别人。

像“放过”这种智慧,现代人往往不具备。因为人太贪心了,总认为自己能够拥有尘世间的一切。殊不知,他们拥有的,并非是福气,而是尘世间的污垢。

如此,做个内心有静气的人,剔除污垢,还自己一片简单且舒适的空间。淡然自若,坦然自得。这般,就是美好。

人生于世,是一个逐渐认清他人,认清自我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对待世界总是会有一些比较天真的想法,随着年纪增长,才会慢慢地变得清醒,对待万事万物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

作家周国平说:人会成长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儿时是真的以为自己便是世界中心,可是后来才发现地球离了谁照样转,没有谁会一直围着你。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以你为中心,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我们理想化的方向去发展,有些事情即便拼尽全力也没办法如愿,有些人即使你再卑微讨好,对方也不会多看你一眼。万千世界,而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宛如尘埃一般,悄然降落,丝毫不起眼。

人最难得的是认清楚自我,认清楚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谁离不开谁,谁都不是谁的全部,更不是谁的唯一。

做人,切记不要太自作多情,这才是一个人最清醒的生活观。别高估自己在任何人心目中的位置。永远都不要高估你在其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你以为那个表面上看起来和你友好相处的同事是真的对你好,说不定哪一天她就会成为出卖你的元凶。

你以为那个说好要对你一辈子好的男人,他就真的认定了你,非你不可,可是他的心说变就变,你不会知道哪一刻他就会弃你而去。

你以为只要自己对一个人掏心掏肺,用尽全部力气去对一个人,就一定可以得到他的真心相待。

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就真的只是你以为的而已,有些人看上去对你很友好,可是却笑里藏刀,有些人看上去很爱你,心里却已经在预谋离开。

不要过于天真地相信一些人嘴上说的话,更不要轻易相信永远之类的字眼,别高估你在任何人心目中的地位。

很有可能你在别人心目中根本一文不值,对方根本不会高看你一眼,你在对方心目中就是无关痛痒的存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抛下你。

不高估自己在任何人心目中的位置,会让你减少很多失望。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在这个世上,谁都不是世界中心,地球离了谁都转,这句话虽然很残忍,但是却是现实。

无论是在一个群体当中,还是在两个人的关系里,都要谨记这样的道理,不要过于自傲,更不要高估自己。

当你离开一个集体,照样会井然有序地行进,当你离开某个人,对方可能一个人活得更自在。

永远不要把平台当本事,很多时候是平台赐予你的光环,而不是你自己独有的本事,过于看重自己,现实往往会把你敲醒。

《三十而已》里面的王漫妮在奢侈品店上班,有长达八年的销售经验,也是金牌销售,她对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以为辞职之后会很容易找到工作。

然而现实情况是离开那个平台她什么都不是,工作是好找,但是工资却连房租都承担不起。

人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要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在一家公司业绩再好,但是却也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离开你公司照样运转,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有多大的改变。

不要高估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做人多一点自知之明,才可以对世界,对自我认知更加明确,从而逼迫自己不断上进,变得更加优秀。

别自以为是地评判他人,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少一点暗自揣测。做人,要少一点自以为是,不要总是以自我的眼光去揣测他人,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

最近热播剧《幸福到万家》王庆来因为亚妮父亲对自己的冷落对他们有很大的成见,得知亚妮父亲根本不是县太爷,对自己家人根本起不到多大的帮助后,便让庆志和亚妮分手。

他说:当初庆志和亚妮在一起,就是看中了他父亲的身份和权势,既然对他的事业并不会有太大帮助,便无需再和亚妮在一起。

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因为自己小心眼,妄图依靠他人走捷径,便兀自揣测他人的心思,最终只是暴露了自己的不堪。

常言道: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往往只是个人的意愿,有失偏颇,你永远都不可能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更不可能懂得他人的真实想法。

便省去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对他人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少一点自我揣测,如此才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一件事情。

做人,别太自作多情,别高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多一点自知之明。别总是用自我的意愿去评判他人,别太过于自以为是。

少一点自作多情,会让你少一点失望,别高估自己,会让你更加清醒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处境。别太自以为是,才能够走近他人的内心,避免让人厌恶。别太自作多情,会让你更加坦然自如地应对这个世界。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荷花定律。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大部分人都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却放弃了。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这些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有钱切记无钱日,落难何曾见几人。人来求我三春雨,我求他人六月霜,失势莫忘恩人帮,得势莫忘帮恩人。人生自古有轮回 ,半梦半醒半浮尘。在每一个风起雨落的日子里,我们都要善待自己,善待对我们好的人。

《道德经》说:曲则全,浪费则直,君子要智圆行方,曲中求直。正直,但我们也会为别人着想,外圆内方。

事业常青,贞者,万物之成。事业有所成就后,就算不会骄傲自大,也要警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心态,应该保持求新求变的旺盛心态,寻找新的突破,使事业有新的发展。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27岁创立陶瓷公司,52岁创立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晚年被请出山,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

为什么他能够在完全不同的事业都有重大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不以已有的成就为满足,也不被原有的经验桎梏,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从而开始新的事业,开创新的高峰,所谓“贞下起元”。

《论语》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市场需求是不变的,不断更替的永远是企业。只有被广大用户深度认可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

企业是手段,社会是目的,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能够向社会提供某种特殊的服务,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解决问题。

有句话叫“站对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其实这个“风口”说的就是一个有增长红利的社会分工。任何一家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首要找到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分工,并一头扎进去,做深做强,然后才会有未来。

如何基业长青?就是你在为社会承担某一方面的重大责任上,始终保持无可替代的地位,始终领先,始终高效率,始终为客户所信赖,社会始终离不开你,你就基业长青了。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方能“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亨。原意指:通达无碍。即针对企业而言,如何才能顺风顺水,万事如意呢?时乘六龙以御天。不是说得整六条龙骑着飞,而是企业要与时偕行,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创业初期就得老老实实地扎根,像尖毛草一样,成长中,要多向优秀企业学习,终日乾乾,日三省吾身。时机来了,当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要善利万物而不飘,不可冒进,亦不可滞缓。

与用户需求顺着来,与竞争企业逆着来,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企业去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并构建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如此这般,方能“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道德经》讲:执大象,天下往。就是说:治国者顺应天地规律,那么普天下都会归从于他。而回归到企业,我们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而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

把交易做成交情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坚持正道,而针对企业而言,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难而正确的事情,能解决更多人的问题,竞争稀少且视野开阔,更容易吸引强者助力,能让我们更专注未来,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更易打破边界去颠覆,给我们更多的成就感,其回报往往无与伦比。

人静心则净,化繁为简,日子明媚,生活简单,不语悲欢,不道长短,清白做人,一生坦荡,干净做事,无愧于心。

不取悦他人,不献媚世俗,以真处世,以诚待人,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心安理得,不亏不欠,不争不怨,活得理直气壮,过得安心惬意。

不惊不扰心无恙,心平气和人安康,处变不惊,处世不惑,繁华不扰,守心慢品,守行慢悟,孤而不独,淡而不寡,岁月生香,日子生暖。

安于平淡,品不尽的美好,享不尽的清欢,美好常驻心间,清欢常伴四季,知足者,常乐人间,了悟者,不争不贪。

人活一世,不言愁,不语悲,安然度日,向阳而生,向暖而行,沐浴阳光,温暖苍生,乘风破浪,逐梦扬帆。

风舞红尘,雨润万物,随风而舞,伴雨而眠,雨蒙蒙,湿了人间,风飒飒,舞动心弦。心归自然,美不胜收,梦归当下,浪漫相随。最美不过自然,最好不过当下,自然而然,美好自现,活在当下,鸟语花香。

共勉!

作者: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