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人用图形来表达意思,通常称为“图形文字”。这种图形虽然能交流信息,但是跟语言并无联系,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文字。 表示意义的图画要发展到跟语言相结合,能够完整地书写语言,这才成为语言的有效记录,即成熟的文字。许多民族都创造过原始文字,但是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发展到成熟程度。有些文字,只能写出实词,不能写出虚词,阅读时要由读者自行补充,这是不完备的文字。大多数民族都借入其他民族已经成熟了的符号系统,再加以修改补充,书写自己的语言。

字典旁边的奇怪符号是什么(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词符与音节符并用)(1)

名副其实的文字有3种主要类型: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这3种类型同时也代表了文字发展的3个阶段。

词符与音节符并用

如果每一个词用一个符号来表示,那就需要许许多多的符号,这样的文字是不切实用的。解决的办法是,把一部分词符改成只表音,不表意,夹在词符中间,那就成为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这是最早达到成熟程度的文字类型。

用汉字书写的中文,基本上属于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类型。在古汉语中,表示实词的汉字大都是词符,表示虚词以及拟声和译音的汉字是音节符号。例如,原来表示簸箕的“其”字是词符,后来借来表示虚词的“其”,就成为音节符号了。又如,“叮当”、“可汗”都是音节符号。

汉代的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严格说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属于用字的方法。

字典旁边的奇怪符号是什么(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词符与音节符并用)(2)

汉字是一种表意注音的音节文字,但是汉字本身不都能确切地表示语音。汉字中的象形字和表意字,如山、水、首、目、大、文、京、方、走之类,都是不表音的字。汉字的形声字一半是形,一半是声,表声的部分与字音相同的固然不少,可是也有很多不相同的。例如词、资、堂、杜、汤、荡、欣、都、循之类,声旁与字音只是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其他如涤、仍、特、雕、凝之类,声旁与字音就全不相同,声旁也就失去了表音的作用。

音节文字

因为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如果丢掉了词符,全用音节符,那就成为“音节文字”。例如,汉字和假名混合体的日文是典型的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其中汉字大都是书写词根的词符,假名是从汉字变化出来的书,写词尾、助词等的音节符。日本有假名文字运动,主张不用汉字,全用假名。这个主张如果实现,日文就成为音节文字了。

字典旁边的奇怪符号是什么(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词符与音节符并用)(3)

日文假名

音节文字只要用数目有限的符号,就可以完备地书写语言。

现行的音节文字有埃塞俄比亚文字(近代体称为阿姆哈拉文字)。它用大致相同的符号代表相同的辅音,附带微小的笔画变化表示元音,成为音节符号)。

有些音节文字,不管元音如何不同,辅音相同的音节都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所谓“辅音字母”。它是从音节符号向音素(音位)符号演变的中间形态。公元前11世纪的比布鲁斯字母是现存最早的已经解读的辅音字母,可以说是字母的老祖宗。

字母文字

严格意义的“字母文字”,既有辅音字母,又有元音字母。创造元音字母是希腊人的贡献。他们在公元前8世纪传入辅音字母,把其中几个改为专门表示元音,其余仍旧表示辅音,但是不再附带元音。这样就产生了“音素(音位)字母”。音素字母文字,在书写时要把音节分析成为辅音和元音,在阅读时要把辅音和元音拼合成为音节。这是完备的拼音制度。

字典旁边的奇怪符号是什么(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词符与音节符并用)(4)

比布鲁斯字母

完备的拼音制度的产生,使文字历史进入新的阶段。一切语言的声音,如果分析成为音素(音位),一共只有几十个基本的辅音和元音,只要用几十个字母就可以写出。跟音节字母相比,音素字母不但符号数目少得多,而且表音更加灵活。但是文字记录语音总有遗漏,例如重音、句调、节奏等等,字母文字还是不作表示。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