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中,钱慧安是海派先驱的代表。黄嘉沙在《海派画家钱慧安与杨柳青年画》一文中称:“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自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外地的画家因此纷至沓来,很快在上海形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画派——海派绘画。蒲华、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领军人物。此外,人物画家钱慧安也被认为海派人物画的班头。”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谈到了上海开埠后有很多画家前往上海谋生的状况,其中提到人物画时,特意点到了钱慧安:“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其次画人物则湖州钱吉生惠安及舒萍乔浩,画花卉则上元邓铁仙启昌、扬州倪墨耕宝田及宋石年,皆名重一时,流传最盛。”
以此可知,钱慧安不仅是海派先驱,同时最为擅长人物画。而关于他所绘人物画的特点,齐备在《钱慧安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年画的创作研究》一文中称:“钱慧安的人物画具有通俗形象的特点,无论是画达官贵人还是画乞丐穷人,他的人物画都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特点,带有一种淳朴,这也决定了他的绘画在市民阶层备受推崇。”
钱慧安 《村舍家家帘幕静》桑农乐册页之二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钱慧安人物画特点的来由,跟其人生经历有较大关系,胡太南在《中国画线描人物在程式化中的嬗变——论“海上画派”钱慧安人物画的世俗化倾向》一文中称:“钱慧安出身贫寒,少年时代就喜欢绘画,成年后,为了谋生,20多岁时在上海替人画肖像画,这和日后对他画风影响很大的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有着相同的经历。”而《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 1》中将这个时段排列在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钱慧安8至28岁时的经历:“少年时期主要师从民间的一些画师进行写真练习,由于他对人物肖像画的认真潜修,为其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画过程中,先拜费旭丹为师,后学华喦和改琦,同时自学人物画。在自学的过程中,对清初闽南画家上官周所画的《晚笑堂画传》抚摹颇深。兼擅人物与肖像写真,以人物仕女著称于世。”
写真乃是指人物肖像素描,钱慧安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创作,尤其是人物画的创作最为重要。而他在这方面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师承,恽甫铭所著的《走近书画家:风生水起》一书中,有《通俗而不媚俗——记清末平民画家钱慧安》一文,该文中称:“早慧早熟的钱慧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绘画上并无名师传授,只是早年向民间画师学习写真,对清初闽南画家上官周所画的《晚笑堂画传》抚摩颇深,受其人物造型的影响,钱慧安笔下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晚笑堂风格”
钱慧安《东海福来》纸本人物轴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原来钱慧安是通过临摹《晚笑堂画传》而学得人物造型技法,而他能在这方面绘出自己的特色,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胡太南在其文中称:“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中西文化在此冲突、交汇,使得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西方文明相互杂糅。西方的油画、水彩画大量充斥画坛,使钱慧安的绘画不可能停滞于固有的模式和传统审美的层面,在艺术手法和趣味上必然会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从钱慧安《烹茶洗砚图》中可以看出,他在人物的刻画上借鉴了西方的明暗凹凸之法,主人公面部渲染,呈凹凸状,头额及脸颊显出光影映衬下的起伏效果。此外,屋宇居室的结构位置也带有西画的焦点透视感。”
这样一来,钱慧安在人物画创作方面,既有传统功底,又吸收了西洋人物画的优点,由此而形成了异于他人的人物画法。关于他的传统功底,朱万章在《钱慧安的葫芦画》一文中亦有如下表述:“自幼从民间画师学写真,因而其画从一开始便表现出实用性和功利性占上风的发展态势。在其艺术生涯中,有过师法仇英、唐寅、陈洪绶、上官周、华喦、费丹旭、改琦等前贤的经历,对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更是浸淫尤深。”而关于他对西洋人物画的吸收,段炼在《海派源流——钱慧安绘画艺术解读》中称:“钱慧安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得益于早年习画肖像写真的经历,他大胆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的一些元素,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中,开创了海派人物画的先河。例如,中国画中人物脸部高光留白和暗部烘染的方法,就是由钱慧安首创的。”
钱慧安《高谈古今辨愚贤》唐诗画意条屏之二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钱慧安的这种首创在市场中受到了检验,他的人物画作确实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段炼在文中继续写道:“在人物脸部,先用淡墨略分明暗向背,高光处留白,然后在其余部分施以色彩,这在钱慧安几幅尚未完成的墨稿中得到了证实。虽然有时明暗对比太过,略觉不自然,但钱慧安的艺术尝试是有意义的,他笔下的人物已不再是传统绘画中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仙女,他们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走下了神坛,走向了世俗的世界,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关于钱慧安在绘画布局上的特点,黄嘉沙在文中写道:“他的绘画有自己的特点。作品构图大都采取纵向布局,景物空旷,以清淡或留白来突出人物的主体形象。人物形体秀长,讲究人体的结构比例,很符合时尚的审美观念。为了加强构图的纵向趋势,常常采取几个人物前后叠在一起的处理方法,以强调人物组合的整体性。人物采取勾勒为主,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传统的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钉头鼠尾描等各种线描形式,他都能娴熟地用于表现各种形象。”
钱慧安《后游赤壁》 纸本册页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分析完布局之后,黄嘉沙又分析了他的人物画特点:“钱慧安擅长人物,其中成就更突出的是他的仕女画。他画仕女注重人物面部的刻画,全面继承了历代仕女画造型的成功经验,柳眉、杏眼、瑶鼻、樱口,注重五官甜美。面部勾勒精到细腻,须发毕现,渲染时略施朱红,以分清五官的明暗。这都是时人喜爱的模样。”而胡太南则认为:“从技法上说,钱氏在人物衣纹的用笔上取法黄慎,线条多为圭角方折、顿挫盘结之状,也似具有草书之用笔的韵味。实际上,钱慧安选择黄慎为师并非偶然,一是他俩都是草根出身,是在贫寒的农民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有着困苦的生活际遇;二是都以画肖像画谋生,为迎合市场,在创作中不可避免要有一种‘俗’化的趣味。《海上画语》中曾指出钱慧安的画作乃是‘却投时好’,从而‘大见风行’。”
关于钱慧安的师承问题,如前所引《上海书画人物年表汇编》中的所言,钱慧安在学画的过程中曾拜费丹旭为师,有多篇文章都是持这种说法,然我却没有查到原始出处。《汇编》一书同时又说,钱慧安是融汇了诸多名家的人物画技法,而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至于被视为独立的画派。《汇编》将其风格形成期排列在了同治二年钱慧安31岁时:
改琦之作,“俞拙俞媚,跌宕入古”,费丹旭之作,“秀润素淡,如镜取影”。钱取两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年三十已饮誉画坛,四十岁后名声日炽。在“海派”画家中,其人物画特别走俏市场,社会公认为“钱派”。
钱慧安《鸡犬人家太古风》 唐诗画意条屏之一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由这段话可知,虽然其风格形成期排在了31岁,但其被称为“钱派”,则是在他40岁之后,而《汇编》中又在钱44岁那年,引用了葛元煦所撰《沪游杂记》在“书画名家”中的称呼方式:“上海钱慧安字吉生,工笔人物。”《汇编》一书认为虽然这句评语“了了数字,但在所列三十五名书画家中,画工笔人物者,惟钱一人。”以此可证,在当时的上海,人物画最著名者,就是钱慧安。
然而黄沂海所著的《多多益扇:阿海三侃私家藏扇》一书中也谈到了钱慧安,并将其归为“城隍庙画派”,称其为该画派的创始人。黄沂海也谈到了传统人物画家对钱慧安的影响:“天资聪颖的钱慧安自少年时代起,就从民间画师的写真技艺中汲取养料,早年研习明代仇英、唐寅、陈洪绶的画风,继而取法费丹旭、改琦的侍女画,对清初的《晚笑堂画传》更是心追手摩,终将诸家之法融会贯通。”而后该文又写道:“最早接受了绘画作品商业化的洗礼,是开创晚清南北画坛交流的先驱者,更是在人物画领域锐意创新、默默耕耘的‘城隍庙画派’的开创者。”
钱慧安《老媪不胜勤》桑农乐册页之四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城隍庙画派”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为多见,各种文献中更多者是称钱慧安为“豫园书画善会”首任会长,此善会因开办在豫园之内而得名,而豫园就在上海城隍庙范围内,想来这是黄沂海“城隍庙画派”一词的来由。而黄文中也谈到了该善会创建之事:“宣统元年,也即公元1909年,已近暮年的钱慧安发起创办‘豫园书画善会’,因其‘画名久著’、‘敬重伦常’被推为首任会长,会员数百人,吴昌硕、王一亭、蒲作英、汪仲山等亦在其列,每逢初一、十五,钱慧安必到会与众友谈而论艺。”
然而对于该画会的创建,《汇编》一书所附《创设书画善会事略》中另有说法:“上海之有书画会,始自道光已亥之小蓬莱雅集,同治王戌复有西城关庙之萍花社,自是而后,继起无闻。宣统已酉,姚君鸿、黄君俊、汪君琨创议发起设书画善会于豫园,偕余就商于高先生邕,以是举为有益,与为规划。并拟章程。旋定赁得月楼旧址楼上为会所。三月三日成立,开会公推高先生为会长,㧑谦固辞,爰改推钱先生慧安。”
钱慧安《日高蚕未起》桑农乐册页之一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可见,早在道光年间,上海就成立了多个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的提议人也不是钱慧安,而是姚君鸿等三人,姚等将这个提议与高邕商议,高赞成此画法,于是就租下了豫园内得月楼楼上为会址。宣统元年三月三日,豫园书画善会在得月楼上成立,首次开会时众会员公推高邕为会长,然高坚决推辞,遂改推钱慧安为会长。
对于该会成立的原因及相应的宗旨,该会所定章程中称:
沪渎繁会,甲于海内,其间善人之疏财仗义、济困扶危,名士之提倡风雅、保存国粹者,联袂以来,接踵而起。碌碌吾徒,附庸翰墨,硁硁自守,耕耨砚田,既不克与识时之俊杰,共辅维新,复不能博济夫饥寒,广行阴骘。同居江海,窃自恧焉。因念广厦大裘,固足庇其风雨;微尘涓露,或亦补乎海山。虽解推之力,巨细不同,揆其见义勇为之举,同是当仁不让之心。爰集同志,创设书画善会,赁豫园得月楼上为会所,书画之余,藉可纵谈今古,淘淑后生。所又公定润例,暨章程附后,应纳之润,半储会中,存壮生息,遇有善举,公议酌拨,聊尽善与人同之意云尔。
钱慧安《十月涤场朋酒斯飨》纸本册页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豫园书画善会是以保存国粹、济困扶危为宗旨,汇集一些画家在得月楼上进行带有义卖性质的创作,对于创作所得以及分成比例,该会章程中有着颇为详尽的规定:
书例:四尺内整张直幅壹洋,四尺外,加一尺,加半洋。纸过六尺另议。对开条幅照整张例七折。横幅照直幅条幅例加半,手卷每尺,册页每张,各半洋。纨、折扇同上,镜屏加倍,匾对及碑版、寿屏书撰不能合作者,归专件例论润。画例照书例加倍。点品、工细、长题、及金笺、绫绢均照例加倍。其余书画各件另议。创设此会时已早议定:书则钟鼎、小篆、八分、六朝行楷、狂草,画则山水、花卉、须眉、仕女、飞禽、走兽,咸应合作,即偶有独作之件,亦必另手题款,不仅别开生面,且可各画所长。但书画家大半都仗砚田,因须先筹公私两全之法,庶可共坚始终乐善之诚。今亦议定:所收之润,半归会中,半归作者。如遇指名专件,仍照各人自有润例,概归本人,与会无涉。
钱慧安《位列三台》纸本人物轴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对于这样的规定,齐建秋在其所著《中国书画投资指南》中评价说:“从这个章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团体观念,有市场意识、法定约束力和书画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体现画会的作用,它提倡合作的创作方式,既可以切磋技艺,也表现了一种集体的精神。对于书画这种特殊的商品,它有着比较细致的规定,比如画什么题材,在什么载体上画,尺幅的定价等等,都有着相对有道理的规定。手卷、册页润例可以减半,对开(斗方)条幅按整纸例,有书法长题及在金笺、绫绢上画的,润例要加倍。这种细致的作品收费的规定比当代画家还要规范。”
但既然叫书画善会,说明该会有着慈善团体的性质,故此章程中又称:“此项章程,至今遵守,夏令施药,冬季施米,岁以为常。遇有别处灾荒,视会款盈拙,酌量补助。是会自己酉至今岁已未,正届十周,附志于此以存崖略。”
钱慧安《只因三卧蚕将老》桑农乐册页之三 选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钱慧安画集》
由此可见,在那时,一旦上海遇到天灾时,善会要拿出一部分钱来赈灾,若遇外地所发灾荒,善会所得有盈余的话,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去救灾。如此做公益,令人赞赏,而钱慧安能被公推为会长,亦说明他在绘画界的影响力,以及他的乐善好施之心。实际上,钱慧安的慈善行为并不是从豫园书画善会才开始,早在此之前,他就多次参加过以书画赈灾的义举。王中秀编著的《王一亭年谱长编》在“清光绪二十六年”条中载:“3月,许鑅、李叔同、张小楼、吴亶中组织以“提倡风雅、振兴文艺”为宗旨之书画公会,并于是年5月21日开始印行每周二刊的书画公会报。是为中国第一份由书画家发起的书画社团印行的专业书画报”。
光绪二十六年成立的是书画公会,而王中秀在本条的按语中写道:“据《书画公会报》目录,参与者有乌目山僧(黄宗仰)、胡郯卿、高邕之、陈明、萧次岩、舒平桥、张绛珠、汪渊若、汪益寿、任鸿年、黄祉安、安石年、严诗盦、汤东盦、何砚北、杨伯润、郦香谷、钱吉生、张忍盦、叶文焕、闵园丁(朝鲜)等等。”
名单中的钱吉生即是钱慧安,可见他在那时就参加了相应的公会,该会虽然未曾提到赈灾之举,但在光绪三十三年,徐淮、维扬等地水灾严重,王中秀在文中记载了钱慧安等人两次以书画赈灾之举:“徐园书画会助振第一次淮海、第二次皖北,会中诸君以交件先后为序,列名于左;高君邕之,汪君渊若,陆君廉夫二期助四尺中堂一幅、四尺屏两堂,钱君吉生,黄君勗初,杨君佩夫,倪君墨耕,何君诗孙,孙君问清,吴君仓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