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日前,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苏州区域生物医药类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地标企业及其他职业院校成立的“苏州市生物医药产教融合联合体”获批联合体将合力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培训中心、生物医药产学研聚集区等标杆项目,打造“高水平院校 产教融合型企业 大院大所”创新发展模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新华时论释放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日前,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苏州区域生物医药类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地标企业及其他职业院校成立的“苏州市生物医药产教融合联合体”获批。联合体将合力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培训中心、生物医药产学研聚集区等标杆项目,打造“高水平院校 产教融合型企业 大院大所”创新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落地难转化难,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一边是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生产企业无“技”可施,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难题亟待破解。打造创新联合体,从“单兵作战”到“抱团突围”,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更深层次协同创新,就成为解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选择。一言以蔽之,创新联合体就是要解决单个主体解决不了的问题、突破单个主体突破不了的瓶颈,达到“1 1>2”的优势互补与耦合效应。

我省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实体经济优势明显,创新联合体模式具有广泛推进的需求基础和现实土壤。国家以及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联合体为纽带,打造全周期的闭环平台和创新生态,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联合体,应该怎么“联合”?从一些地方的具体实践来看,在联合体管理体制机制、运营管理资金、研发人员收益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创新联合体,有“破”才有“立”。应大刀阔斧突破技术卡点、制度堵点、利益壁垒,才能改变“拼盘式”“形式化”的联合模式,集聚创新要素、融合创新资源、放大创新力量,实现真正的“联合”。同时,应按照项目制运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深度融合、可供推广的现实路径,让这套创新“组合拳”打稳打好。

应该看到,创新联合体的核心任务是破解产业中的技术问题,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应把握产业需求导向,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积极落实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并将市场应用的广度、深度及效益作为重要考量标准。此外,不同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合作,但也无法避免竞争。能否让参与主体放下“戒心”,心往一处使、形散神不散,共同投身于创新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创新要素的融合协作。

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还应迈出更大步伐。比如,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引导组建更高水平的“政产学研”创新平台,为创新效能最大化保驾护航;破除科技管理、高校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桎梏,为科技研究创造宽松环境;探索更为科学的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制度,为放大政产学研耦合效应提供稳固支撑等。总之,应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横向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纵向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动力。

编辑: 韩宗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