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越南是隶属于中国时间最长的国家,长达一千年(秦朝至唐朝;明朝)。因此,在越南历史中,这段时期被称为“北属时期”。
▲千年北属,塑造了当代越南的社会和文化
但是,越南北属的千年不是十分稳固的,中间还伴随着四次脱离,每一次脱离时间都比前一次长,最后一次则定格在明朝。
那么,越南是如何一步一步脱离北属,并最终独立成为现代的民族国家呢?
▲越南四次独立的时间
一、文化拉锯战
越南的主体民族是京族。“京”指的是居住在红河三角洲城镇区的人。
▲越南京族女性
红河三角洲地处水、海、陆三路交汇处。在漫长的远古时期,这一带地区孕育出独特的骆越部族和文化。
▲红河三角洲
骆越在先秦时期是百越部族的一部分。百越部族的居住范围,最北到长江,最远到越南中北部。
▲百越分布图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于公元前219年开始南征百越。长江以南,岭南以北的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和中原文明有互动,因此秦始皇得以迅速征服并建立有效管理。
但是秦军在岭南地区推进时遇到极强的文化和气候阻力,只能停留在北仑河一带,在岭南地区建立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
▲如今的中越界河——北仑河
秦朝迁移大量中原军民来到岭南,沿着河流和平原设立据点,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百越部族有的留下与中原军民同处,也有的迁往西部和南部一带。
秦朝统治没多久,便在公元前207年灭亡。南海郡尉赵佗趁机扩大自身统治,把桂林郡和象郡收入囊中,封锁对中原的联系,建立南越国。
赵佗原本是恒山郡人(今河北石家庄),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他命令随他一起来到岭南的中原士兵和移民“和辑百越”,与百越部族杂处,律法分开,辖内各部族首领继续管理其部族。
赵佗宽松的相处政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吸引周边百越部族纷纷归附,南越国疆域从原来的岭南地区延伸到今越南中北部。
▲南越国疆域鼎盛时期
南越国延续近百年,于公元前111年被西汉灭亡。西汉在原来南越国(岭南地区)的疆域设立交州刺史部,由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中原文明才开始在岭南地区取得主导地位。
此时红河三角洲一带的部族在西汉之前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还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因此越南的第一次北属时期可以从公元前207年算起,也可以从公元前111年算起。
秦汉时期,越南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的百越文化已经是和华夏融合或被同化的趋势,而越南原始文化则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发展自身。
二、北属千年
交州刺史部一共设七个郡。红河一带归属中原王朝时间短,部族势力强大,西汉在该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地统称交趾)三个“初郡”。初郡的郡级派流官,县级则是由部族首领担任。其余四个郡则由中央王朝直接统治。
初郡在西汉末年才开始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制度,即郡县派遣中央官员直接统治当地人民并实行征税,这威胁到地方部落首领的统治,一股反抗潜流正在酝酿。
▲汉朝在越南地区设立的三个郡
公元40年(东汉初),交趾地方官的横征暴敛成为当地部族爆发反抗的导火线。征侧和征贰二姐妹率领部族发动“二征起义”,迅速攻占大部分交趾地区,这是越南所说的第一次脱离中原王朝统治。
东汉迅速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下征讨。马援于43年击败二征姐妹,收复交趾,革除部族统治,重订律法,再次引入大量中原移民,发展农业,把汉朝统治延伸到县级。
40年到43年,第一次脱离北属仅有三年。说是脱离北属,但这更像是一场平定地方叛乱的战斗。
▲交州刺史部的行政区划
然而,中原深入岭南的移民极少,且大多数是戍边和流放之人。
从公元2年到140年的一百多年间,最南边的日南郡人口仅增加三万人,与之相比苍梧郡和南海郡(广东一带)则增加四十八万人。在交趾较强的本土文化影响下,中原移民更多的是被越人同化。
汉朝还实行察举制,即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上级,经过考核后再任命官职。移民不仅逐渐融入当地社会,还在交趾建功立业,成为地方豪族。
▲中华文化完全融入了越南
汉末到南北朝的分裂时代,地方割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东汉末年的袁绍(翼州)和孙坚(豫州)。交州(交趾203年改交州)一带,汉末士燮割据达40年。
南朝(宋、齐、梁、陈)各个君主的统治依然依赖地方豪族的支持,这些豪族巨姓在各州形成实际上的割据。544年(梁末年),交州豪族李贲因不满交州刺史的腐败和苛政,在交州起兵,自称南越帝,建万春国(前李朝)。
李贲过于高估自身实力,割据第二年就被梁朝武将陈霸先(后来的陈朝皇帝)打得逃入深山老林。陈霸先北上中原逐鹿后,虚有其表的前李朝才得以喘息。
越南历史把李贲建国称为第二次脱离北属,对于梁朝和陈霸先来说,李贲仅仅是一个地方叛乱势力而已。
▲李贲画像
589年,隋朝南下灭陈朝(南朝)。602年,万春国被隋灭,再次恢复大一统王朝。隋实行州(郡)县二级制,交州改回交趾郡。
唐朝时期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张,不但恢复汉朝版图,还囊括突厥、回鹘、契丹等民族的区域。其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大一统帝国奠定基础。
唐朝设道为一级行政区,道下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具有监管性质的都护府,如安东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岭南地区设岭南道,该道开发较早的桂州(桂林)和广州都是流官治理的正州。西南地区是民族夹杂区域,因此混杂着正州和部族首领治理的羁縻州。
交趾一带因越人和土著部族较多,存在大量羁縻州,便设立安南都护府,属岭南道。
▲唐朝设岭南道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形势急转直下,内乱外侵不断,于是在疆域内四处设立节度使(一地的军政长官)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和政治控制,没想到节度使自立为王,形成藩镇割据,逐渐肢解唐朝。
唐在岭南设置岭南道节度使,后改称清海军节度使。交趾地区原先为都护府,便设立静海军节度使,领安南都护。
▲907年唐朝灭亡后的各方割据势力
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节度使相继割据建国,十国的南汉便是由清海军节度使割据称王而来,交趾自然算南汉的一部分。
历任静海军节度使也趁中原内乱实行割据。这些交趾豪族轮番上场,先后有曲承裕、杨廷艺、矫公羡、吴权及丁部领五族。其中,前三任还比较低调,都自称静海军节度使。
第四人吴权则于939年宣布称王割据,要与南汉并排坐。
此时实力强大的五代七国君主称帝,剩下的三国君主(包括南汉)则称王。僻处一隅、实力弱小的吴权自然不敢乱了辈分,只能称王(吴朝),这是越南第三次脱离北属的开端。
但换句话说,吴权建国称王,在“帝王辈出”的五代十国只是一个普遍的割据现象。
▲939年的割据形势
吴朝统治并没有延续多久。吴权死后,其内部不断出现内斗,交趾其他豪族谁也不认吴朝继位者,导致吴朝境内十二个州发生动乱,称十二使君之乱,总之谁也不服谁。吴朝君主甚至请求南汉再封其为静海军节度使以求合法性。
最终,十二使君大乱斗的局面被丁部领终结。968年,他统一交趾各州,直接称帝。国号“大瞿越”,史称越南丁朝。丁朝被认为是越南建国的创始阶段。
▲十二使君各自势力范围
三、宋元:界线的显现
在丁部领逐步统一群雄时,赵匡胤也在中原横扫四方,建立宋朝。
宋在971年攻灭南汉。丁部领看到中原逐渐有大一统的趋势,急忙以他儿子丁琏的名义遣使宋朝,入贡请封。
对丁朝来说,请封相当于找到政治上的靠山,巩固地位,交趾深受中原政治文化影响,得到皇帝的册封才能算“正统”和“服众”。此外,境内发生叛乱时,可以得到宗主的保护。和平时期,其不受中原王朝的攻击和直接统治。
宋当时重心放在消灭十国剩下的割据政权,这是大一统的需要,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稳定的南方后院。
于是赵匡胤接受丁部领的朝贡,封丁的儿子为静海军节度使,并于975年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承认丁朝为宋朝的“列藩”。至此,双方建立宗藩关系,由地方与中央变成了藩属与宗主的关系。
▲971年的形势,“十国”只剩下北汉、南唐和吴越
宋朝和丁朝建立宗藩关系后,双方发生两次重大战役。
979年丁朝发生内乱,黎桓篡位建立黎朝。宋朝以扶立丁朝复位为名义,出兵越南。双方在白藤江大打出手,宋军先胜后败,不得不撤出越南。黎朝随后入贡谢罪,上表请封,宋于987年承认黎桓的统治地位,双方相安无事一段时间。
宋神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宋朝上下焕然一新,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西南一带的地方官也跃跃欲试,欲恢复汉唐的西南故土。
越南(李朝)察觉到不对劲,便先发制人,于1075年水陆并进,并发动边疆土著部族,一举拿下邕州(南宁)和钦州。
但李朝军队刚准备北上进攻,宋朝援军已经抢先到达战略要地桂州(桂林),一路反推入李朝境内。李朝不得不求和,宋朝也因为军中瘟疫横行,双方在1081年达成和解。
▲李朝攻宋形势图
两战使李朝明白,北方邻居已经无力征服他。但是把邻居惹急打过来,李朝还是顶不住的。
而宋朝在宋神宗之后也逐渐江河日下,内有宋江起义,外有游牧民族威胁,能保住手里的疆土就不错了。此后李朝积极朝贡,宋朝忙着内部事务,双方无太大战事。
1235年,蒙古帝国第一次总攻宋朝失败后,计划来个大迂回进入到宋朝南方后院,再对其前后夹击。蒙古此时正是扩张巅峰,自然是要顺路消灭沿途路上的大理国和越南(陈朝)的。
▲1236年的形势
1254年,蒙古灭大理国,继续南下,欲吞并陈朝。陈朝利用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熟悉与蒙古欲速战速决的心态,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进攻。
宋朝在1279年被蒙古(元朝)灭亡,陈朝还在顽强抵抗。1288年的白藤江之战中(又是这个地方),陈朝彻底击败蒙古军队。
30年的蒙越战争,陈朝已经元气大伤,派出使者到元朝请求入贡,大家都有台阶下,双方恢复过往的宗藩关系。
蒙古帝国作为横跨欧陆的帝国,元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却没有实现之前汉唐时期对越南地区的控制。
陈朝在两次与宋元的交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将领和志在保卫家园的热血民众,这进一步奠定越南的自主地位。而割据五百多年的大理国已再次回到中央王朝的统治,成为日后的云南省。
▲陈朝抗元重要将领陈国峻雕像
四、昙花一现的安南属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宣布与相邻的十五个朝贡国(包括越南)维持宗藩关系,永不征服。
1400年,越南权臣胡季犛篡位,取代陈朝建立胡朝,之后其子胡汉苍继位。胡朝声称陈朝已无后继者,明朝便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四年后,陈朝遗老和陈氏后人翻山越岭来到明朝,控诉胡氏篡位。明朝派士兵护送陈氏回越南时被胡军袭击,陈氏被胡军俘虏后处死。
朱棣大怒,在1407年以恢复陈朝为名出兵南下攻灭胡朝。安南国(越南)被改名交趾,设三司管理。
明朝中原内地设十三司,俗称十三省。越南相当于从藩属国直接降维成明朝内地的第十四个省。
▲越南“回归”后,明朝将越南改名“交趾”
明朝还实行一些列的同化政策,如强迫当地人改变风俗传统和生活习惯,民间记载有:“其境内凡有古昔中国所立碑刻则存之,但是安南所立者,悉坏之,一字勿存。”
明朝激烈的文教政策使得当时的安南人无法接受。明朝统治安南期间,地方民变不断。1418年,豪族黎利在蓝山发起反抗,多次击败明军。在安南各地风起云涌的抵抗下,明军退兵,越南结束最后一次北属。
▲明朝行政区域与疆域图
与前几次脱离北属不同,第四次北属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年,且距离上一次北属已经过去四百年。更重要的是,越南这次是在被完全征服的情况下主动摆脱大一统帝国的统治,并宣告其自主性。
1428年,黎利颁布《平吴大诰》,宣布大越国(越南后黎朝)在黎利的领导下,脱离明朝的统治而独立。
后黎朝还编写史书来塑造自身本土意识。《大越史记全书》对越南开国神话的叙述里,越南历史最早可追述到神农氏的后代泾阳王,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并生下貉龙君(越南人称之为“百越之祖”)。
貉龙君有儿子百人,五十人随母归山,五十人随父居南方。南方的长子称为“雄王”,建立文郎国,成为越南神话历史中的开国之君。
在这样的叙述下,后黎朝表明双方具有相似的起源,但是越南在随后的发展中已经自成一体。
▲越南的雄王庙,香客如流
1431年,黎利表明陈朝宗室后裔已绝,明朝妥协,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双方关系一直保持稳定的宗藩关系,一直到清朝成为大一统王朝也没有寻求征服越南。
后黎朝以及之后的越南王朝便转而由红河三角洲南下急剧扩张。19世纪末,越南(阮朝)疆域推进到了湄公河三角洲。
▲越南不断向南扩张领土(1306年-1867年)
五、疆界的固定
18到19世纪,西方的坚船利炮来到亚洲进行扩张。中法战争之后,清朝被迫和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内容规定法国成为越南保护国。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中越宗藩关系宣告终结。
▲中法战争
早期的法国教士们为了学好越语并与越南人沟通,便利用罗马字来替越南语设计一套新的书写系统。
与汉字和越南创造的喃字相比,罗马字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该文字书写系统如今称作越南国语。
▲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越南的宗主权
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废除科举,推行基础教育,以越南国语授课。民众掌握罗马字后,阅读能力大幅提高,东西方思想和近代知识得以在民众中快速传播开来,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觉醒的近代越南爱国者一直在追求着越南的独立与自主。1945年二战结束后,胡志明宣布从日本人手中夺回越南,并摆脱法国统治,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
▲越南国语字和汉字
1975年,北越统一南越,实现了越南的统一。近百年的法国殖民统治和越南反殖民抗争塑造出越南人近代的民族认同。
殖民与反殖民因此成为越南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但当越南人回溯更远的历史时,这一近现代主题也导致越南人相信曾经的四次脱离北属也是独立自主运动。
▲法国殖民时期海报
诚然,脱离明朝对越南自主起到一定作用。但前三次脱离北属更像是“官逼民反”和顺应当时中国历史的割据大趋势,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北属千年塑造着越南文化和社会,越南古籍文献都是用汉字书写,至今还保留着春节习俗。
即使国语字已经在1975年后大规模普及,如今越南人想要深入学习越南古代历史,仍需要掌握文言文和汉字书写。
中越两国已经是关系平等的独立主权国家。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国界线,但是两国在文化上似乎拥有着模糊的疆界。
▲越南街头舞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