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的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有名的森林氧吧。四面山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95.8%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所,截至2022年,保护区内已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有30多种。

其中小灵猫、林麝、猕猴、中华大鲵等众多奇珍异兽都能在这里看到。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乃至整个西南生态最为优美的地区之一。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1)

为了更好地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与科考工作,人们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约600台次红外相机,多年来拍下了大量毛冠鹿、豹猫、白鹇、红腹角雉等珍贵的野生动物活动影像。

近日,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布设在核心区的红外相机,拍下了一群藏酋猴的活动场景

此次发现,是江津区范围内的首次发现,同时也是重庆首次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了该物种。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2)

山坡上惊现猴群,玩耍嬉戏觅食

可能很多人对藏酋猴这个名字不太熟悉,因为民间许多地方多称它们为“大青猴”或者“大马猴”

据西南大学的一位教授介绍,过去重庆的几个区县都有过大马猴分布的文字记录,但确切位置存疑,而且也没有具体的影像资料,此次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为证实重庆有野生大马猴分布提供了确切的证据。

画面中的大马猴群是由两只成年猴,带着十余只亚成年猴和幼猴组成,从结构来看属于家庭式的小型猴群。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3)

这群大马猴出现在保护区大窝铺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山坡上,它们时而跑跑跳跳,时而嬉戏玩耍,时而在猴王的带领下上树捉虫、采集地上的野果,整个画面好不热闹。

大马猴是我国猕猴属里最大的一种,它们体型粗壮,肌肉感明显,成年之后体重为12-18公斤,体长60-75厘米。

雄性大马猴长得比较粗犷,两颊及下颏部位会长出长长的毛发,看上去就像是满脸络腮胡一样。它们身上的毛发颜色主要为深褐色,腹部毛发则颜色较浅。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4)

有名的“流氓猴”,情绪转变比它变脸还快

大马猴在我国的分布还算比较广,从四川到浙江等东部地区都有,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比如此前在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也拍到了野生大马猴的活动影像。

大马猴在四川峨眉山的亚种,被人们称为“峨眉猴”,但近些年来,它们的另外一个名字更广为熟知,那就是“流氓猴”。

因为长期接受游客的投喂,这群大马猴已经习惯了这种饮食方式,经常聚集在山道等游客出没的位置,伸手向游客索要食物。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5)

吃惯了“嗟来食”的大马猴,渐渐地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变得再也不肯去野外觅食,相对而言,人类的精制食物,更加可口。

于是它们不给就抢,抢不到就发怒,情绪转变非常快。前一秒看上去还是乖巧的小猴子模样,下一秒可能就会对你龇牙咧嘴面露凶相,情绪转变比变脸还快。

川剧有名的就是变脸,大马猴也会变脸,不过它们一生只能变三次

幼年时,大马猴脸蛋的颜色主要偏白,到了壮年阶段会变得红润,呈肉红色;而到了老年阶段,脸蛋的颜色偏紫,还会长出黑色的“老年斑”。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6)

大马猴喜欢群居,胆大不怕人

灵长类动物,几乎都是社交性的动物,它们喜欢群居,大马猴也不例外,而且通常能够组成大群一起生活。

一个猴群,通常由十几只到三十几只个体组成,大型的猴群甚至能达到百余只。每一个猴群,都会有1-3个猴王,平日里享有最高的权力,但是在遇到敌害的时候,也是第一个冲出来保卫猴群。

它们虽然有很强的爬树能力,但却比较喜欢在地面上活动,以植物的叶、芽、果为食,同时也吃昆虫、青蛙、鸟蛋等动物性的食物。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7)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野生动物都比较害怕人类,轻易不敢与人类接触,但大马猴却是一个非常胆大的角色,它们对人类比较亲近,不会表现出太害怕的样子

尤其是生活在峨眉山的大马猴,因为常年与游客接触,已经能做到站在人群中央而不害怕的地步了。

根据一些在山上投宿过的游客称,如果夜里没有关好门窗的话,大马猴们很有可能会偷偷潜入房子,翻箱倒柜找吃的,将你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就像遭过小偷一样。

独臂猴咬游客(重庆出现一群大马猴)(8)

其实大马猴之所以会变成“流氓猴”,主要原因还在人类这边。早期游客们为了自己的快乐,上山的时候会特意带一些“美味佳肴”给猴子们吃。

这些食物种类繁复、美味可口,渐渐地就把大马猴的嘴巴养刁了,同时也把身子养懒了。这群猴子成天围绕着游客转,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渐渐地有些游客被攻击、被拉扯,大马猴也就被安上了“流氓猴”的称号。

其实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不打扰、不伤害、不投喂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