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战争之中,无论胜败兴亡,饱受折磨与苦难的永远都是百姓,漫天的炮火与狼烟,灼烧的每一寸都是黎民百姓的家园,战场上牺牲的每一个无名小卒,都会将家人推向无尽的悲痛之中。

战争和侵略,像是利剑一般深深地插进普通民众的心中,即便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是流离失所和骨肉分离的痛苦是难以消除和磨灭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人期望和平。

作为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决策者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尤其是在乱世之中,每一条政令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年在战争胶着之际,国民政府所做出的一项决策,就让数十万本就饱受战争折磨的百姓丧生,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1)

捷报传来,乘胜追击

近代的抗战,是留在我国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是被用刻刀永远的镌刻在石碑上的纪念,也是永远敲响在国人耳边的警钟。在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之中,我们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有无数的先烈前仆后继,坚定不移地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才换来了最终的艰难胜利。

在长达八年的作战时间之中,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战役,那个时候国共鼎力合作,一心将把侵略者赶出国土作为唯一的目标,打出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战役,台儿庄战役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场。

这场由国民军队主导完成的战役,将在当地侵扰一时的敌人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大捷的消息一传来,便使得民心得到了很大的振奋。

而听闻这样的消息之后,国军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也是颇为兴奋,立马主张让部队乘胜追击,争取在徐州将残余的敌军全部剿灭,与其一决高下,于是下令要求二十万大军立刻前往徐州。

当时经过这一场大捷之后,由日本将领土肥原贤二率领的部队只剩下不足两万人的兵力,这与国军方面的二十万人相比差距实在是悬殊,原本是乘胜追击的绝佳机会,但是这一计划却没能够按照设想那般实现。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2)

寡不敌众,引水援军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二十万国军部队浩浩荡荡的前往徐州之时,敌军也早早的做出了反应,仿佛早有预料一般,派出了共计三十万人的援军,先于国军一步抵达了徐州,并且很快就打败了驻扎在当地的部队,将这座城市攻占了。

这时的国军军队与由各地汇聚而来的日本援军相比,在人数上就占据不了优势了,而攻城原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硬拼很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伤亡,因此领导层很快下令,要求这支部队调转方向,撤退到武汉,并开始建立起了相应的防御工程,以求保存实力,以便日后再继续作战。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3)

但侵略者们并不会善良的为中国军队留下喘息的空间,在发现国军向武汉地区撤离之后,立刻就动身前往,准备在这里将这个部队一举消灭,给中国人民沉重的一击,以此来加快自己蚕食中国的步伐,这样的举动也使得蒋介石和国军的将领们感到非常担忧和焦虑,立刻集中商讨对策。

经过商讨后,国军参考了一位来自于德国的军事顾问的意见,做出决定,为了阻挡敌军一再前进的扩张脚步,拖慢其蚕食中国的速度,要通过炸毁黄河河堤,引黄河水来阻挡其继续进军。

这样以水代兵的战术受到了很多国军高官的支持,认为这样可以为中央军争取更多调整战术和准备的时间,创造扭转当前不利局面的可能。

最终,位于河南的花园口被炸毁,黄河河水决堤,这就是当时举世震惊的花园口决堤事件,这项战术被实施以后,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日本军队的速度,实现了蒋介石的设想,被此次奔腾汹涌的黄河之水吞没的敌军,人数大约为七千人。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4)

黄河决堤,百姓流离

虽说这一战术的确在阻止敌军继续行军这件事上奏效,但是其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花园口被炸毁之后,失去了原本阻拦着黄河之水的堤坝,一夕之间曾经滋养哺育了中原儿女的黄河之水,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从堤坝的缺口之间奔腾而出,无情的向着下游而去,淹没了无数民房。

据统计,因为花园口决堤而丧生的百姓人数多达89万,更是有无数的良田民居,被浩浩荡荡的河水给淹没了,这对于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场无妄之灾,原本就在战争中担惊受怕的他们,就这样因为政府的决策而永眠于水底,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这场浩劫所带来的阴云,在这片原本的中原沃土上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散去,这一场人为造成的洪灾,不仅使得将近90万人丧生,毁坏了难以计数的房屋,还导致了上百万原本生活与此处的百姓不得不逃离被淹没的故土,流离失所。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5)

而且还间接引发了1942年的大饥荒,当时的河南境内哀鸿遍地,甚至出现过易子而食的现象,宛如人间炼狱一般,是我国历史上无法被遗忘的一段黑暗岁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客观来看,这项决策的确是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拖慢了敌军军队攻陷武汉的速度,但是其导致的后果实在是难以承担的,战争必然会有伤亡,但是百姓何辜,这样的人祸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如今再提起心中也依旧是悲愤难忍的。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丰县(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6)

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对于决策者而言一个简单的决策,可能就会有数十万的百姓承受其所带来的后果,每一个不幸生逢乱世之人,心中可能都有这样的叹息,毕竟枪炮无眼,战火无情,生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谁而言都会是一种折磨。

每日提心吊胆的在生死的边缘徘徊,对于身心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煎熬。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不知和平的来之不易,眼下的安宁与稳定,值得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人去珍惜守护,愿世界早日和平,从此再无战火重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