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小常识(过年那些事)(1)

又要过年了,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年来,大约是四五岁的年龄吧,除夕的夜晚,微弱的煤油灯光下,黄土高原上一个小山村的土窑洞里,只有外爷外婆和我,外爷在后炕角的案板上小心地撕扯着刚煮好的一只鸡,我面对着外爷坐在后炕头上,等着外爷将撕下的鸡肉轻轻地沾点芝麻盐喂入我口中,外爷口里还念叨着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我贪婪地咀嚼着喷香的鸡肉,外爷不停地吮吸着带了鸡油的香味的指头,外婆不知在忙着什么,那时候只关心了喷香的鸡肉了。就这么简单的除夕,在我的记忆里竟然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挥之不去,以至于不住地回忆起那时候的年,那时候黄土高原小山村里年的味道。

在我印象中,那时候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放炮送灶王爷上天开始,具体上天做什么却不知道,只是后来才知道灶神要回天宫汇报人间的琐碎事情,从这一天开始,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就可以百无禁忌,可以正式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的各种吃食,老家有这样的顺口溜记录着人们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做的各种事情: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西天,腊月二十四,打打扫扫像回事,腊月二十五与二十六记不清了,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腊月二十八,黑白蒸下两bu\la(这两个字不会写了,是土话,就是箩筐吧),腊月二十九,倒上两壶好烧酒,腊月三十晚,茅厕干水瓮满。而在三十的早上是要吃菜夹子的,记得是用莜面做皮,素菜做馅的,名曰夹年夹子;晚上要吃面条,叫做夹年旗子,具体有什么象征意义没有搞明白,在吃完面条后,夜里还要准备些凉菜,喝点烧酒,以示守夜过年。记得外爷家的凉菜是村里年前自制的土豆粉条、绿豆芽、土豆丝、莜面搓搓,用蒜泥、芝麻、油炝的野沙葱花拌起来,放在炕桌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喜迎新年。那时能吃上这样的饭菜算是比较奢侈的,也倍感幸福。现在再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大约是现在的鸡鸭鱼肉与南北风味已经将淳朴的味蕾洗刷没了吧。丰富的物质生活已经让我们逐渐骄奢淫逸起来,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现在过年吃什么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走亲访友也渐渐成了一种敷衍或者是负担,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必要的走动还是必须进行的,人情礼往毕竟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特色,也是维系血缘宗族的一种必要形式,说大了也是我们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方式;对于领导们来说,过年是收受礼品的最佳时机,门庭若市的拜访是体现其权力与威望的最好证明,可是领导们也累,陪着笑脸迎来送往的,没有了自己的空间,还又提心吊胆的,都难呀,只不过是年的味道与内容不同而已。

正月里的讲究也有许多,依稀记得的是初四才可以扫出垃圾,意思是将穷秀秀(穷气)扫出去;初五是破五,意思不明(我不明白),反正是要吃扁食(饺子,福建等地也这样叫)的,还有就是说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因为初七是人节,好像这又与圣经的上帝造万物相关,即第七天才造就的人类传说有关,到正月十五要闹红火,在外爷家的习俗是用柴火打火把,与彝族的火把节相似,大人、孩子从火把上跳过去,预示着来年百病不生,然后将一个燃烧殆尽的柴火拿起送至大门外,意思为送蚰蜒,就是将家中的各种害虫送走,保佑来年的平安;还有就是闹秧歌、转九曲等等,总之,一个正月是农民们最为放松快乐的日子。到正月二十五要捏狗狗,就是用莜面做成各种动物形状,放在一个同样用莜面做成的小盘子里,倒上食油放上用棉花捻成的灯芯捻子点燃,放在家中的水缸里、灶火圪崂、门旮旯、鸡猪牛圈、大门后、厕所口等地方,具体有什么意义已经忘记了,然后在正月三十日要送狗狗,具体怎么做已经不记得了。一直到二月二的龙抬头、捏燕燕(用面蒸制的燕子形状的干粮)、吃枣馍等等习俗还有许多,已经想不起来了,农村的老年人们大约知道详细的习俗,这些现在看来富有民族特色的习俗,渐渐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消失了,而这些习俗才是真正的中国习俗,中国年文化。当然,十里不同俗,再者时代的变迁,各种习俗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守旧或许可以是文化的延续,但不会是进步,舍弃与继承才是文化延续与传承的最好习惯。

年俗的事就说这些吧,各地风俗自有地域特色,总之,在我的过年记忆中,也就只有这些事情,其他的除过上班下班就没什么东西可以让我有深刻记忆了,唯一可以想起的就是1988年的大年初一身无分文,在厂里混了两顿饭,然后车间给发了十块钱,凑乎着过去。这也是丢人的事情,我这人不会算计有钱就花,落得如此狼狈也算是教训。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一了,外地的已经在忙着准备回家团聚,本地的也在准备着各样吃食,有点银子的在准备着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荡,端着国家饭碗的还在岗位上尽着职责,生活不易,能有这样的机会混工资已是幸运了。“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我只有在外漂泊”,这是最近在抖音上比较流传的谚语,我算是在他乡还是在故乡?灵魂与肉身均在漂泊,随他去吧,埋骨何须桑梓地?无论如何,过年总是个热闹的事情,尽管人们更加的忙碌,但总是信心满满,自觉地延续着尚存的习俗,把年过的有滋有味,红红火火。希望终归是要有的,尽管辛苦,尽管有诸多不如意,终不能因此而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