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七》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论语注音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字解论语里仁第七)(1)

【过(過)】:过错,过失,过度。

简体为“过”,辶寸为过,从辶从寸。“辶”为止于彳(行);“寸”为分寸。二者合一,“辶”行越了分“寸”为“过”度。指行为越分寸而过度,因过度而有失有错。

本义:过度,过错,过失。

繁体为“過”,辶(辵)咼为過,从辵咼。冎口为咼,“冎(guǎ)” 象头隆骨之形,同“剐”,指冎其骨肉而弃,有“将剔除肉之骨扔弃而偏置一边”之义。“咼”有“口偏不正”“口戾不正”“口偏歪而斜不正”之义。

二者合一,“過”指“辶”行“咼”偏不正而过度,指辶行不正而有過(过)。

本义:过度,过错,过失。

【人之过】:每个人之行为过失。

【各】:各自,各走各路,各自各路。

论语注音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字解论语里仁第七)(2)

【党(黨)】:结党,同类结党;

简体为“党”;尚儿(人)为党,从儿,尚声。“尚”,八(丷)向为尚,指八分向上,有“积累高向上”之义。“儿(人)”有共同崇“尚”在一起为“党”;人“儿”所“尚”为“党”;

繁体为“黨”;尚黑为黨(党),从黑,尚声。“黑”聚在一起有共同崇“尚”为“黨”。“黑”有所“尚”为“黨”。

综合繁简体:“党(黨)”,指“儿(人)”有所“尚”而聚结在一起,指同类人有所尚,故“党”有“结,同、类”之义。

本义:结党,同党,党类。

【各于其党】:各自有其同党利益追求。

其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错过失,各自源于其各自有党同类似崇尚追求所致。

(这句话的意思:人各不同,什么人犯什么错。)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注音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字解论语里仁第七)(3)

【观(觀)】:观见,观察,仔細看。

繁体为“觀”,雚(guàn)见为“觀”,“雚”为鹳雀鸟,属于涉禽,其最主要特征就是“三长”——嘴长,颈长,脚长。

“雚”立足水边且可从高处而下细察觅食。“觀”指如“雚”一般细察而见,

本义:细察,观见。

【观过】:仔细观察其过失过错。

论语注音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字解论语里仁第七)(4)

【斯】:其,此。这里的“斯”是“其”义,代指“观过”其行为。

其斤为斯。

“其”象簸箕之形置于丌上,丌为几,表示“丌(几)”定于此。

“斤”象斧斤形;表示斧斤可“断物撕开”之义。

二者合一,“斯”,既有“其”之本义,也有以“斤”撕开“其”之本义。

论语注音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字解论语里仁第七)(5)

【仁】:亲仁,仁人,亲仁德心。二人关系亲仁,既指亲仁之人,也指二人亲近。

二人为仁,一为大,一分为二,“二”表示切分相对而很近,二人之间相对亲近关系为仁。

二者合一,“仁”,既表示二人相对亲近之人,也表示二人相对之亲近仁心。

【斯知仁】:亲仁什么人,与什么人亲近。

其意思:仔细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式的仁人关系了。

(不同的人有什么仁心所想,就会在其行为过失上有所反映。)

观其所犯的错误,可知其亲近仁爱什么人。

参考白话——

孔子说:

(人是各种各样的,人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

人有什么样的过错,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

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过错,就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了(指可知其与什么样的人亲近仁爱)。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