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起的鲁迅

一九三五年,东瀛岩波书店出版了一本译自华夏的诗文集,作者是当时红遍中华的鲁迅。新书上架不多久,福井初中的汉文教员菅好春便买回来一套,书中有一篇作者回忆仙台旧事的文章,给菅好春留下了印象。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

岩波书店版《鲁迅文集》

不久,一个叫藤野恒弥的学生来访,菅好春忽然记起那篇文章,便问道:你的父亲,是不是叫藤野严九郎?藤野恒弥答:是的。“那他从前是不是在仙台教过解剖?”“是的”。菅好春起身从书架上找到那套《鲁迅选集》,拿给藤野恒弥指着那篇文章说:你拿回去给你父亲看看,问问这里写的是不是就是他。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2)

藤野雕像

藤野恒弥回家之后,将那篇文章翻给父亲看,并问他:您知道鲁迅这个人吗?藤野严九郎戴上老花镜,接过那本书问道:鲁迅?他是谁?

永志难忘的藤野

翻开还带着油墨清香的《鲁迅选集》,记不起谁是鲁迅的藤野严九郎静静地读了起来,良久,他仍然在努力回忆自己在仙台时,到底有没有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藤野恒弥忽然想到了什么,道:父亲,他的本名好像叫周树人。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3)

岩波书店版《鲁迅文集》

藤野严九郎又沉默了很久,书中字字句句永志难忘的回忆,让那三十多年前的漫漶不清的记忆终于有些清晰了,然而他依然只能模糊依稀地记得似乎有那么一个人,他有些惭愧地叹到:原来是周君,他竟有如此伟大的出息了……六十多岁的藤野严九郎终于把三十多年前教过的那个留学生想了起来。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4)

藤野像

但,似乎,三十多年来他根本早已将这个学生忘却了。而这个学生所写的文章,却让人感觉如此情深的一对师生,老师似乎也应该对这个学生念念不忘、一定也该记得书中写的那些点点滴滴,但现实是,学生永志难忘的藤野老师,他的回应竟然是自己差点记不起有过这么一个周君了。

仙台旧事

1904年,面黄肌瘦的周树人来到仙台求学,当时才三十岁的藤野刚刚荣升为教授,而周树人则是藤野所带的第一个留学生,这也许就是后来藤野能勉强想起的记忆点之一。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5)

油画《藤野与鲁迅》

作为一个弱国来的留学生,很显然,当时的周树人在学校里是非常孤立而愤懑的,加之他的日语实在是很蹩脚,在百余人的大班当中学得相当吃力。好在任课的藤野不是一个只管上课不管教的教授,对于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他也仍然一一单独谈话帮助提升,而周树人,就是这批被他单独“关照”的学生之一。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6)

藤野与鲁迅蜡像

但,也可以想象,除开藤野之外,也许其他科目的老师不会如此对待每一个学生,又或者,不会这样一视同仁地对待弱国来的留学生。在这不受待见的异国他乡,藤野的一视同仁让周树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情,对于藤野的课也越来越喜欢,在日语蹩脚的情况下竟然能排到中等成绩之列,甚至还引发了同学猜忌这是因为藤野私下“泄题”关照的结果。

微不足道的师恩

二十多年以后,当年那个医学生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鲁迅先生,他在文章当中,回忆了与藤野的七次对话。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7)

修订的讲义

第一次是藤野面对百余学生开口作自我介绍,第二次是主动帮他修订讲义,第三次是具体指出笔记中所画血管位置的偏移,第四次是对他敢进行解剖表示放心,第五次是问他关于裹足的问题,第六次是对他放弃学医表示惋惜,第七次是离别时嘱咐他多多通信。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8)

鲁迅

看来,让鲁迅永志难忘的师恩,其实并没有对他特别关照、更没有施以任何恩重如山的帮援,而六十多岁的藤野后来也表示,自己对他并无特别的关心或者在意,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老师“亲切”表现而已,甚至于,鲁迅的“永志难忘”,让已经想不起他是谁的藤野都有些许惭愧之感——你如此记得我、而我却根本想不起你来了。

念念不忘的学生

的确,相比之下鲁迅更显得“情深义重”,不仅写了一篇如此感人至深的“忆师恩”式的名作,多年来还一直念念不忘要找寻恩师。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9)

油画鲁迅

在岩波书店计划出版文集日译版时,原本是没有收录关于藤野一文的,是鲁迅要求之下才增补了进去。出版之前,鲁迅又致信日本文友山本初枝,向她再次描述了有关藤野的信息,透露出想要她帮忙打听昔日恩师的消息之意。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0)

鲁迅剧照

在去世前的病榻上,鲁迅又再次和负责翻译文集的增田涉先生聊起了藤野,为自己至今仍未能联系上藤野而惋惜。不久之后鲁迅便抱憾而终,可谓是对藤野念念不忘感激至深。

分叉的命运

在仙台以师生情谊相处一年之后,周树人弃医从文开始了妙手著文章的人生道路,而藤野也因学历问题走下了讲台,回到了福井,从教书育人转而悬壶济世。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1)

鲁迅旧照

动荡的岁月,让这个来自弱国的中等生,在呐喊的文字中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当年那个亲切的教授,如果不是被那个他早已忘却的学生写进文字当中,也许只能在平淡无奇和默默无闻中被历史抹去。

为何,鲁迅要对自己并无特别关照的藤野“永志不忘”呢?而藤野君,却为何压根就记不起鲁迅是谁了呢?

一对尽本分的师生

在这对师生之间发生过的“修订讲义”和“依依惜别”,其实在任何一个做过学生的人的回忆当中,可能都有这样一位让自己“永志难忘”的老师。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2)

油画鲁迅

弱国的孤苦学子,在异乡遇到一个公平待见他、一视同仁教导他的老师,哪怕这个老师只不过是尽了本分,在那个学生看来仍是莫大的恩情。而心中只不过是坚持了公正和尽责的老师,自然并未有过要“施恩图报”的心里,更不会记住每一个他一视同仁的学生。

细细回忆起来,从幼儿园到毕业成人,我们的一生无非最多也就经历数十位老师而已,而总有那么一两个老师,会让你觉得他待自己特别亲切和关照,于是,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那个为自己批改过作业和互道珍重的老师,甚至于功成名就之后,我们还要大张旗鼓地组织同学聚会将那个老师邀请来坐到首席。

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开场介少是什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3)

鲁迅旧照

但,往往这种能让自己回忆得历历在目和感人肺腑的师生情,也只不过是和鲁迅回忆藤野一样,只不过是一对尽了各自本分的师生——做老师的尽到谆谆教诲之责、当学生的尽到尊师重道之礼。而往往坐在首席的那位老师,也要如同藤野先生一般,良久苦思之下才能将面前情绪激动感恩不已的那个学生,在多年以前的模糊记忆里面万千学生中勉强找出来。

倘若鲁迅当年身处每个老师都一视同仁关爱学生的环境,藤野学生所做的仍然是这样正常的本分付出,鲁迅就未必会想起要写这么一篇永志难忘的文章来了。

鲁迅之忆藤野,无疑是用文字将一对尽本分的师生情谊塑造到伟大动人的典范,就如藤野并未完全确认文中那些回忆属实一般,鲁迅也或许会放大局部虚构一二。鲁迅于藤野的“永志难忘”,小而言之,是为文学艺术效果之刻意表达,大而言之,是在浊世中为激发良知初心勇气所作的呐喊激励。

人世间的感动都源自最正常不过的“本分之事”,可怕的是,有些本分和正常的事,总能在扭曲的现实当中,成为永志不忘的恩情,反而推之,不是恩情不该大书特写,而是那些原本应该本分和正常的事,越来越少了。

但于鲁迅求学仙台之时,这种铭记于心的永志难忘,也当属情理之中了。

(文: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