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文坛巨匠鲁迅在上海逝世。
同年,日本福井县芦原町的一个小诊所内,一位日本老人手里拿着一张鲁迅的照片久久凝望。
过了很久,老人郑重地把照片举过头顶,施了一礼之后,又在照片的背面,小心翼翼地写下“谨忆周树人君”这几个字。
这位日本老人,就是曾经出现在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
鲁迅当年从日本的仙台医专离开后,与这位曾给予他这个异乡学子不少帮助的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其实之前两人曾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可是却被藤野先生拒绝了。
初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之所以拒绝那次见鲁迅的机会,是因为当他知道鲁迅的消息时,鲁迅已经是声名远播的文学大师,而自己只是乡下一个看病的医生。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家境原本不错,但是在他11岁的时候,祖父因事下狱,父亲又生了重病,全家便搬到了乡下居住,家道也从此中落。
给父亲治病需要花钱,家里又没有了收入来源,鲁迅只能靠典当家里值钱的东西换取医药费,也因为这个,他遭遇了很多冷眼。
父亲去世之后,他们孤儿寡母又遭到同族的欺负,这让年仅16岁的鲁迅早早地就领会到了世态的炎凉。
遭遇挫折的鲁迅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努力学习,在本县参加县考中榜后,又进入新式学堂学习。
因为成绩优异,1902年,在东京上野樱花开得正灿烂的时候,22岁的鲁迅离开中国,与钱均夫等人赴日本公费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初到东京的时候,鲁迅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一个用笔杆子奋力呐喊的人。
两年之后,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又来到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鲁迅学医的初衷,是因为家道中落,病重的父亲得不到好的医治,所以他才立志学医,救治中国那些像他父亲一样患病的人。
来到仙台医专后,鲁迅认识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解剖学的老师,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描写对他的第一印象:
黑黑瘦瘦的,留着八字胡,戴着眼睛,又挟着几本大大的书,语调缓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话音落地,就有几个学生在后面大声笑了起来,藤野先生也没有理会,径自开始了授课。
那时的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积贫积弱的中国被列强环伺,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的学生在国外也是被欺压的对象。
在仙台医专求学的时候,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鲁迅自然也受到了日本同学的排挤。
在仙台医专的第二个学年,年级的干事来到鲁迅所住的公寓里,想要借阅鲁迅的课堂笔记,鲁迅没有多想,就把笔记本给了他。
然而干事拿到笔记本后,只是翻阅了一下,并没有带走。
谁知道他们一走,就有邮差给鲁迅送来一封厚厚的信,信的第一页,赫然写着一句新约(基督教典籍)里的话:你改悔罢!
信中的内容,通篇都是指责鲁迅,他们认为鲁迅考了好成绩,是因为藤野先生在鲁迅的课堂笔记上做了标注。
在那些人的眼里,中国人是绝不会考出这样出色的成绩,所以只能是作弊得来的,即使没有充足的证据,他们也要制造一些证据出来。
藤野先生确实给鲁迅改过课堂笔记,但是却并不是那些人说的帮助鲁迅作弊,而是出于对鲁迅这个“留学生”的关怀,想让鲁迅更好地学习他教授的课程。
弃医从文,师生惜别日本学生对鲁迅的污蔑,来自于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业上的关怀。
藤野先生授课一周后,让自己的助手把鲁迅叫到了研究室,坐在一堆模型中的藤野先生问鲁迅,自己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能跟得上做笔记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藤野先生就让鲁迅把记录的课堂笔记给他看看,等还回来时,上面已经添上了许多内容。
许多鲁迅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藤野先生已经帮他添上去了,错误的地方也已经一一改过了,藤野先生甚至连文法的错误都给他指了出来。
从那之后,在藤野先生的要求下,每隔两三周,鲁迅的笔记都会拿给藤野先生去看,一直到他教完了所有的课程。
这让鲁迅心里既感激又有些惭愧,因为当时的他学习并不是“特别努力”,有时候还会为了追求好看,故意将血管位置画的稍微偏离一点。
对于这些小失误,藤野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指正,态度也非常和蔼。
随着师生之间渐渐熟悉,藤野先生也会和鲁迅谈到中国人的信仰和一些习俗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些探讨变得又近了一步。
在藤野先生的关怀下,鲁迅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出类拔萃的,却也一直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成绩没有垫底,也让同班的一些有心之人产生了质疑。
这些日本学生认为鲁迅的成绩,完全是因为藤野先生的特殊照顾才有的,为此,他们翻查了鲁迅的课堂笔记,还写了一封警告信。
其实在翻查笔记的前几天,这些人在黑板的一则通知中的“漏”字上就做了标注,用这样的方法讥讽鲁迅。
“笔记事件”发生后,和鲁迅关系亲近的学生为鲁迅鸣不平,他们和得知消息的藤野先生一起,陪着鲁迅去找那几个干事据理力争,要求他们还鲁迅一个清白。
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看到这么多人支持鲁迅,那些干事也只能悻悻地出面平息了流言。
事情虽然圆满解决,可那些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质疑,却在鲁迅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在这之后,因为看到课堂上播放的影片中,日俄战争里中国人的麻木情况,让鲁迅意识到,医术只能救治中国人的身体,但是目前中国最缺的,是能振臂一呼,将中国人从麻木中唤醒的“呐喊者”。
1906年3月,下定决心的鲁迅便从仙台医专退学,弃医从文,从此一步步成为唤醒国人的文学巨匠。
鲁迅退学时,藤野先生十分惋惜,劝他慎重。
为了安慰藤野先生,鲁迅便说自己只是想去学生物学,之前老师教授的内容还是很有用的。
面对鲁迅的坚持,藤野先生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把自己的照片送给鲁迅留念,并在照片背后写下“惜别”二字,他也希望鲁迅也能给自己留一张照片做纪念。
可惜鲁迅那时没有合适照片,两人相约之后寄送,谁知一别之后,师生两人却从此断了音信。
音信渺然鲁迅离开仙台医专之后,又回到东京专门从事译著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了德语和俄语,之后又师从章太炎先生,成为“光复会”的成员。
没有公费留学生的身份,鲁迅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只能依靠译著得到的补贴生活,既没有去拍照片,也因为生活的窘迫,不好意思联系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批改过的课堂笔记,也被鲁迅妥善收藏,但是后来却在迁居的途中被火焚烧,只留下了那张写有“惜别”的照片,被鲁迅珍重挂在书房的墙上日夜相对。
鲁迅说,自己每次只要稍有懈怠的时候,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起藤野先生当年的谆谆教诲,自己就会立马整肃精神,重新投入工作之中,由此可见藤野先生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而留在仙台医专的藤野先生,因为和鲁迅的这一段交集,被扣上了“亲中倾向”的帽子,在仙台医专并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之后,被学校以“资历不够”的原因解聘了。
被解聘后的藤野先生回到了家乡福井县板井郡芦原町,开了一个小小的乡村诊所维持生计。
从1906年师生分别,当藤野先生再次听到鲁迅的消息时,已经是29年之后了。
1934年,鲁迅的日本学生增田涉想要把鲁迅的作品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写信征求鲁迅的同意和意见。
鲁迅回复增田涉,可以翻译出版他的文集,选取哪些作品由增田涉全权处理,不过,他特意交代,一定要把《藤野先生》那篇文章放进去翻译出版。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后来收录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严谨踏实的作风,也肯定了他诲人不倦、对中国学生一视同仁的师者品德。
在鲁迅的笔下,藤野先生是无私的,对他的眷顾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知识,是为了这些新的医学知识传播到中国。
这些希望,完全是朴素的学者思维,藤野先生也完全没有想到,他释放出来的这一点点善意,到了鲁迅这里,却成了一生难以忘怀的感激。
回到上海后,鲁迅还经常向人提起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并托自己的日本朋友打听藤野先生的消息。
可是因为藤野先生已经迁居到乡村,大家都没有找到藤野先生的消息。
1935年,病榻上的鲁迅不顾医生劝阻,于6月27日给自己的日本朋友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细细描述了自己所知的藤野先生的所有信息,希望朋友帮他找到藤野先生。
信的末尾,鲁迅先生说道:如果藤野先生还活着的话,应该已经70岁了吧!
1936年在医院治疗时,鲁迅还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当有日本朋友来看望他时,他仍然不忘托朋友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这时的藤野先生,其实也因为在日本出版发行的《鲁迅选集》知道了中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就是当年的“周君”,然而他却隐瞒了这个事情,同时也错过了和鲁迅的见面机会。
后悔不及
1935年,由增田涉、佐藤春夫翻译的《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发行,书中依据鲁迅先生的嘱咐,把《藤野先生》这篇散文选了进去。
这时候藤野先生的儿子藤野恒弥在福井中学读书,一天下课后,语文老师递给藤野恒弥一本书,并告诉他,这里面写了他的父亲,让他带回去给藤野先生看。
儿子把书拿回去后,藤野先生认真阅读了那篇《藤野先生》,直到这时,藤野先生才知道,这位中国知名的文学家,原来就是他当年的学生周树人。
看完鲁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百感交集,沉思了一会,他对儿子说道: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和别人说。
当时鲁迅在日本非常出名,反观藤野先生自己,回到乡村后一直不得意,45岁才结婚生了儿子,他不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为鲁迅惦念了多年的老师,如今是这个样子。
儿子遵照他的嘱咐,也告诉自己的语文老师不要宣扬这个事情,为此那位语文老师还特地登门拜访,拜访之后,也遵照藤野先生的嘱咐没有声张。
直到鲁迅逝世两个月后,鲁迅昔日的同学小林茂雄才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这才知道,鲁迅对他的思念不止文章里写的那些。
当得知鲁迅去世前一直寻找自己时,藤野先生这才无比后悔,早知道当初自己就主动联系鲁迅了,可惜现在已经办不到了!
几个月后,有3名日本记者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将自己写的一篇《谨忆周树人君》的文章交给他们,这篇文章也于1937年3月,发表在日本的月刊《文学岸》上。
藤野先生的文章发表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全面爆发,藤野先生的长子也被征召入伍,1945年1月病死在中国。
几个月之后,72岁的藤野先生在路上晕倒,被人抬回去后,第二天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又过了四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多年之后,日本福井县芦原町举行“藤野严九郎先生表彰碑揭幕式”,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到场参加。
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市,也因为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一段师生情缘,结为了友好城市。
结语与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医专之初,因为自己境况的窘迫羞于联系藤野先生一样,藤野严九郎也因为自己晚年落魄,不肯表明自己就是鲁迅书里的主人公的心情一样,师生两个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自尊。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自尊,也让两人在分别29年之后,本有机会联系,却最终失去了这个机会。
对于藤野严九郎来说,他当年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个为人师表该做的事情:没有歧视中国留学生,在学业上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让这个学生把自己尊为一生的恩师,这让他始料未及。
对于鲁迅先生来说,当年他孤身一人,又是来自于当时处在弱势情况下的中国,能得到这样一位正直的老师的关怀,确实是能让他铭记一生的温暖。
参考资料:
1. 痴妄集.藤野先生[J].北方人,2020,(第10期).
2.张映勤.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J].青年作家,2020(09):174-177.
3.赵苗.鲁迅与藤野先生[J].人文丛刊,2016(00):296-308.
4.杨有业.鲁迅与藤野先生别后[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1(01):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