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山大学校区改造(厉害了珠海中大)(1)

中大珠海校区33个建设项目中已有13个项目建设完成或基本完工。

  从市区沿港湾大道驶向唐家湾,过了鸡山村便看到红墙绿瓦的中大特色建筑群拔地而起,映衬着唐家湾滨海线上的碧海蓝天,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片基本竣工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筑群,日渐成为珠海一处醒目的新地标。

  记者采访获悉,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33个建设项目中已有13个项目建设完成或基本完工,8个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校区建筑面积已达52万平方米,比2015年校区建筑面积增长了约1.5倍。经过大幅“提增量”建设,珠海校区迎来了“迈进一流、追求卓越”的发展新时期。

  “天琴计划”科研平台基本竣工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建项目是为助力中山大学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由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的项目,力争建设世界一流滨海校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山洞实验室、上山道路和测距台站(简称为“一天琴中心洞一路一平台”),以及科研综合楼一期在内的“天琴计划”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设施建设已基本竣工。

  在海拔398米的山顶,记者看到,此处激光测距台站已初具规模并已投入使用。“正是在这个测距台站,我们成功测得了月球表面上5组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测出国内最准的地月距离,且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5个反射镜的国家。”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工程师韩西达告诉记者。

  珠海校区多个基建项目顺利竣工

  据了解,2017年10月动工建设的大气科学学院和海洋科学学院进驻楼、四号学院楼群、多学科交叉平台楼、三号学院楼群,历时两年多建设现已基本完工。土木工程学院进驻楼也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在校园中轴以南区域为物理天文、核科学以及新增学院建设教学科研场地。其中,二号学院楼群、实验楼已于去年年底开工,一号学院楼群也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据介绍,中大珠海校区为提升校区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的配套设施水平,还将在隐湖景观湖滨建设可容纳500人的音乐厅。为解决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不足问题,将于教学楼北侧、临近宿舍区域建设新图书馆。在校区翰林山顶打造以服务深空、深海、深地等重点发展学科为中心的综合性博物馆。

  由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预计5年内珠海校区也将从目前的1万名学生增长到2万名学生。为保证师资力量的匹配和人才培养成效,增强珠海校区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1068套人才公寓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将于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此外,各项配套工程和设施也同步推进,包括运动场、综合服务中心、门诊楼、变配电房、校园道路和景观湖改造工程等。

  记者采访还获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区域与唐家湾海岸仅一路之隔,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珠海市于2019年建成了唐家湾海岸沙滩,未来校区中轴景观带将与海岸沙滩连通。现在,港湾大道将校区分为东西两侧,在珠海市大力支持下,地面道路将改为下穿隧道,建成后,可以让东西两侧校园连成整体。

  快马加鞭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发展定位需求,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发扬中山大学办学传统、优化学校学科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布局“深空深海深地”学科集群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尽最大程度满足校区发展定位需求,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发扬中山大学办学传统、优化学校学科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据了解,自2000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经过二十年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主体之一。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发展模式,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布局“深空、深海、深地”学科集群,重点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创新驱动力。

  经过二十年发展,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科建设也成效显著。目前,珠海校区已经形成了文理医工全面发展、特色突出的学科布局,合力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5 月,珠海校区设有18个院系。“十三五”以来,珠海校区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研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15项,以及各学科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6项。

  (来源:珠海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