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中作为国宝级传承的项目之一。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道曰:“奕,围棋也”。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棋魂》,再一次唤醒了中国人对于围棋的群体记忆。

围棋这项古人仅有不多的益智娱乐项目,在古代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而围棋名士们,也像星辰一样璀璨于星辰之中。

古代擅长围棋的名人(古代灿若星辰的围棋名士们)(1)

王积薪

王积薪大概出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虽然出生寒微,但他骨子里有种刻苦、执着的精神。小时候天天独自上山砍柴,砍的柴总是堆积如山,所以取名叫做“积薪”。他砍柴的山上有座寺庙,庙里僧人喜欢下棋取乐,小积薪在砍柴的间隙就去看僧人下棋,然后自己琢磨,很快就掌握了围棋的奥妙,没过多久乡里就没人是他对手了。

僧人惊讶王积薪的惊天棋才,送了他几两银子的盘缠,还给他买了一匹马,鼓动他到太原尉的府上去参加围棋擂台赛。

当时在太原尉的府邸金谷园设擂的是当时闻名的国手冯汪,号称棋艺天下无敌,当时如果能打败冯汪可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所以天下擅弈者纷纷前来挑战,但大多都不堪一击。唯独年纪轻轻的王积薪和冯汪连下了三场九局棋,一局比一局精彩,最后以五比四战胜了冯汪。

古代擅长围棋的名人(古代灿若星辰的围棋名士们)(2)

刘仲甫

刘仲甫字甫之,籍贯有济阳(今属山东)、江西、江南诸说。北宋哲宗、徽宗时独霸棋坛、所向披靡的第一国手。活动时期在元佑至政和年间。居开封(今属河南),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

后来,刘仲甫写出了《棋诀》等经典著作,从布局、侵凌、用战、取舍等四方面对围棋作了全面的理论性论述,把围棋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范西屏

幼聪颖,3岁时见其父与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名驰全国。乾隆四年(1739年)与施定庵于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对弈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被誉为旧式对子局的高峰,被后人成为“当湖十局”。他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被后人成为“棋圣”。

人评论称:“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袁枚曾为其作墓志铭,称:“西屏之于弈,可谓圣矣。”当时,唯有同乡同学施定庵可以匹敌。其为人介朴,毕生从事弈棋授徒,弈以外,虽诱以千金,不动。“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著有《桃花泉弈谱》2卷,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等。

古代擅长围棋的名人(古代灿若星辰的围棋名士们)(3)

过百龄

又字伯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道理,仅仅通过自学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乡里人都非常惊奇,几十年间,天下棋手不“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清朝诗人钱谦益写过《京日观棋六绝》一首,特注明”为梁溪弈师过百龄而作”。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当时过百龄仍是棋坛霸主,至此,他执坛牛耳已数十年之久。钱谦益以“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纵许谁干”概括了过百龄的一生。

过百龄棋著很多,有《官子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