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稻为桑进行不下去的直接后果就是朝廷没银子使,胡宗宪打仗需要军需结果后方拿不出钱,这个时候就有了抄沈一石家的行为,可沈一石的家也是空的,只有两箱记录浙江官员贪墨的账册。
按照最终司礼监统计出来的结果:浙江官场二十年贪了一百万匹丝绸,折合现银不下七百万两。杨金水的织造局是直接管丝绸作坊的,恰逢又碰到朝廷库空,你说杨金水这个时候没一点干系?
本来如果海瑞不来审案,抓郑何二人以及宫里尚衣监巾帽局的几个奴才也就完事了,杨金水毕竟上面有吕芳罩着,而且办事也还算忠心得力,嘉靖并不想动他。这也是为什么当杨金水得知沈一石挂着织造局的灯笼如买田时如此紧张并且不惜去请高翰文帮忙,他们这帮奴才必须忠于宫里替皇上捞钱遮面子,否则就得死。
转折点是从海瑞审案开始的。海瑞单独审理郑何二人,目的就是揪出毁堤淹田和私放倭寇的事实真相。私放倭寇这一条杨金水担不上,可毁堤淹田杨金水可是有份的,为此他还把自己干儿子李玄的命搭了进去。
如果任由海瑞审下去,很显然整个大明朝除了嘉靖和海瑞,所有人都或多或少要被牵连进去,当然如果朝廷的官员丢了脸,那自然嘉靖也就没有了脸面。结果证明,确实也没人能挡得住海瑞想要挖出事实真相的决心。
整个改稻为桑以及毁堤淹田和通倭一案,最终以嘉靖的装作没看到而就这样掩盖了下去,明面上就仅仅止于浙江官场的贪墨。可严党的郑何二人送了命,这个时候杨金水还能安然无恙吗?
如果吕芳或者嘉靖一心要保住杨金水,行不行得通?
恐怕不行。第一,严党此案中丢了两个封疆大吏,宫里的直接当事人却毫发未伤,皇上就这样来显示一秉大公?就这还想保持君主的威望?第二,过度保护宦官集团而压制文官集团,会导致政治生态平衡的失控,这不利于嘉靖的制衡权术;第三,裕王和清流们还在后面虎视眈眈,连严嵩他们都想干掉,郑何二人算什么。可这个时候如果杨金水获罪,那就是嘉靖直接向清流们表示自己清扫门户的决心。严嵩严世蕃这个时候不倒,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既然杨金水保不住,那为什么不直接自杀?省得后面受那一通非人的折磨。
也不行。杨金水如果自杀,那就显然是畏罪身亡。这个时候织造局和宫里的名声会不受影响?甚至如果杨金水真自杀,这件事朝廷必须要彻查给出一个交代。怎么交代?那就需要撤更多的人,甚至杀更多的人。
所以杨金水“疯了”就是这个条件下的最优解。第一,严党和清流那帮老狐狸自然能看出来这是装疯,但逼疯一个织造局的总管太监也算是给他们的满意答复了;第二,装疯的杨金水为了保命更加不会说出真相,宫里和嘉靖的名声也就保住了。最重要的是,杨金水保住了吕芳不受牵连。
杨金水装疯一事最终的结果看起来是让人困惑的,但皇权的很多事往往就是带着暧昧,说清了也就不可能靠着类似神话故事的那套去愚弄老百姓了。
很多人说嘉靖不知道杨金水装疯。其实以道长的脑子,外加那番殿前审问,他早就知道杨金水是装疯了。真疯的人能清楚地说出嘉靖的三个道号?还外加通过磕出血来保证自己不乱说话。嘉靖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何况吕芳和杨金水毕竟也跟了他这么多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妨碍大局这事也就过去了。
等到了血经一案,政治平衡被打破,大局无法维持,嘉靖急需引入新的力量来保持制衡——陈洪就此踏上人生巅峰。这个时候,吕芳和杨金水不管怎么装疯,北京城都已经容不下他们了。如果不是念在服侍多年的感情,就凭知道太多秘密这一条,嘉靖都不会让他们善终。
更多内容:
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谁才是历史权谋第一剧?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杨金水装疯吗?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放了海瑞?
《大明王朝1566》中陈洪如何才能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