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演唱的主题(演唱的表达)(1)

杭州市临安区第13届歌手大赛决赛暨杭州市三江杯歌手选拔赛预选赛获奖歌手、评委老师及有关部门领导合影留念

五月,一个芬芳的时节,一个盛大的月份。

随着一场歌手大赛的圆满落幕,初夏的太阳才真正显示出热情来。夏天再次以蓬勃的姿态向我们宣示,一个更加热烈的季节敞开了胸怀。

虽然比赛当天天气有些闷热难当,但用演唱表达对这个夏天的赞美和吟诵,表达对歌唱的爱好与坚持,是一件非常幸福而有意义的事情。

5月27日晚,杭州市临安区第13届歌手大赛暨杭州市第27届“三江杯”歌手大赛选拔赛在临安区锦城街道钱武肃王陵东广场隆重举行,作为一名歌唱爱好者,我有幸参加此次大赛,并完成了自己的演唱表达。

对于阔别舞台多年的我,这次演唱比赛的经历非常难得。从决定参赛到挑选歌曲,从练习唱法到克服紧张,从舞台造型到声音表达,从这些过程中获得的领悟更是无比珍贵。

参加这次比赛,于我而言潜藏一份“私心”,更多的是为了激励,激励自己勇敢地再次站上这个舞台去演唱,也希望激励到我想要去激励的人能够看到这样一种坚持。喜爱演唱是纯粹的,也是美好的。

依然萦绕在脑海里的,是那晚绚丽夺目的舞台,是那晚回荡夜空的歌声,是那晚在现场簇拥观众热情掌声加持下的氛围。来自省内专业声乐评委老师的现场点评,给到了每位选手专业的演唱点评,指出了问题也提出了希望,增添了许多温情,拉近了彼此距离。

演唱是一种声音表达艺术,是用歌声连接、融合、升华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艺术,是融个人情感、歌唱技术、身体状态、音乐素养等于一体的特殊表达方式。

为此,我想借着参加此次大赛的个人经历,回顾一下自己的个人演唱之旅,总结一下个人对演唱表达的看法,分享一下或者还可能给人带来启发的演唱方法以及点点的演唱领悟,用以纪念自己这么多年的演唱爱好。

Part1|什么才是演唱最好的表达?

关于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定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需要符合场景、适合分寸。那么对于演唱而言,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表达呢?

何飞舟老师(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是声乐表演和教学,是此次大赛的声乐培训老师之一)在给歌手作出点评时强调:“演唱是要用整个身体来唱的。”用身体来演唱,作为歌手需要调动整个身体状态,包括喉咙发声、嗓音控制、气息调节、腹部腰肌发力、身体律动、精神焕发、情感状态等等,都要沉浸到演唱当中,才能唱好一首歌。

“一个歌手唱歌动情时,是有气场的,哪怕在其背后都能感觉到歌手身体的震颤与表达。”何老师的点评点到了演唱表达的最关键处,十分令人信服。一位好歌手不仅是用身体在演唱,更是用生命在演唱,就像姚贝娜一样。因为热爱,纵然病了,也要坚持歌唱。在她生命的艰难时刻,她依然坚持重返舞台,把演唱最亮丽的一面呈现给了这个世界。

回想起来,我爱好演唱应该是在初中时候萌芽的,那时候正赶上港台歌曲风行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模仿唱港台歌星的歌曲,我最喜欢的歌手是齐秦、张国荣(至今也是),经常学习唱他们的歌,久而久之就有了演唱的感觉。

到了高中三年级快毕业时,学校原计划准备一场文艺汇演,我被同学们推荐作为文艺代表去参加演唱,结果汇演因种种原因取消了,但我在班级元旦文艺晚会上的演唱,我与同学一起合唱的一曲《望天》(文章),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的演唱会运用颤音,这种演唱技巧的表达几乎是天生的,我从来没有刻意学习过这种发声方法,但就那样自然而然地流露了,为我的演唱应该是加了分吧。

大学刚毕业时,临安县举行一场全县“城建杯”卡拉ok演唱大赛,我受到高中老师的推荐,作为共青团系统的代表去参加这次比赛。我选的参赛歌曲是蔡国庆的《心中的故事》,一首唱妈妈的歌曲。

那时候,我走在苕溪岸堤上面,边走边练习,直到把这首歌唱得烂熟于心。比赛是在当时临安最好的“银河歌舞厅”举行的,在我前面演唱的几位歌手唱得真是太好了,来自农业系统的代表唱的是刘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简直是原版再现,令我震撼。

轮到我上场,站上舞台,伴奏响起,我的情绪迅速沉浸到音乐中去了。开口第一句的唱出来时,整个人就是轻盈的。进入副歌部分,身体仿佛是流动着的,我几乎把自己唱空了,演唱的表达达到了忘我的状态,结果这次比赛我得了一等奖。

有人赛后小心翼翼地试问我,问我是不是与评委有什么关系,我说我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比赛,评委我一个都不认识,怎么可能搞这种小动作。我回想当时的比赛,能够赢得第一名,除了嗓音条件,应该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更胜一筹吧。

借着这个第一名,在后来的临安市首届十大歌手大赛中,我免试进入决赛(当初规定,只要得过全市一等奖的歌手可以免试进入决赛)。那次大赛分玲珑、昌化、於潜三个片进行预赛,各片分别赛出10名选手参加半决赛,半决赛30进20参加决赛,决赛20进10,最终授予“十大歌手”荣誉称号。

关于演唱的主题(演唱的表达)(2)

1997年我参加临安市首届十大歌手大赛决赛的节目单,上面有现场评委老师给予22位歌手评出的最终演唱得分。

这次歌手大赛发动规模是少见的,各片涌现了许多十分优秀的歌手。我在此次比赛中选择含笑的歌曲《飞天》。决赛在临安剧院举行,我抽签抽到第一个出场,但丝毫不影响自己的演唱表达,演唱时整个人的状态是深情投入的,嗓音具有一定爆发力和穿透力,现场评委给与我的打分基本定下了整场比赛的评分基调,最后我顺利入围了十大歌手。

之所以简要回顾一下自己的演唱比赛经历,因为歌手比赛的舞台经验非常重要。而当面对舞台,作为一名歌手需要认真思考并掌握,怎样演唱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状态,怎样才算是一次完美的演唱表达。

正如专业老师的点评一样,身体状态的发动给演唱的表达带来的是全方位的输出,绝不仅仅单单只是一次演唱、一首歌曲的表达,而是多年的演唱学习、发声联系、音乐修为的一次综合输出,是基于歌手对演唱爱好的一次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实践探索。

这种探索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既是物质的看得见的,也是精神的看不见的。这或许就是演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Part2|演唱表达是技术重要还是情感重要?

演唱表达存在一定的技术要求,也需要饱满的情感支撑。

从美声、民族、通俗(流行)三种唱法来看,美声、民族演唱对技术要求要比通俗更高一些,美声、民族唱法要比通俗流行唱法更科学一些、更规范一些。而把美声、民族的一些唱法运用到通俗流行歌曲的演唱中来,是不是能够为歌曲锦上添花,为歌手的演唱表达加分呢?

在这次大赛当中,获得最高分的是最后出场的汤沛沛,她是民族唱法,唱的歌曲是《青春舞曲》。作为压轴登场,汤沛沛的演唱十分惊艳,最终众望所归,获得本次大赛的第一名。

关于演唱的主题(演唱的表达)(3)

本次歌手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汤沛沛的现场演唱风采

有一位相熟的歌手在比赛结束后议论到,像汤沛沛这样的歌手经过专业训练,拥有一流的演唱技术,而像我们这种业余歌手,唱民族歌曲很难比得过他们,这是一句肺腑之言,也是一句无奈的话,但不是绝对的话。

同样作为一名歌唱爱好者,一位业余歌手,我很能够理解这位朋友的心情。没有受过更多专业声乐老师的指点,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学习,仅凭借一腔热情,凭借自身感觉,即便拥有再好的乐感,到了一定程度确实很难再突破唱法局限,提升演唱表达的层次。这是一个客观实际。

参加此次大赛的选歌,我准备了三首歌曲。初赛的歌曲是我自己选的,选的是李健的一首歌曲《当你老了》。决赛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羽泉版)还有另一首预备歌曲《总有一天》是周小弟建议我采纳的。

总体而言,我的声线条件很适合唱李健的歌曲,初赛发挥总体稳定,但也有遗憾,因为在演唱当中我漏唱了“眼眉低垂”这句歌词中的“低眉”两个字,当时脑袋闪白,没有跟上伴奏节奏,好在我的大脑秒回路,拯救了这次“翻船风险”。这应该得益于对这首歌曲练习的熟练,临场出现问题不至于慌了演唱阵脚,造成停顿,甚至更大的失误。

而这样的失误,其实在现场演唱时已经给这首歌的表达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一个严格的歌手来说,这已经造成演唱表达的损失,一定是不完美的。临安区文化馆的评委老师对我的演唱比较宽容,给了我唱完这首歌的机会,让我的歌声有了令他们进一步了解的余地,并最终给了我一个良好的评分,最终让我挺进了决赛。

在决赛中唱《烛光里的妈妈》,我也因为紧张脑子闪白,更改了一句歌词,把歌曲第二段的“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改成了“您的腰身不再挺拔”,同时,在最后副歌高潮部分第一句,“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抢了一个节拍,我通过中间拖了一个音把节奏拉了回来,才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失误。唱完整首歌,我已汗流满面。

关于演唱的主题(演唱的表达)(4)

我在本次歌手大赛决赛现场的演唱表达

对于这样的失误,我归咎于自己的演唱技术问题,同样地也影响到了情感表达,由于紧张忘词和节奏紊乱造成自己的演唱表达失去了应有的连贯性、整体性。这是极不应该的。

袁春老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老师)在这次预赛过后的声乐培训中,特别提醒要注意最后部分的节奏,一定注意合拍,不要抢拍,从而把这首歌的演唱和情绪推动到高潮。我在随后的练习中已经克服了抢拍问题,但是在决赛当中依然没有避免。这更多地应该是现场演唱的信心不足造成的。信心也是演唱者登临舞台、闪耀舞台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流行、通俗歌曲演唱当中,我更多地偏向用情感推动,把对歌词的理解用自己的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一首歌的音调只要在声区范围内,演唱技术的运用便在其次。而每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对歌词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是歌手唱好一首歌的紧要处,也是对一首歌的演唱最有挑战和最具魅力的所在。

就拿这次我参加比赛选择的《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来说,是羽泉版本的,这首歌原唱是一首组合的合唱,陈羽凡和胡海泉的唱法与情感流露明显是不一样的,前者的表达更清亮通透,后者的表达更含蓄内敛,一个是直击人心的,一个是深沉顿挫的。学习这首歌最大的难度在于要突破原唱的表达,把两者的不同表达风格统一到自己的表达风格中来,形成自我特有的一种演唱表达。

何飞舟老师给予我唱《烛光里的妈妈》的现场点评是,整首歌唱得有点散,歌中每句唱出来都很好听,但把歌唱散了,没有集中起来,没有了魂,建议我多到录影棚录录歌,会更好。我以为老师的点评是非常中肯的。

无论美声、民族还是通俗流行的演唱,一定是有科学而系统的练声方法的,在这方面周小弟平常与我探讨许多,特别对于高音位置的打开,怎样既圆润又轻松地把高音唱漂亮,需要掌握一些发声技巧。

他特别喜欢注意研究国外主流的SLS(这种练声体系的核心是保持声音的平衡,声音不断层,喉咙的放松稳定,还有共鸣的运用)等歌唱练习方法,并且通过专业声乐老师的指导,在唱法上有了很大突破,能够轻松唱好许多难度很高的歌曲。

袁春老师在给予决赛歌手的声乐指导时,要求歌手把下巴往后靠,不是用嘴巴唱歌,而是用喉咙发声,唱高音时喉咙应该鼓起来,从而打开高音发声位置,唱出好声音。这些都是歌唱技术的要领,是需要一位歌手经过不断训练才可以掌握好的。而且通过专业的训练,也是能够达到并突破的演唱表达方法。

但我个人的理解对于一首歌的演唱表达,情感始终是独特而最具魅力的所在,也是最天然而宝贵的所在。这种情感的流露、爆发以及张力或许是一个人天生的,这也是成为一名好歌手的基础条件,以情带声,以情动人,是唱好通俗流行歌曲的不二法则,演唱技术、发声方法是为这种演唱情感的表达与推动作为支撑的。

Part3|演唱为谁而表达

演唱是一种声音的表达,是跟随旋律、带着感情的一种特别的表达。演唱既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也是向听众展示声音的一种表达。一个是向内寻求,一个是向外拓展。而一个人的演唱能不能打动人,首要的是能够打动到自己,对自己的声音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对一首歌的把握或者处理有充分的理解。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特的,一副能唱歌、唱好歌的嗓音具有天然而珍贵的品质。一位优秀的歌手往往通过歌声表达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态度,表达对时代、对社会、对家庭、对爱情、对友情等等的看法,其演唱一定是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的。

对于一名业余歌手,演唱的最初阶段是“模唱”,尤其对于不识谱的歌唱爱好者来说,需要听原唱来学习一首歌,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病是会受到原唱的影响,而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对歌曲的处理,彰显自己的特点,包括对演唱细节的处理、情感的拓展、气息的运用、咬字的准确、节奏的把握等,这个过程很费心思,是“失去自我”并“找回自我”甚至“突破自我”的一个过程。

在演唱中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情感流淌和爆发的基点,演唱方法与技术运用的共鸣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唱什么,表达什么,唱好了什么,共鸣或者说影响了什么。清楚自己为谁而唱。

很显然,在这次比赛中我的演唱表达是不够到位、不够细腻的。羽泉版本《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的演唱是表达对妈妈的爱的深情,整首歌演唱的情绪是层层推进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来展开,开始段落是轻轻的诉说,第二段落融入一点情绪,第三段落情感完全爆发。这样的演唱是歌手在表达对妈妈的深情的爱,是淡淡的也是浓烈的,是朴素的更是饱满的,是在唱自己对妈妈的爱,也是在唱对天下母亲的爱。

关于演唱的主题(演唱的表达)(5)

此次歌手大赛绚丽夺目的演唱舞台以及现场的热情观众

演唱进入到一定的层次,不仅仅是在唱自己,展示自身的音乐趣味,升华自己的灵魂素养,而是在唱众生、唱天地、唱自然、唱时代、唱一切能够给予人类感应的人和事物。正如周小弟与我探讨演唱话题时说的,演唱到一定程度其实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是将对天地人的宏大思考和多元思维融入到歌声里面去。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一个歌手的演唱表达,一个歌手唱好、唱红一首歌一定是许多综合因素的叠加、长时间努力的结果。无论是一名专业歌手还是一名歌唱爱好者都在为自己而唱,为喜欢而唱,为热爱而唱,为坚持而唱,为感动而唱,更是为生活而唱,为社会而唱,为时代而唱,为生命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