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31日,位于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刚过完周末的孩子们再次回到校园,准备开始新的学习。
图|学生开心进校园(示意图)
差不多早上8点10分,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的珍妮驾车把14岁的女儿娜塔莎送至学校,看到面带笑容的女儿踏入校园后,珍妮就愉快的回家了。
珍妮早年离异,是个单亲母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所以女儿就是她的天。不料珍妮刚刚到家,就接到了女儿娜塔莎老师打来的电话。
接起电话,珍妮的心就不自然地加速跳动,生怕孩子在学校惹了什么祸。而老师说的话却让她很不自然,老师询问娜塔莎为什么没有来学校。
珍妮说对老师说:“不可能,刚才我亲自送她去的学校,还看到她走进了校园,您一定是弄错了,麻烦您再确认一下”。
老师心里也开始打鼓,挂断电话就再次向班里的同学询问,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随即再次致电珍妮,并说明现在是上课时间,教室外也没有学生活动,娜塔莎确实没来过教室。
听完老师确切的回答后,珍妮慌了神,感觉这件事很不可思议,她请求老师帮忙寻找娜塔莎,自己会马上驾车赶往学校,同时也报了警。
去学校的路并不太远,但是珍妮的内心却非常焦急,她突然想起自己的前夫,便开始大骂起来,在记忆里,以前的娜塔莎非常乖巧懂事,后来因为前夫的种种原因,娜塔莎开始变得非常叛逆。
娜塔莎父亲再婚的那天,把看起来还“不太懂事”的娜塔莎给接了过去,在婚礼行进期间,她表现的还是正常的,可是回到母亲珍妮那里,就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一样,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娜塔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旷课、结交社会青年成了家常便饭。即使珍妮劝说再多的好话,也难以打动女儿的心,珍妮的内心如临深渊。
图|娜塔莎的母亲 珍妮
叛逆的情况越来越多,娜塔莎经常和珍妮吵架,甚至会拿轻生来威胁珍妮,痛楚之下的珍妮也毫无办法,只能由着女儿的性子慢慢熬下去。
在这件事情之前的两个月,一位比娜塔莎大8岁的送奶工布莱克似乎获得了她的芳心,两个人聊得火热,经常出双入对的,珍妮知道后非常生气,便强行把娜塔莎关在家里,禁止出门。
可是长期关着孩子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想办法用道理改变她,这期间珍妮对娜塔莎说了很多话,讲了很多道理,希望让自己尽可能的做一个“有用”的母亲。
显然这种事情并不能很快奏效,娜塔莎表面答应母亲的要求,并表示不会再与布莱克联系,于是珍妮欣喜地放松了对女儿的禁闭,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遛狗的间隙,娜塔莎离家出走彻底没了音讯。
那是1988年的7月26日,当珍妮发现她的娜塔莎不见了以后,焦急的她直接报了警,并向警察说明了女儿和布莱克的事,她几乎肯定的说就是布莱克拐走了她的女儿。
警方通过寻找布莱克的踪迹,仅仅过了两天的时间,就在一家酒店发现了布莱克和失踪的娜塔莎,经过简单的询问,警方将娜塔莎送还了珍妮。警方教育并命令布莱克禁止与娜塔莎私会,又对其做出罚款1000澳元的处罚后,布莱克被释放。
不同以往,珍妮不再责备娜塔莎,她带着娜塔莎去了一家心理诊所,希望通过心理专家的干预,能打开娜塔莎的心结。效果很明显,娜塔莎开始变得开朗起来,不仅听珍妮的话,沉默已久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娜塔莎的状态眼看着变得越来越好,珍妮也暗自地高兴,不过为了保护女儿不再受到社会小青年的干扰,珍妮决定每天都接送娜塔莎来去学校,渐渐的这对母女关系也有了质的提升。
眼下的娜塔莎还是与之前的状态相像,对学习并不怎么专心,而且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也比较反感,有一种“社会人”的气息,珍妮知道对待这种“叛逆”并不能急,只能慢慢改善。
图|娜塔莎
珍妮满心充满爱意、充满希望,她期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那个听话、懂事的女儿终究会回来的。
可惜,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娜塔莎再次失踪在了众人面前,至于是藏在了学校里,还是又跑去某个校外人的那里,珍妮几乎无法理清线索,内心慌乱的不行。
不等珍妮来到学校,警方已经早早赶到,老师向警方大概说了事件经过,随后警方、校方和珍妮一起进入校园紧张地搜索起来。
学校整体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为了提高效率,校方发动了大量职工共同搜寻,警方在综合学生们提供的线索后做出判定,确认娜塔莎并未在学校中。
考虑到一个月前娜塔莎的离家出走,警方怀疑,此次娜塔莎的失踪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情形,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手里也没有钱,警方决定先去排查上一次的接触者。
很快警方出现在了布莱克的面前,布莱克一脸无辜地看着警察,说自己早已被禁止接近娜塔莎,所以自从上次被警方教育后,就再也没见过娜塔莎。
几名警察上下打量着一脸诚实的布莱克,感觉布莱克说的是真话,不像说谎的样子,随后警方搜索了布莱克的家,再次确认后就暂且排除了布莱克的嫌疑。
图|布莱克
一个年轻女孩的失踪,是很大的治安问题,不光珍妮非常担心,警方人员同样非常着急。警方发动了大量警力和群众,对学校周边几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地毯式的搜索。
- 两天,三天......,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这些搜寻并没有发现娜塔莎的任何线索。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后,珍妮的内心彻底崩溃了,她觉得女儿的失踪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自己的生活似乎失去了希望。
又过了很长时间,警方依旧没有新的进展,娜塔莎失踪的事情也上了新闻,所有人都为娜塔莎的事感到担忧,却始终没有什么线索,因此大家都猜测这娜塔莎可能是遇害了。
只有14岁的小女孩,一是没钱,二是没有什么谋生的能力,再说要想躲过大家的视线也没这么容易,警方觉得在搜查下去可能也是徒劳,于是搜寻任务慢慢的放松了。
1999年4月22日,也就是娜塔莎失踪的8个月后,事情突然出现转机,娜塔莎的失踪似乎有了新的希望。距离娜塔莎的家并不太远的地方,一名9岁的小女孩凯拉,在放学途中神秘地失踪了。
这起案件很快被警方破获,案犯弗雷泽也被警方逮捕,弗雷泽交代了作案过程,并说明在凯拉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盯上了她。
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弗雷泽将凯拉拖入草丛中实施了谋杀,尸体被扔进了一个偏僻的湖中,沉进了水底。惊慌的弗雷泽还交代之前曾杀害过3位女性,并陈述了犯罪事实。
由于弗雷泽作案的位置距离娜塔莎的家并不是很远,所以警方怀疑之前娜塔莎的消失就是弗雷泽干的。相反,弗雷泽并没有承认这件事情,还说娜塔莎还在好好地活着,并没有受到威胁,距离大家也不怎么远。
图|弗雷泽
警方看着神志不是特别正常的弗雷泽并不怎么相信,随后找来了心理专家,看看此人是否正常,结果专家表示,弗雷泽不仅有精神疾病,心里问题也很大。
换句话说,弗雷泽就是个“神经病”患者。警方据此认定娜塔莎就是被弗雷泽杀害了,所以言语中就暗示,你已经杀了那么多人,为什么还要隐瞒杀害娜塔莎的犯罪事实!隐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望着警方们期待的眼神,费雷则在沉默了片刻后说到“娜塔莎是我杀害的,我可以如实交代,但是我需要一个条件好的监狱”。
娜塔莎失踪的事情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警方决定同意弗雷泽的要求,快速地将弗雷泽转移到了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监狱,弗雷泽也开始准备交代杀害娜塔莎的经过。
根据弗雷泽的交代,那天弗雷泽来到一个商场附近,看到正在徘徊的娜塔莎,于是上前哄骗,并骗至他的车里,随后开车到了一个湖边并进将其杀害,然后抛尸湖中。
待弗雷泽交代清了大概的位置后,警方就拿上打捞工具出发去到湖边,准备对娜塔莎的尸体进行打捞。
让警方疑惑的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打捞,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娜塔莎的线索,也没有什么衣物之类的物品出现。
由于那个9岁小女孩的尸体是在这个湖中发现的,加上弗雷泽亲口承认了杀害娜塔莎的事实,警方决定到此为止,判定弗雷泽杀害娜塔莎的犯罪事实成立,就此结案。
虽然警方没有打捞上任何关于娜塔莎的物品,但是警方认为在长时间的湖水运动中,娜塔莎的尸体很可能被埋在了湖沙之中,也可能被什么水生物给吃掉了,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
图|偏僻的湖(示意图)
2001年5月9日,在警方结案后,珍妮也渐渐接受了女儿死亡的事实,虽然每天泪水横流,却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当天,她为娜塔莎举行了葬礼。
2003年4月11日,距离娜塔莎被“杀害”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的时间,让所有人都猜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娜塔莎的“死亡”竟然出现了180度大转弯。
由于审判的时间比较长,弗雷泽的罪行迟迟没有定论。终于在近日,该审判被提上日程,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纷纷谴责弗雷泽的罪孽,同时公布了被杀害的5名女性的照片,其中之一就是娜塔莎。
媒体们铺天盖地的报道该起案件的经过,娜塔莎等人被谋害的事情一时间成了大家品头论足的饭后热点,还有一家当地的儿童节目,专门做了一期儿童安全的访谈节目。
就在这个访谈节目直播的时候,一个特别的电话打给了节目组,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在沉寂了几秒钟后,说出这样的话:
“您好,很抱歉,其实新闻报道中的那个女孩并没有遇害,我就是你们节目里所说的娜塔莎,我这几年好好的,当初只是跟男友离家出走了,那个凶手是被冤枉的,我们从来没见过面。”
女孩说完就挂了电话,搞得接线员一头雾水,还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在半信半疑之中,接线员还是拿起电话打给了警方。
当警局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感觉难以置信,说不定只是有人在搞恶作剧。然而事情并非到此为止,一封匿名信被悄悄地送到了警局,信中也是说了“娜塔莎”说过的话。
于是,警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准备先找到这个“恶作剧”的人再说,拿到接线员那里提供的电话号码,就开始了巡查。
图|布莱克亲戚的房子
通过对号码的查询,就发现了事情的蹊跷之处,打电话的人用的是座机,而这个座机所处的房屋,距离娜塔莎的家只有不到两公里的路程。
由此判断,座机所处房屋的主人应该认识娜塔莎的家,毕竟在5年前,警方曾经发动周围的群众一起参与了寻找娜塔莎的行动,而那一带的人几乎都知道娜塔莎在当时失踪了。
但是,对方打这个电话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带着这条线索,当年办案的警察再次拾起这个案件,开着警车疾驰到了这所住房前。
敲开门后,警方感到非常恼火,迎面出来的竟是当年的送奶工布莱克,警察高声质问布莱克为何要做出如此闹剧。
布莱克看到突如其来的警察紧张的瞠目结舌,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随即警方就对他的家里进行了搜查。
结果,在衣柜里竟然藏着一个看着还不到20岁的小姑娘,警察被吓一跳,忙问女孩是谁,同样被惊吓的女孩也说不出半句话,但是警察的脑海里一直存放着娜塔莎的影像,基本判定就是娜塔莎。
图|躲藏在衣柜里的娜塔莎
办案的警察想得到一个确切的回复,就问女孩到底是不是娜塔莎,在女孩愣神了几秒钟后,确信地点了点头,紧接着警察就带走了娜塔莎和布莱克。
经过一番对比确认,5年前失踪的女孩娜塔莎,就是面前这个19岁的女孩,那一天她没有遇害,当时的失踪,也仅仅是在看着母亲珍妮离开后,自己偷偷跑去找了布莱克。
而那所藏身的房子,是布莱克亲戚家的,他的亲戚搬离了这里,钥匙留给了布莱克,好让他有时间照看一下,而此前的布莱克很少来到这里,周围的人也就无从知道。
所以当年警方虽然搜索过布莱克的家,但是这所房子却不在搜查序列,这样就给了娜塔莎容身之处,开始的时候布莱克只是来送送吃的用的东西,慢慢的干脆搬了过来。
周围的群众表示,平常只看到布莱克一人独居于此,没看到有外人进出,娜塔莎似乎也从来没出现在这里。
为了不被人发现,娜塔莎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总共离开过这个房子6次,每一次都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地出去,布莱克开着车载着她直到一处偏僻的地方,等玩个差不多,天亮之前在赶回去。
图|娜塔莎
由于布莱克是个送奶工,加上朋友非常少,所以平常也几乎不会有什么人来找他,当外边有人靠近房子时,娜塔莎就躲进衣柜,因为害怕被发现,所以有时会在衣柜里躲藏几个小时。
为了尽可能的藏好自己,娜塔莎把自己的一些个人物品,尽可能的摆放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即使偶尔有人经过,也不会轻易的发现。
在警方谈及娜塔莎这几年是如何生活时,娜塔莎说她很知足,也很幸福,看书、上网是她最大的乐趣,报纸多少的也会看一些,有时候也会给布莱克做饭吃。
珍妮得到了警方的通知,很快赶到警局,面对失而复得的女儿,珍妮抱着娜塔莎久久不肯松开,满是泪水的脸上却再次露出了笑脸,那种心情可能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珍妮说:“女儿是自己的天,既然我的天回来了,我就不再痛苦,我不会责备娜塔莎,会更加地爱她”。
已经5年没见到母亲的娜塔莎,也哭得像个泪人,她对母亲诉说了自己的后悔,承认当初自己太不懂事,不应该离开母亲,后来虽然想联系,但是发现因为自己的离家出走,把事情闹得太大,出于害怕,始终不敢回到母亲的身边。
图|娜塔莎
娜塔莎说道,在自己失踪的8个月后,媒体报道了娜塔莎已经“死亡”的消息,所以她决定顺其自然,将自己隐姓埋名起来。
眼看着弗雷泽庭审的消息满城风雨,娜塔莎觉得自己还好好地活着,不能让弗雷泽背这个罪名,至少不能因为她而被冤枉。
所以,打电话和匿名信都是娜塔莎所给出的“证明”,她希望由此能够证明弗雷泽并没有杀害娜塔莎,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警方竟然因为这个线索找到了隐藏已久的娜塔莎。
很快,娜塔莎还活着的消息不胫而走,娜塔莎又成了大家聚焦的热点,有的人说她还活着真是太好了,也有的人说他这样藏匿自己,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要受到批评。
法律是有尊严的,不管是谁犯了法都是要受到惩罚的。因为故意制造失踪而浪费资源,娜塔莎被罚款1000澳元;当时故意说谎的布莱克,也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而且布莱克需要缴纳1.6万元的罚款。
随后,娜塔莎和布莱克双双对公众进行了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
至于后来的娜塔莎和布莱克过得如何?是不是继续走在了一起?我觉着故事的结局还是比较暖人的,不知大家是否也这样看,下面是一些他们后来的状态。
图|娜塔莎和布莱克的婚礼现场
在布莱克入狱后的一年里,娜塔莎一直焦急地等待着,直到后来出狱,两个人终于再次走到了一起。
2008年9月29日,两人庄严地走进婚姻的殿堂,娜塔莎的父母当时也都到场做了他们幸福的见证。
不多久,娜塔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来相继又生了两个孩子,娜塔莎和布莱克一家五口过得非常幸福,孩子的外婆珍妮,也时常过去和他们团聚。
话说回来,有人会觉得一个做送奶工作的人,怎么能养得起一家五口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娜塔莎经过这次事件后在当地俨然成了名人,赚钱对她来说相对轻松了。
娜塔莎在恢复正常的生活后,当地的一家媒体就上门约谈,希望能够独家采访并刊发娜塔莎的故事,在这场采访报道之后,娜塔莎获得了20万澳元的丰厚报酬,这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
虽然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娜塔莎没有去学校上课,但是在“自我禁锢”的这些日子里,她每天读书看报,上网查资料,所以获得一定的知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娜塔莎在相夫教子之余会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文章赚取稿费。
图|婚后的布莱克和娜塔莎(上),年幼的娜塔莎(下)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娜塔莎一家的生活可以说过得非常不错。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娜塔莎这种离家出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至少对珍妮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对她自己来说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娜塔莎失踪五年的事值得我们反思,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面教育人,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深远。亲爱的读者们,不知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