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匆匆,送走了2019年,迎来了2020年,又即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春节,春节这个重大的节日,也是全国上下每年都共同欢庆的时光,春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老传统,因此在各地都有相关春节的不同习俗。#天南海北大过年#
笔者老家地处山东西南部,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孔孟文化气息尤为浓厚,受此影响,在农村至今都还保留着不少的老传统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村民们还仍然墨守陈规欢度新年,也因此增添了农村传统的过年氛围。但是,农民一旦搬进了城市居住,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农村的老传统习俗,也就基本消失没有了。
第一个农村过年的习俗就是磕头。磕头的习俗估计在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还有保留的了,但是在鲁西南的农村,还依然如故,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老少早早的起床,在农村也叫做“起五更”,通常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要起来,先上供祭拜,燃放鞭炮,再吃上一顿饺子,然后到村里与家族中的同辈人会合,成群结队的去向长辈们拜年。
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是身体健康的,都会起床来到大街上走动,挨家挨户的去拜年,所谓的拜年就是向长辈的老年人磕头,小孩子也会跟随着大人向长辈讨要糖果等小食品。这一天家里有老人的,基本上都会准备些瓜子干果、糖块,香烟等,发给前来拜年的年轻人。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相遇到了一起时,远房的叔侄、兄嫂、妯娌间,会相互的开着玩笑,或者是打闹着要红包买糖果吃,非常的热闹,大年初一这一天,也是一年来农村人气最旺的时候。
磕头的这一习俗,虽然也被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所摒弃,但是居住在农村,就不得不入乡随俗,就要这样去做。虽然说磕头也并不算什么,但不仅可以衬托出了新年特有的欢庆氛围,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了我们敬老的优良传统。
在当前大家都忙着四处打工的情况下,平日里还真是难得一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才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一下,也进一步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但是磕头的习俗,在城市里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了,搬进城市的农民,也就很少会回村里面去向长辈拜访了,更别说过年回村给长辈磕头了。
第二个农村过年的习俗是挂族谱。族谱也就是一个家族中已经去世上几代人的名字,用油布裱出一张类似于画卷的画卷,由上到下按照辈分排列的祖辈名称。每到大年三十这一天,村民一个家族当中,就会有一家在堂屋的正中客厅中悬挂出来族谱,并摆上贡品。
然后家族中的晚辈会集中到祖坟那里焚香、燃放烟花、磕头跪拜,并念叨着新年到了,请祖辈们回家过年,接受祭拜等话语。族谱悬挂在堂屋内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也就意味着年过完了,把族谱收起来,再把祖辈们“送”走,等下一年还会重复这样的操作。
族谱挂上之后,村里过来拜年的人群,会集中先向族谱跪拜磕头,然后再给这家人的长辈磕头。这磕头也是有讲究的,对族谱磕头是磕四次头(也有磕三次头的),给长辈磕头磕一次头即可。
在族谱挂着的时间内,走亲访友过来的客人,要在中午吃饭之前同样需要先向族谱跪拜磕头。过年时,农村无论是给族谱磕头跪拜,还是给长辈磕头,都不能过晌午,下午是没有磕头这一说的。但是同样搬进城里的农民家里,也是没有人家会在室内挂族谱的现象了。
第三个农村过年时兴的习俗是撒芝麻杆:在农村大年三十的夜里,要在院子里撒满芝麻杆,在山东菏泽农村又叫做“撒岁”,意味着过了大年三十的夜晚,就又过了一年,人们又增长了一岁。
撒芝麻杆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撒,通常是在新年跨年的时间时撒上芝麻杆,这也是当年小孩子很少见到大人撒芝麻杆的原因。大人半夜撒芝麻杆时,孩子们早就睡着了,等第二天被鞭炮吵醒起床后,走到院子里,踩到芝麻杆发出“咔啪”声响时,才能发现院子里到处都是芝麻杆。
至于说撒芝麻杆的用意,在农村也流传着多个版本的说法,有的说是芝麻杆寓意着节节高升的意思,有人却说是用来辟邪用的,还有人说是“撒岁”就是岁岁平安的意思,无论是什么意思,都是一个好的寓意。
至今在农村,大年三十的夜里依然家家户户还都会撒芝麻杆,即便家里没种芝麻,到集市上买上一把也要在过年时撒上,到城市里居住的农民大多数可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住在楼上,没有院落也没处撒,于是这个过年的习俗也就没有了。
第四个农村过年的习俗是在大门口放“绊财棍”:所谓的“绊财棍”也就是在院子的大门口处横向放置一根大棍子,“绊财棍”也就是寓意着不让家里的财外流,把财绊在院子里,这也应了农村常说的一句话“财不外流”,原来就是用棍子把财绊住了。
放“绊财棍”同样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也是选择在半夜的时候放置,按照与撒芝麻杆的先后顺序来讲,是先放置好“绊财棍”,然后在撒上芝麻杆,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大年三十的头半夜就不在有人走动了。
童年的记忆中,没少被“绊财棍”绊倒,孩子的时候特别慌着过年,早上被鞭炮吵醒起床之后,就会急急忙忙往外跑,往往就会忽视了大门口的这根“绊财棍”,总是会被重重的摔一跤,大人们就会调侃说,今年你就要发财了,听了大人们讲的话,不仅会忽视了疼痛,还信以为真,打心里还喜滋滋的庆幸呢。
这样的传统习俗,至今农村也还在延续着,每年的三十晚上,村民还会在自家大门口放上一根“绊财棍”,当然了,现在再也不会被绊倒了,就连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有被绊倒的现象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当年孩子对过年的那种期盼与激动的心情了。
第五个农村过年的习俗,也是最为普遍的习俗,那就是燃放烟花炮竹,这个习俗在农村那可谓是经久不衰,但是现在只要住进城市,就要受到城市管理规定的制约,是不允许随意燃放烟花炮竹的,即便是还想燃放烟花炮竹,但在制度的面前也不得不放弃。
在农村燃放烟花炮竹,也是对过年气氛最好的衬托,到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不绝入耳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炮药味,的确也对空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过去农村生活条件还不是太好的情况下,过年的时候通常每家也就会放上一把鞭炮,然而现在农民生活都富裕了,过年的时候,为了图得个热闹,都会买上很多的鞭炮与烟花,一放就要放上大半天,这可比过去燃放的鞭炮烟花多了去了。
人们现在的生活都富裕了,反倒是觉得现在过年的年味淡化了,这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生活条件好了,以前过年才能够吃到的食物,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了。更主要的一点还有,过去很多的过年风俗习惯,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淡化了,认为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少了一些春节文化上的韵味,也就感受不到过年的那种浓厚氛围了。
即便是至今在农村还保留着很多的过年习俗,还被村民延续着,但这些过去的老传统,并不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有的认为是封建迷信,或者是认为太陈旧迂腐,他们一旦搬进了城里,很多农村过年的习俗也就被淡化并逐渐没有了。
其实,过年大家也就是为了图的一个好的寓意与兆头,图的一个热闹与休闲,过年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沟通与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在农村,过年时的一些习俗,也是能更加体现尊老爱幼、不忘先烈的优良传统的时候,如果把这些都省却去了,那春节还能称之为节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