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5月间,上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国民党守军,让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其中,上海统一战线在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5月18日,上海市委统战部举行了“统一战线与上海解放——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统战史学术研讨会。会上,多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运用详实的数据和经过考证的历史事实,讲述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在上海解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打下”上海,但不能“打碎”上海
上海解放前夕,党组织通过一些社会救济团体成立了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宋庆龄提供了自己的西摩路宅所作为收容所。
统一战线的宗旨,就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社会团体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就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在主旨演讲中就直言,上海解放之战把城市及财产完整地交还给人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其中,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溯历史,这段时期同样也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到了极致。
何以体现统一战线“法宝”的重要性?这还要从当时上海的社会情况说起。旧上海曾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是当时中国的航运业、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心。既是全国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力量的汇集点,各种反动势力盘根错节,十分复杂。
高难度决定了当时上海统战工作的特殊性。上海大学社会学学院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邓伟志指出,解放前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就提出了“以特制特”策略,统战工作不能只是统战系统的事,还要条条线线广泛参与,方能奏效。他还将当时的统战工作形象地形容为“既关注大拇指,又发挥小手指功能”。
邓伟志表示,上海解放时统战对象主要在军界,谁都知道,如果国民党驻上海的军队负隅顽抗,要“打下”上海,只有“打碎”上海一条路。但由于统战工作做到位,不少军界人士纷纷起义,比如国民党战车防御教导队长张权中将就向我军提供了军事情报,为不“打碎”上海创造了条件。
“统战工作的目标是化敌为友,化友为我,变中间势力为依靠对象,变一般朋友为生死之交的挚友。统战工作的任务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变‘不太可能’为‘争取可能’。”邓伟志总结说。
党接管上海后的统战工作成效显著
上海解放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人民解放军接管这个特大城市,这是中共农村包围城市胜利的标志,也是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协助接管上海工作给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的指示。
“1949年5月27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新政府能管理好这个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这样说。但70年后回顾历史,上海的解放和一系列有效管理措施,成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典范,为新中国城市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海解放后能够迅速走向稳定和发展,这与和党接管上海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关,其中党接管上海后的统战政策和措施有力得当、针对性强,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1949年6月1日,华东局统一战线工作部成立,由陈毅兼任部长,潘汉年兼任副部长。对于这段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这样概括:“上海解放后,统一战线工作的使命不仅要迅速稳定社会秩序,还要凝聚民心民力,增强人民团结,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活跃市场,大力发展生产。正是所承担的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上海统一战线工作的多面性、持续性、创新性。”
据姜义华介绍,当时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重点对象是上海最集中、影响也最大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他们应该怎样定位?上海当时采取的做法有:将私营业主成为工商业家,慎重处理与土地有关的工商业者的土地财产,反对在土改和镇反工作中的过左行为,进而从发放贷款、组织原材料供应、拓宽销售市场、合理调处劳资关系等方面积极帮助各工厂恢复生产、各商店恢复营业。
忻平表示,解放后的上海统战工作主要在团结民主党派、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知识分子以及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人士等四个方面,“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大实效,也为今天带来了启示。从统一战线这个视角进行研究来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也必将深化对党史国史和上海史的研究深度。”
作者:周渊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