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第一次出海是在1405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的第4四年,这比哥伦布出海早了整整87年。船队规模更是天壤之别。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人出发得最早,耗费最大,收获却最小。而伊比利亚半岛上那俩小国晚了近百年才出海,耗资也小得多,但收获却最大,大航海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就是人家的创举。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1)

郑和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2)

哥伦布

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拿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做个简单对比,希望抛砖引玉。

1

航海装备:郑和远优于哥伦布

先看郑和的船队,200余艘,水手2万多名。单是郑和宝船就有63艘,最大的长约150米,宽61米。船分四层,船上有9根桅杆,挂12片帆。排水量达千吨,一艘船可容纳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

而哥伦布的船队, 一共3艘船只:圣玛丽亚号130吨、平塔号90吨、尼尼亚号60吨。水手87名。

两者装备之悬殊不言自明。至于航海最重要的指南针,那是咱中国人发明的,自然精良。

博物馆里还有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只的模型对比,大小对比一目了然。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3)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的船

2

航海组织:国家行为与半私人组织

郑和船队纯属国家行为。

由于是国家行为,严格意义上讲是皇帝的意志,赶上朱棣这样一位雄主,可以举国之财力,造船、募兵、招募水手,一不小心,船队规模就搞大了。

虽不是为了远征他国,但船队组织严密而周全,除了负责指挥的旗舰船郑和宝船外,有专门负责装运战马的马船,有运输粮食的粮船,有负责运载货物和人员的坐船。还有负责海上作战的战船。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4)

哥伦布船队则是与国王之间的契约行为。

哥伦布的船队属于私人组织,但航海是要冒巨大风险的,船队巨大的开支以及生命随时被大海吞噬。可以不要命,但也得有钱出海啊。所以哥伦布找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谈判。

这位女王有远见卓识,同意资助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计划,并签了一份协定——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

在冒险精神和利益驱动下,哥伦布率领3只小船开启了他的海上探险。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5)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队登上了北美洲的巴哈马岛。标志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3

航海目的:决定了航海收获的不同

大明皇帝的中央帝国思维,决定了郑和航海目的是宣扬龙威。

郑和七次下南洋可以说是航海旅行,而不是航海探险,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没有遇到航海风险,但与哥伦布那个小船队勇闯大西洋相比,风险并不大,何况有那么大的后勤保障船队跟随。

郑和的航行基本沿着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带,远至东非海岸。靠岸而行,沿岸国家和居民看到如此庞大的船队,大明帝国的威望自然是竖起来了。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6)

贸易行为还是有的,但并不是官方的目的,所带货物如丝绸、陶瓷、茶叶,送出去的比换回来的多,不过,倒也赢得了一些小国的欢心,有些国王还随船队到中国进贡,向大明皇帝俯首称臣。

好不容易建立的贸易路线后来被海禁政策给切断了。

哥伦布的航海目的则不同,就是要去发现或征服新陆地,建立西班牙帝国殖民地。加之运气好,在他第一次海航行动中就发现了北美洲。在后来3次的航海中又陆续侦察中美洲地区,为后来西班牙帝国建立殖民地赢得先机。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论文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比(7)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后来的海洋帝国时代,而明、清两代则坐守天朝思维,在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中渐渐落后于西方,致使中央帝国在近代饱受摧残蹂躏。好在后来我们自强不息,血洗前耻,渐渐恢复了这个五千年文明国家应该有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