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王文慧因为喜爱的文艺事业,她拿出家中的积蓄,采购设备、平整院落、购买服装五易寒暑,跟随着她搞文艺的村民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四面八方的艺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演出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爱出风头,但更多的人亲切地称她为“草原上的百灵鸟”她就是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喇嘛窝棚嘎查的村民谷艳春说到她的故事,我们不妨说一说她的三套音响设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百灵鸟的窝是什么样的 小窝棚飞出的百灵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百灵鸟的窝是什么样的 小窝棚飞出的百灵鸟

百灵鸟的窝是什么样的 小窝棚飞出的百灵鸟

本报特约记者王文慧

因为喜爱的文艺事业,她拿出家中的积蓄,采购设备、平整院落、购买服装。五易寒暑,跟随着她搞文艺的村民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四面八方的艺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演出。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爱出风头,但更多的人亲切地称她为“草原上的百灵鸟”。她就是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喇嘛窝棚嘎查的村民谷艳春。说到她的故事,我们不妨说一说她的三套音响设备。

录音机 vcd

谷艳春从小对文艺活动就很偏爱,每当十里八村来个乐队啊、演出队什么的,她都前往观看。1995年,谷艳春结婚时,自己给自己准备了一套音响设备作为嫁妆,电视是现成的,谷艳春花了一千多块钱,购置了一个录音机和一部vcd。再有演出的时候,她都会拿着录音机去把演出整体进行录音,回来后一遍遍地跟着学;没事的时候,她会在家中打开vcd,虽然只有丈夫一个观众,但是也是唱得津津有味、跳得兴致勃勃。丈夫秦凤君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每当这时,都会将四胡取出来,为谷艳春伴奏,日子过得琴瑟和鸣。

喇叭 锣鼓

2012年的一天,从镇上走亲戚回来的谷艳春兴奋地和丈夫商量:“看镇上的秧歌队扭得多带劲,我们也组织一个吧!”当时在喇嘛窝棚嘎查,并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农闲时消磨时间就是喝酒打麻将、聊天唠家常。一听说小谷要组织秧歌队,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参加的人数达了40余人,让原本以为在院里放个录音机就可以的谷艳春顿时为难起来:40多人扭起秧歌来,原来的录音机根本没办法听清楚,没有了节奏,扭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有不少村民退出了秧歌队。本就不富裕的谷艳春一咬牙,又掏出了2000多元,购置了服装、道具和第二套音响设备:一个大喇叭和一套扭秧歌用的锣鼓。这回大家重新聚集了起来。谷艳春又买来影碟,自学了广场舞、健身操,并教给村民们,喇嘛窝棚嘎查秧歌队红火了起来。

音箱 麦克风

2013年春天,谷艳春的两个女儿分别上了高中、初中,到甘旗卡镇住校读书,这让一直忙碌着给孩子做饭、辅导的谷艳春心思又活络了起来。查日苏镇地处内蒙古和辽宁的边界,草原蒙古族文化、东北二人转文化等在这里汇集。随着喇嘛窝棚嘎查秧歌队越做越大,谷艳春也认识了许多搞群众文艺、懂民间艺术的朋友,他们不时相互约好,来谷艳春家中交流、演出,也吸引了当地的不少村民。早已不满足扭秧歌、跳广场舞的谷艳春感觉时机已到,向村、镇、旗三级主管部门提出了成立喇嘛窝棚文艺团的申请。申请很快被批准,但是除了大家的热情,文艺团一无所有。谷艳春没有犹豫,又购置了第三套音响设备,包括一对大功率音箱、麦克风、功放、dvd等,因为村部广场面积小,谷艳春又将自家院子里的瓜果蔬菜砍掉进行平整,安装了灯光,小院摇身一变,成为了文艺团的活动场地。有了平台,更多的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参与了进来,展示才华、共同提高。几年来,喇嘛窝棚嘎查60余名村民参加了文艺团,还吸引了附近嘎查村30多名艺人、爱好者。谷艳春家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文艺团成了村民们共同的家。

“结婚这么多年,房子没有换、家具没有换,换的只有一套一套音响设备。钱虽然没攒下,但是看到艳春每天高高兴兴的,村民们热热闹闹的,我也没有遗憾。”谷艳春的丈夫秦凤君选择了默默支持爱人。

“既锻炼了身体,又和邻居们沟通了思想、促进了感情,小谷搞的这个文艺团,我看行!”村民们积极踊跃参加文艺团,有事没事的来转转,用行动支持着他们的领头人。

“喇嘛套布嘎查自成立文艺团以来,经常在农闲时间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十里八村前来欣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农村牧区摒弃陋习、弘扬新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查日苏镇相关负责人一直关注着文艺团,同时帮助文艺团由原来的嘎查文艺团扩大到镇级,更名为查日苏镇民间艺术团,让文艺团能更好地发展。

收获了支持,谷艳春并没有止步:“现在的问题还很多,场地需要解决,同时缺少专业的老师指点,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提高也遇到了瓶颈。”谷艳春脸上并没有诉说问题的苦恼,而是充满信心:“下一步我想借助村部建设,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一个文化广场,让更多的文化文艺爱好者参与到我们当中。以后我们还要办剧场、搞创作,让艺术团做大做强!”

基层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