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

我接低年级的体育课已经有一年多了,从孩子们上课时的懵懂,到现在排队井井有条,确实付出了不少精力。虽然带着孩子上课已经很从容,但是我经常琢磨着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希望通过我的启发和引导,让每位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从而促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进团体合作意识。于是我把想法付诸行动,并分享给大家一起探讨。

案例过程

预备铃声一响过,学生到体育课的集合地点围着我七嘴八舌地问: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2)

学生一:“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

学生二:“老师,我们跳绳好不好?”……学生三:“好啊!好啊!”学生都拍手叫好。学生四:“老师你带那么多小红花干什么?给我一个好吗?”学生五:“老师,我要”“我也要!”

同学们用乞求的眼光询问我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3)

“小红花人人有份!但是老师要把这些小红花奖给最出色、进步最大的同学,所以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4)

“好,我要好好表现给大家看!”“我也是”……

同学们信心十足的说着。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5)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主动的排队,而且比以前更快更整齐更安静,鉴于学生的表现我首先奖励每位学生一朵小红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然后将学生带到场地,我带领学生做绳操的准备活动,使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然后是激发思维阶段,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绳子做各种练习,在探索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在我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也受到震撼,学生表现出色,想法做法也很独特。比如说以绳练跳(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以绳代杆的(各持绳子两端今进行跳高练习)。以绳当线(在地上摆成个各种图形以及立定跳远的起跳线)、跳绳游戏(跳绳接力、快快跳起来、两人三腿等),他们创新的方式让我不得不表扬他们。学生们互相激励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他们意犹未尽时我吹哨集合,同学们个个满头大汗的回到队伍。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6)

“刚才大家都很有创意很聪明,简直是小发明家!所以老师奖励每位一朵小红花。”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7)

“谢谢老师!”“加油,我们看谁得的多”……

同学们满脸笑容的回答着。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8)

刚才我观察了大家的玩法,现在我们选用两种来做游戏,比一比哪组最团结,反应最快!”

接着我引出了第一个游戏。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9)

“我们要配合好!”“我们反应要快!”“我们不能输给他们!”……

同学们互相鼓励商量对策。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0)

“好,现在我们请刚才以绳练跳的同学做示范!再请跳绳游戏的同学做示范、给点掌声,好吗?”

随即掌声四起。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1)

同学们示范完毕后,我分组让学生尝试交换做各种练习,练习以后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快,同学们摩拳擦掌都有夺第一的决心,随着一声哨响,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涨,在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第一名出现了。我宣布了结果,每组都有不同的表现,有高兴的、失望的还有生气的。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2)

“老师再给一次机会吧!我们一定可以的!”“比就比,谁怕谁呀!”

学生们争论不休。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3)

“好,首先奖励团体第一名的组每人一朵小红花!我再给一次机会,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我鼓励他们。

又是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学生积极配合,他们取其精华最终第一名又一次出现了,是刚才有失误的那一组。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奖励了他们,并鼓励所有同学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后肯定会成功的。在小结中,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了表扬,对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也给予了肯定,并给全体学生奖励小红花。瞬间响起了一片掌声。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4)

课后,我进行了课堂的反思和分析,得出了两点总结。第一,我的目标是利用学生所创造的游戏玩法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集体和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促进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第二,以音乐为背景,营造轻松的氛围。教师创设情境,把课堂转化成舞台,让学生自始至终是主体。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学生的学练过程都以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样的美境中,学生的学习充盈着快乐,充满着幸福!

跳绳重难点教学(提高跳绳技术小妙招)(15)

从这一堂体育课中,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陶冶了情操,使我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实践自己的想法。在日后的体育课堂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