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8点不到,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党员们就佩戴着党徽端坐一堂,等待着收听收看央视直播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中国昆曲博物馆近年来依托馆藏资源积极策划展览,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打造品牌项目,拓宽文创布局加深跨界融合,为“江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添砖加瓦。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1)

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一天,中国昆曲博物馆“庆祝建党百年——昆剧传习所纪念展”也拉开帷幕。“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昆剧传习所的文物史料展,揭秘了颇为传奇的百年昆剧传习所与“传”字辈。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呈现昆剧艺术从艰难求索到涅槃重生的发展历程,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点燃他们对江南文化的热情。”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郭腊梅说。

中华文化传习之路生生不息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2)

7月1日上午,位于姑苏区中张家巷的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大门刚打开,来自宿迁的郭先生夫妻俩一进门就直奔临展厅。郭先生夫妻俩是来苏州旅游的,作为昆剧艺术爱好者,此前他们从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庆祝建党百年——昆剧传习所纪念展”1日开展。在展厅内,郭先生时而仔细端详展出的文物史料、时而和身边的妻子轻声交流,“‘传字辈’的故事我们此前并不知晓多少,这是我们来到苏州旅游后的第一站,能看到这个展览感觉很有价值。”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3)

此次展览精选了100件文物史料,展陈主题围绕“传习”“传艺”“传馨”3个部分,全面呈现了“传”字辈从曾经的踉跄步履、四散飘零到走昆曲活态传承之路迎来当代复兴。1921年8月,昆剧传习所于苏州成立,培养了大批“传”字辈演员,为深陷困境的昆剧艺术保留下了存亡继绝的星星火种,将昆剧传入新中国,继而培养了江苏“继”字辈、“承”字辈,浙江“世”字辈、“盛”字辈以及上海昆大班、昆二班等新生代演员,才有了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郭腊梅介绍,中国昆曲博物馆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庆祝建党百年——昆剧传习所纪念展”,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昆剧传习所草创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昆剧新乐府、仙霓社时期,解放初“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改革开放以来七大院团传承昆曲时期等几个方面讲述百年“传字辈”的故事,让观众从文物史料的角度接近他们,读懂昆剧人的生命苍穹,了解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艺海生涯交织昆剧发展历程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4)

二十世纪初叶,一度兴盛的昆剧正值存亡之秋。1921年8月,张紫东、贝晋眉、徐镜清等苏州曲家贤达,与沪上实业家穆藕初等在姑苏城北桃花坞五亩园之内开办“苏州昆剧传习所”,从苏州贫家子弟中招收了50名少年学员,特聘全福班著名老艺人沈月泉、沈斌泉、尤彩云、吴义生等任教。原本奄奄一息的昆剧就此绝地逢生。1924年,沪上赓春曲社王慕诘应穆藕初之邀,为学员们题取艺名。为示传习所之出,艺名中均嵌入一个”传”字,并以艺名的末字标明角色行当:“玉”字旁为小生行;“草”字头为旦行;“金”字旁为净、老生和末行;“水”字旁为副、丑行。1924年5月,“传”字辈于上海首次公演,赢得好评。1927年3月,“传”字辈在苏州北局青年会、杭州第一舞台、上海徐园、大世界轮番演出,演技日臻成熟,“传”字辈声誉鹊起。得“传”字辈艺名的传习所学员共计44位。此后,昆剧艺术逐步走向式微,“传”字辈的的命运随着时代风云而跌宕起伏,聚合流散。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5)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剃须演出昆剧,朱传茗、郑传鉴等“传”字辈与俞振飞登台助力。“梅兰芳的演出其实是为了‘传’字辈筹款,在我们的展览中,当年这场演出的唱词本都陈列出来了。我们的展览呈现了‘传’字辈的艺海生涯,而这其实就是昆剧的发展历程。”中国昆剧博物馆副馆长浦海涅说。在他看来,昆剧传习所纪念展的每一件文物史料都很珍贵,是工作人员从馆内的500余件馆藏中精心挑选的。展览关于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文物史料都比较齐全,在展览尚在筹备布展时,上海昆剧团和一些业内人士就纷纷表示届时将前来观展。

“百戏之祖”涅槃重生绽放芳华

时间到了1949年11月, 13位“传”字辈在上海公演昆剧,历时30天,唤起社会关注。1956年4月,落户杭州的国风剧团改编的《十五贯》晋京演出,“传”字辈师兄弟周传瑛、王传淞、包传铎、周传铮精彩献演。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并作出批示。《人民日报》刊发社论,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1956年10月,江苏省苏昆剧团在苏州诞生。北京、南京、上海、湖南、河北、永嘉、宣平、武义等地相继成立了昆剧院团,使昆剧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南北曲社亦风起云涌,也都得到“传”字辈的指教。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6)

来自张家港的赵女士是一位语文老师,在完整观看完展览后,她动情地表示,“传”字辈的前半生是苦难历程,后半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扶持下,“传”字辈艺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昆剧艺术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历程和艺术经验是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赵女士特别提到了1986年文化部给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批复。当年的原件如今就在此次展览中陈列,题为“关于周传瑛同志治疗和建立艺术继承小组的批复”。“传”字辈周传瑛患病,浙江昆剧院向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报告相关治疗情况,并提出了为抢救、继承昆剧小生行当,在保证治疗的情况下组织艺术继承小组。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把报告提交给了文化部,于是就有了这一批复。“文化部来关心昆剧名家的身体,关心昆剧小生行当的传承,作为来看展览的观众,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昆剧涅槃重生的密码。”赵女士说。

1986年,周传瑛出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平均年龄达77岁的“传”字辈再度作出重要贡献,大批珍贵昆剧传统剧目得以传承,众多昆剧后辈得以滋养成长。“传”字辈用毕生心血完成了“传承”的历史使命,为昆剧的继承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时光流转,昆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20年,一代一代的昆剧人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守正创新、佳作迭出,终让“百戏之祖”绽放芳华、香飘四海。

昆剧的特点及其魅力(以传为名)(7)

据悉,“庆祝建党百年——昆剧传习所纪念展”特别邀请了江苏省作协会员、昆曲艺术研究者韩光浩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26日。(苏报融媒记者 梅蕾/文 倪黎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