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白先勇先生,是在《港台文学选刊》上,一篇连载《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给少年的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金》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华丽、风尘而伤感。

一般来说,作家创作都离不开自身的生活背景,否则就是闭门造车。高鹗续写的《后红楼》里让林黛玉去吃五香大头菜,被张爱玲痛批为“死有余辜”。因为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经历过钟鸣鼎食的富贵,你让他如何能写出奢靡琐碎的贵族生活?遍观当代文学,也只有张爱玲和白先勇这样显赫的家世,才能将没落贵族的苍凉颓靡写得令人信服。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悲剧赏析(华丽风尘而伤感)(1)

之所以说到白先勇先生,是刚读到他的散文集《树犹如此》,这也是本书的第一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书中附有两人的黑白老照片,是两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年轻时的白先生和当红炸子鸡王一博竟有些神似。“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这篇散文远比寻常悼文写得深沉痛楚,大有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况味。于是搜了下度娘,果然,这篇散文,是为纪念他的同性恋人、生死之交王国祥而作,白先勇先生,是一位同性恋作家。

上学时语文老师就交待过,阅读作品先要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白先勇先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其父是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其母也是世家名媛。“诗家不幸文章幸”,同张爱玲一样,显赫的出身并没有带给他幸福的童年,因肺病他一直与家人隔离,长年陪伴他的是一个会说书的老仆,这让他养成了敏感多思的性格。后来因战事随家人辗转各地,一路逃难,最终落脚于台湾,然家道却由盛而衰,这些非常的成长经历就是他作品中苍凉哀艳底色的来源。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悲剧赏析(华丽风尘而伤感)(2)

从民国过来的作家,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又深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因家世、生活经历、性格、教育都有着相似,白先勇与张爱玲的作品经常被评论家们拿到一起比较,两位都是海派文学的杰出代表,异曲同工地抒写了旧上海的苍凉悲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双璧。

《树犹如此》的第二篇是<我的昆曲之旅>,百度上说白先勇先生晚年立志于推广《牡丹亭》,是狂热的"昆曲义工",他认为昆曲是中国雅乐,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为挽救濒临失散的祖国文化瑰宝‘,他竭力奔走呼号,不惜放下创作上的才华,一片赤诚投入于昆曲复兴,为昆曲国际化、年轻化做了卓绝努力。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悲剧赏析(华丽风尘而伤感)(3)

《树犹如此》的第三篇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寻根记>。白先勇先生那一代的文学家,个人命运与近代历史紧密相连,他们经历过战争,有着颠沛流离的记忆,加之两岸三地的历史问题让他们孤悬海外几十年不得回故土,那种漂泊与离散,追忆与乡愁,遂成为那一代文人作品中特有的烙印。

"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白先勇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泰斗级人物,这个冬天,愿可以籍这本《树犹如此》走进白先生的世界。

原创 吴波 沧浪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