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年更新(这18个故事告诉你)(1)

10

袁隆平:将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年更新(这18个故事告诉你)(2)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殷菊生 摄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一位矍铄的老人像稚童一样念叨着自己的“禾下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年更新(这18个故事告诉你)(3)

袁隆平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他,就是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现已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上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年更新(这18个故事告诉你)(4)

袁隆平在试验田(资料图)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通过推算,如果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达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这次意外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

在稻田里逐一寻找3年后,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又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作出重大贡献。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克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5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

现在,袁隆平正在研究第四代杂交水稻,计划产量可达每亩1500公斤。

“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成绩单,对这一世纪问题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将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年更新(这18个故事告诉你)(5)

相关阅读: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2)上海: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3)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背后的精神密码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4)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5)9000万党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HR?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6)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是个90后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7)“《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8)淮海战役: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9)土地改革: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1)“八八战略”:浙江发展的“金钥匙”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2)福建:以生态美构建美丽省份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3)比雷埃夫斯港:希腊港口的中国故事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4)维和力量:中国“战狼”在非洲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5)贸易“朋友圈”:果园港的新机遇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6)对外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绘就经济特区蓝图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7) 京东方:从“缺芯少屏”到“芯屏器和”

这18个故事告诉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8)澳门:祖国,你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