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相比,9月8日,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教职工家属区11栋小卖部的打烊时间推迟了1个多小时。直到23:20,老板王文琴才缓缓拉下了卷闸门。

  这间10个平方米左右的小卖部,已经开门经营10多年,但王文琴至今都没有给它取一个像样的名字。面积虽小,却是附近居民重要的购物场所。

  在临时静态管理期间,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9月5日,贵阳市疫情防控现场处置省市联动指挥部公布了生活物资重点保供企业名单,美团便是其中一家。

贵阳防疫最新消息物资(贵阳战疫小卖部老板的保供微信群)(1)

9月8日送达小卖部的物资

  作为贵师大11栋美团优选的团长,王文琴在小卖部自提点的工作更加繁忙了,每天都有不少家属区居民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购买基本生活物资。9月5日以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王文琴的微信客户群,覆盖区域延伸到了600多米以外的家属区。截至9月9日,群人数已从此前较为稳定的60余人增加到了160人。

  “疫情期间,师大宝山校区美团优选的其他自提点都暂停营业了,目前只保留了我这里一家正常接单,作为保供应的一个购物点,参与抗击疫情。”王文琴说。

  小卖部里装着大民生。每天8点钟左右,王文琴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点送达物资、通知居民取货、核对客户信息……这些天,只要一有新鲜蔬菜上架,王文琴都会及时在微信群里发布购买提示,生怕居民们错过网购物资的最佳时机。

  对于不熟悉操作流程的教职工家属区居民,王文琴也会在群里耐心地指导大家如何下单。

贵阳防疫最新消息物资(贵阳战疫小卖部老板的保供微信群)(2)

王文琴在整理货架

  “这几天,居民的购买量都比较大,单子多,今天已经超过了500件,是目前我加入美团优选以来量最多的一天。虽然很累,但看到大家都有菜吃,我非常开心。”9月8日晚,忙碌了一天的王文琴一脸疲态,但依旧能明显感受到蓝色口罩背后的笑意。

  除了线上下单,小卖部的微信群也成了不少居民以物换物、互通有无的沟通平台。对此,王文琴并不反对,而是极力支持,希望大家共克时艰。“我网购的蔬菜包里面西红柿比较多,想用西红柿换点辣椒。”9月8日21时左右,居家办公的贵州科技出版社职工鲍涛,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随即,多位居民在群里咨询交换情况。最终,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居住在51栋的鲍涛用5个西红柿向50栋的居民换到了10多个辣椒。

贵阳防疫最新消息物资(贵阳战疫小卖部老板的保供微信群)(3)

9月8日送达小卖部的物资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以物换物是大家解决物资问题的一种方式,各取所需、相互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情况,也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鲍涛说道。

  经过多日共同努力,从9日00:00起,观山湖区(除熙院小区外区域)、白云区(除麦架镇外的区域)解除临时静态管理,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这条消息在我的朋友圈都刷屏了,相信我们云岩区应该也快了。”9月8日晚,拉下卷闸门之前,王文琴简单整理了小卖部的货架,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胡岚

二审 施昱凌

三审 闵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