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推陈更替,IT技术的思想同时发生着较大的变革Pivotal公司的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云原生(CloudNative)的概念;2017年,MattStine将云原生架构归纳为模块化、可观察、可部署、可测试、可替换、可处理6特质云原生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强的扩展性、更高的一致性,以及安全性和可观测性等,能够帮助用户更加透明、高效地构建和运行相关业务系统、应用场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地保险支持系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地保险支持系统(大地保险云原生中间件实践)

大地保险支持系统

背景介绍及趋势分析

当前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推陈更替,IT技术的思想同时发生着较大的变革。Pivotal公司的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云原生(CloudNative)的概念;2017年,MattStine将云原生架构归纳为模块化、可观察、可部署、可测试、可替换、可处理6特质。云原生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强的扩展性、更高的一致性,以及安全性和可观测性等,能够帮助用户更加透明、高效地构建和运行相关业务系统、应用场景。

云原生从互联网、云计算行业提出,快速发展扩散到金融、政务、汽车等行业,但不同的行业落地云原生有千百种解决方案,云原生包罗万象地适应本地化的业务场景。云原生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否真正产生重大价值和效益,是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而对待新技术,需要有开放、包容、尝试的态度。

在云原生的理念之下,无论是微服务的改造,或是容器化的改造,改变的不仅仅是软件的技术架构,还有组织内部的架构。扁平化的组织更有利于各部门的快速协同,开发与运维、运营部门间可建立密切的协作,可将工程快速构建至生产;而传统的职能性组织模式下,很难有密切、频繁地沟通与协作,内部效率低、沟通“隔墙”将大大阻碍技术的快速变革。

云原生理念下,开发模式必然向敏捷开发转型,快速构建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支持业务核心场景,而处在传统的瀑布模式下,将会导致应用无法快速占有市场带来的竞争力降低。很多公司虽然使用了微服务或容器化技术,但组织架构还是职能型组织架构,跨部门协作效率比较低,这在传统金融行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组织架构的改变并不像技术的发展那么快。但随着软件架构的改变,组织架构也应该随着软件架构去改变。

大地保险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中,积极拥抱新技术,采用了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新核心系统的开发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开发团队的组织架构随之改变为扁平化。与此同时,为了更高效地协同开发与运维的效率,运维员在系统开发测试时就已经加入开发团队提前参与,共同制定安装部署规范、上线发布流程规范、应急操作、日常运维等各项操作流程和规范。为后续的应用快速移交、高效运维夯实了基础。

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微服务化的应用是否一定要容器化。微服务应用的确比较适合容器化,在新核心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大地保险同时也在建设容器平台,但为保证新核心系统的平稳上线,暂时没有进行容器化改造。在容器平台建设阶段,有较多的应用系统进行了容器化改造,在容器化建设前期,是否将部署在WebLogic、WebSphere等传统中间件上的应用进行容器化改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开发人员配合容器化改造,我们没有将传统中间件全部进行容器化改造,主要是为了保证容器化应用系统中间件运行时环境的一致性。最终,我们顺利将计划中的核心系统迁移到了容器平台,为后期其他应用系统的容器化改造积累了丰富的改造经验。

云原生的主要优势

云原生在国内迅速地兴起与发展,已知和潜在的效益都是很大的。对于新技术的学习、研究、探索需要有专人负责,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可以发挥更大的效能。需要重点关注技术特性与企业内部发展的匹配程度,将更合适的应用和特性进行本地化改造和推广。以下是综合行业总结了几点云原生的优势。

首先,快速的迭代能力。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云原生进行快速应用程序的开发、构建、移植,多种技术栈、不同的解决方案打通、联动、整合。更高效地提升技术效率,为业务赋能产生更高效的价值驱动。

其次,高效的独立性。基于云原生的微服务化框架下,其不再像传统的部署模式,而是一个微服务即可为一个独立的应用服务,更加便捷轻量化。而对于部门间、团队间来说,更多的是技术上、思路上、沟通上的碰撞,促进了技术上的互相成长、沟通上的团结性。

大地保险的云原生之路

在应用容器化改造的同时,开源中间件也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为了适应开源的趋势,我们已积累将Tomcat、Nginx、RabbitMQ、MySQL、Redis、ElasticSearch等纳入了标准中间件的范畴,为各类开源中间件制定了标准的部署规范和使用流程。目前,开源中间件已经成为了大地保险的默认部署规范。标准中间件的交付已经以SaaS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付,开发人员无需关注后端中间件的高可用性和部署架构,直接以服务的方式进行使用。

大地保险从2018年开始建设基于容器的云原生云平台,陆续推进应用上云工作。从云原生平台建设选型、应用上云改造、PaaS服务建设、云原生平台运营等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积累了K8S、Docker等新一代云原生基础设施的技术能力,云平台运营也趋于成熟;二是在业务系统从传统环境迁移到容器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应用云原生改造的实践的经验;三是微服务、中间件、MQ、Redis等中间件云原生化部署,完善了云原生中间件PaaS层服务化能力;四是形成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DevOpsCI/CD标准流程和规范。

从大地保险云原生中间件的实践经验总结,我们的收益是巨大,尤其是大地保险从2017年以来业务系统大量的微服务改造建设,借助云原生技术,解决了中间件自身的弹性和韧性问题;其次基于以K8S 容器的运行底座,解决了中间件在运维及资源交付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云原生的实践,我们总结了其主要优势。

一是运维标准化。众所周知,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必要前提。一方面重新定义了传统中间件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界面,使得基础能力下沉至云平台,大量的日常运维操作如扩缩容、迁移重建和故障处理和恢复演练等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彻底解放人力重复劳作。另一方面云原生化的中间件天然可以跨云、跨异构、跨平台的部署交付,真正做到运行环境的一致,大大地提高交付效率。

二是运营效率提升。传统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存储、运维等,利用云平台的IaaS和PaaS能力,可以高效地为各领域中间件构建出高质量的稳定性保障体系,节省了后期运维联动协作时间成本。

三是资源利用率提升。云原生技术引入后,对底层资源的利用更加精细化,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可以让中间件的运行实现自动扩缩容,尤其是在“双11”“双12”业务活动期间,对销售类的业务系统爆发流量的场景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四是云原生中间件服务化。较传统的运行环境的资源交付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目前大地保险纳入云平台服务化的中间件,Nginx、RabbitMQ、Redis、Kafka、Tomcat等涵盖了通用主流的中间件,资源的交付效率都提升至分钟级,极大提升了业务使用感知度。

五是推动了研发效率提升。开发人员使用中间件方式的云原生化,屏蔽了底层的运行环境差异和运维复杂度,开发人员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完成对中间件的调用,开发人员可以更关注业务的开发,从而提升了企业整体的开发和运维效率。

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借助云原生技术底座加速了中间件在不同的环境输出,云原生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了,传统的运维模式也在迭代升级,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此外,开源和商业软件也结合得更紧密,云原生技术内核是围绕开源展开的,随着中间件云原生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云原生中间件的发展也越来越活跃。

虽然中间件云原生化有诸多优点,但是中间件云原生化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云原生化只是第一步,之后如何有效结合云原生的优势特性,使其发挥出超越传统方式的效果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开发运维一体化,提升整体的IT研发运维效率,真正赋能业务方面,需要持续推进云原生运营模式的升级优化。第二,在运维的维度上,云原生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众多新的技术栈,带来了架构上的极大变化,这给运维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只要真正掌握云原生技术,有效地通过技术升级带来效率提升,才能赋能业务发展。第三,传统运维的安全规范、制度和工具可能不再适用于云原生环境。一方面,需要引入新的安全管理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云原生环境下的安全基线、规范和制度等。

从2021年开始,信创化推进工作逐渐成为了大地保险的重点工作方向。我们已推进基础软件包括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的改造工作,对于信创中间件而言,中间件都有微服务应用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应用系统建设前期会重点明确需要解决的痛点和场景,针对现有应用系统的架构特点,建立新型逻辑模型和部署解决方案,提供应用侧推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应用提供切实、可靠、稳定的运维管理基础环境和服务。

微服务和容器化,解决了DevOps中Ops的问题,也就是运维的问题,未来更多地是解决Dev的问题,也就是怎么让研发效率更高,开发迭代更快,更好地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这也是未来的工作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