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曹爽有关的文章,自己不是很满意,于是重写了一篇。有读者评价说笔者的文字不接地气,这次也换换行文风格。

有人说,曹爽是魏国的戈尔巴乔夫,你觉得呢?你怎么看待曹爽?

Ⅰ.名字看一生

戎马一生刀尖舔血的曹真,给大儿子取名为爽。

一字饱含刚升级当爸的男人对长子的祝福——希望此子过上明朗清亮、亦即平安顺遂的一生

爽,是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从大从二火,作一正面伸臂站立人形,两腋下对称各有一盆火,会明亮之意。

三国曹爽之死:三国曹爽可以爽(1)

爽字的字形演变图

曹真另有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这些名字的含义或为要求,或为期望,不如长子。

曹爽的单名竟然真的内涵了他的一生。

曹爽很爽,太爽以至于搞砸了开局捧到的金饭碗。骚操作频出,划船不靠浆全靠浪,漂移过弯翻车,走到了爽字的另一层含义——差错和违背。

可能还是表字昭伯不够好,没为有双重含义的名起起到上保险的作用。含义相同的名字,像名过字改之,表字和单名相辅相成,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Ⅱ.登顶与下坡

曹爽,他家原不姓曹,他爷爷给曹操替死,父亲曹真被曹操收养,凭着军功进入曹家核心圈子。赖父祖荫庇,曹爽赢在起(投)跑(胎)线,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与曹叡交好。

青少年的曹叡因母获罪不为曹丕所喜,221年一度被剥夺王爵,前后多年没被立为太子,日子过得如履薄冰。曹爽和曹叡的少时交情,后来变成回报惊人的天使投资。

226年,曹丕在下线前一天,把曹叡立为太子,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当了一天的太子,曹叡又进步了,成天子啦。随后曹叡提携哥们,任命曹爽为散骑侍郎——相当于皇帝的亲随,负责规谏和顾问。虽然不掌管具体事情,但是离天子近,刷脸方便。

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城门校尉负责统领京师各门屯卫,这是压担子了,曹爽有兵权啦。

再转任武卫将军。——许诸干过的职位,第四品,掌管中军宿卫禁兵。

曹爽升的比火箭还快。

接着奏乐接着升。

231年,曹真去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

239年,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

起初曹叡任命的大将军是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共同辅政。

刘放和孙资害怕夏侯献和曹肇上位对自己不利,趁燕王推辞大将军,说燕王他不是谦虚,是真的不行,劝曹叡改立当时唯一在场的宗室曹爽,并召司马懿一同辅政。

曹叡扭头就问:曹爽你行不行?

曹爽紧张到失声…

刘放踩脚耳语教曹爽:愿为社稷,死而后已。

曹叡知道曹爽才具不足,清醒时一度下旨作废之前的任命,奈何孙资刘放吹风洗脑,曹叡从了。

就酱,曹爽因为能力弱、好控制,捡了个大漏,被推上大将军之位。

曹芳即位,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爽、懿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宫内宿卫。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虚心,或者是比较虚,加上司马懿年纪大资历老,凡事都找司马懿商议,不会独断专行。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朋友圈。曹叡在位时嫌其虚浮不实而弃用的闲人,如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曹爽却是一向和他们交好。曹爽掌权之后,马上把这些人招为心腹,担任要职。

这些人浮华做不了正事,为了证明自己有用,给曹爽出主意,怂恿他抓住权力独掌朝政。

为了争权,曹爽开始骚操作,尊司马懿为太傅,削去司马懿的军权。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曹爽用人不避亲,把亲弟们和表弟安插在各个重要位置上,掌握京师禁军。

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独掌大权,曹爽接着骚操作。244年,曹爽将十几万兵卒伐蜀,蜀军占据兴势获得先机,魏军难以前进,过不去,逡巡了一个多月才想起撤退,又被蜀军占据有利地形阻击,魏军伤亡惨重,物资虚耗。曹爽贪功不成,反而受尽非议。

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司马懿阻止不了,开始称病不上朝参与政事,回避曹爽,韬光养晦等待良机。梁子算是正式结下了。

曹爽骄奢淫逸,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家中满是珍宝玩物,甚至私自带走明帝的才人作为自己的歌舞乐妓。又制造华丽的地下宫室,经常与何晏等人在其中饮酒作乐。

二弟曹羲当面劝谏他,撰文假托训诫几个弟弟实则警示大哥,他非但听不进去,还很不高兴。料想,别人不敢劝,也劝不动。曹爽就这样在爽(作死)的路上狂奔下去。

曹爽喜欢出城游玩,并且是带上弟弟们一起。桓范劝说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万一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城内无人接应,他的反应是谁敢造次!言语之间相当自信,堪比魏延。自信过头就容易发展成自负。桓范一语成谶,曹爽走上了穷途末路。

第二年,249年正月初六,桓范预言的情况发生了,趁着曹爽兄弟陪曹芳出城谒高平陵,装病几年阴蓄死士的司马懿果断出手,拿到郭太后懿旨,关闭洛阳各处城门,占据武库和禁军兵营,并向曹芳上奏禀明曹爽数大罪状。曹爽顺风局浪惯了,这下急得不知所措。曹爽就地把魏帝车驾留在河边,伐木构筑防卫工事,调遣来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这一下,两边僵住了。司马懿虽有死士三千和郭太后的背书,但只据有一城,曹爽这边有天子、大将军印和大司农印,战争潜力大很多。司马懿当然不想打这种逆风仗,轮番派人劝说曹爽,并指着洛水起誓,只是免官,保他身家财产安全。太尉蒋济也寄信来为司马懿背书。

桓范看好曹爽,从洛阳溜出来投奔,为曹爽出谋划策——奉天子还旧都许昌,调集四方军队,用大司农印章征调粮食。曹爽兄弟默然无语,从深夜坐到天明,最后曹爽放弃抵抗:“我亦不失作富家翁!”又一次没听桓范的。

桓范被曹爽蠢哭了:“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六兄弟没一个靠谱的,不怪桓范痛骂流涕。

曹爽兄弟回到洛阳,司马懿派兵包围了曹家,在曹家四角搭起高楼,派人在楼上日夜监视曹爽兄弟,士兵高声叫喊通报曹爽的行动轨迹。曹爽日子过得生不如死。

正月初十,张当被举报私送曹叡的才人给曹爽,被逮捕,交给廷尉审讯查实。这只是开胃小菜,紧接着出大瓜,曹爽兄弟和心腹被张当供出策划背叛朝廷,将在三月起事。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被逮捕入狱,与张当一起被夷灭三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造反…不管你们信不信,司马懿信了。

Ⅲ.尾声和叹息

看似好运坐上高位,没有与之匹配的功绩、履历和能力,类似被架到火上温水煮青蛙,其实是霉运。坐不稳,摔下来,还会摔得很重。

一副烂牌被越打越好,时势造英雄。

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狗熊造时势。

曹爽投降之后被杀,相比指责曹爽蠢、把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仁慈,司马懿出尔反尔更被看低,因为他指着洛水,放了一个P。在高平陵政变之前,人们爱惜羽毛,看重承诺。他的铁杆蒋济羞愧自己失言于曹爽,积郁成疾,在高平陵政变的第二年去世。高平陵政变之后,大家发现政治斗争可以如此没有下限,始作俑者是司马懿。

曹爽和建文帝有点像,面对实力处于绝对弱势的敌人,输掉了胜率在99%的对弈。作为个体,曹爽死不足惜,偏偏他是弟弟们乃至曹氏宗亲的带头大哥,把家族和曹氏宗亲带进了坑里,彻底辜负君父曹叡和曹真的重托,堪称曹魏事实上的掘墓人。

曹爽坑的甚至是整片神州大地。他投降后,曹氏再也没有掌过兵权,也再没人能阻止司马懿军政一把抓。司马懿从高平陵政变中看出了司马师的器量,看到了篡位窃国的可能性。

高贵乡公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向司马氏发起了一场必败的攻击,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司马氏弑君的臭名远扬。为了得到门阀家族的支持顺利篡位,司马氏出让了大量利益,导致晋朝是有史以来得国最不正、开局最暮气沉沉的新朝代。

司马氏害怕别家有样学样,大肆分封诸王,而且都授予实权,为诸王作乱埋下伏笔。晋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为五胡乱华埋下伏笔,这是一场空前浩劫。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点个赞,多谢阅读。

,